塑造街道空间的连续性之美——以成都市人民南路为例

2013-06-29 05:50:44雷济铭
四川建筑 2013年4期
关键词:南路裙房连续性

雷济铭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体现城市特色、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简·雅各布斯在《伟大的街道》中说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而街道空间特色的基础在于其连续性,一条连续的街道是人们感知城市的意象基础。人民南路作为成都城市中轴线的重要组成,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对其连续性特色的塑造将有利于提升成都城市特色,也有利于人们对成都城市的意象认知。

1 街道空间连续性的概念及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按照空间形式层面的概念进行归类,划分为线型与非线型空间两大类。其中,线型空间包含道路、街巷等;非线型空间包含广场、公园等。线型空间具备“动”与“续”的特征,人在这类空间中活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导向与驱使的感受。因此,所有的街道都具备不同程度的连续性。凯文·林奇就强调到“可识别的街道,应该具有连续性。”

街道空间连续性的意义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街道空间连续性的意义在于人类对形式美的需求。诺伯格·舒尔茨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论述街道时说:“街道为了成为真正的形体,必须具有作为‘图形’的性质。这一点可用构成连续边界的面作为手段达到。”其次,街道空间连续性的意义在于人类对安全性的本能需要。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要等级”理论,将安全需要评定为仅次于生理需要的基本要求。街道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场所,因此街道空间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 街道空间连续性的影响因素

街道空间是一个线面关系,其连续性相应地涉及“线”与“面”的连续。从街道空间的构成来看,“线”空间对应的是街道底界面,而“面”空间对应的是街道侧界面。因此,街道空间连续性的影响因素即是涉及街道底界面和侧界面两个部分(图1)。

2.1 街道底界面连续性的影响因素

图1 街道空间构成示意

街道底界面连续性的影响因素是指道路的长度、方向以及铺装材质。长度决定了街道的纵深与延续感。方向性是指街道在拓展时是否发生转向。如果一条道路生长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且未发生偏转,则空间导向感就显得非常突出,连续性也会很强。同时,铺装材质作为街道的视觉背景,其统一性也能强化街道空间的连续感。

2.2 街道侧界面连续性的影响因素

侧界面是形成街道空间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由连续的建筑物、植物或设施等构成,其影响因素包含沿街建筑高度、沿街建筑贴线率、建筑面宽比、建筑间距、建筑屋顶轮廓线和绿化设施界面。

2.2.1 沿街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的统一程度是街道侧界面连续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传统的历史街道中,建筑之间的高差及间距较小,因此,其侧界面的连续性强。而在充斥着大量现代高层建筑的街道中,其连续性的强弱程度则取决于高层建筑裙房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一致。

2.2.2 沿街建筑贴线率

沿街建筑贴线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或规定为沿街建筑最大面宽、或规定为沿街建筑最小基底尺寸或沿街建筑对角线宽度。尽管采用的方式很多,但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沿街建筑立面的连续性。本文借鉴了其它城市经验,认为沿街建筑宜尽可能临道路红线布置或形成统一的退让距离,连续建筑长度不宜少于地块长度的80%,以保证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性和街道空间的围合感。

2.2.3 建筑面宽比

即街道W/D 值,W/D 应≤1。W 指沿街商店的面宽,D为街道宽度,其比值也就是面对进行方向的街道节奏。由于比D 尺寸小的W 反复出现,街道就会显得有生气。

2.2.4 建筑屋顶轮廓线

街道侧界面的一个突出的视觉特征即是建筑顶部轮廓线。组成街道空间侧界面的建筑屋顶形态,通过相似性的形状,体现着街道空间的连续性。

2.2.5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的大小影响着沿街建筑的连续面宽。建筑间距过大,就会对街道的连续性造成影响。根据视觉理论及建筑空间特征,可以对沿街建筑的面宽、高度及建筑间距之间的关系得出一定的规律(图2)。

图2 沿街建筑连续性关系示意

2.2.6 绿化设施界面

绿化设施界面是指街道中绿化或街道设施因连续设置而形成的一条隐形的界面,是街道侧界面的组成部分。绿化设施界面除了具有调节街道尺度、划分街面空间的作用外,其最重要之处在于其能通过统一的高度和形式强化街道的连续性。

3 人民南路空间连续性特征分析

人民南路位于成都市中心城三环路内,始建于1958年,是在原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现状长度约6 km,道路宽度为64 m,双向6 车道(图3、图4)。

图3 人民南路现状

3.1 人民南路底界面连续性特征分析

图4 人民南路沿街立面

纵观成都老城区范围内(三环路以内)带有轴向生长特征的街道,人民南路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条。由于人民南路不断向南延伸且并未发生偏转,因此,人民南路是成都老城区内直线距离最长、最接近于正南北角度的道路,如果放大到中轴线和成都全域层面来看,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其它带有轴向特征的街道如人民北路(作为中轴线的北向延伸段)、蜀都大道(作为城市东西向的重要发展通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转,并且在直线距离的长度和道路走向的一致性方面均不及人民南路。除此之外,人民南路沿线形成了统一的铺装材质,无论从形式或品质方面均优于上述街道。尤其在对人行道的铺装设置上,并未进行人为地色彩分段,而是采用了统一的背景色调,使人民南路沿线6 km 的街面显得浑然一体,保证了街上行人的视觉连续性。由此可见,相比于成都老城区其它主要街道,人民南路拥有更长的直线距离、一致的走向和统一的铺装材质,是促使其空间连续性更为强烈的首要诱因,更是展现其空间连续性特色的重要之处。

3.2 人民南路侧界面连续性特征分析

3.2.1 沿街建筑高度分析

人民南路沿线的建筑高度变化非常丰富,几乎没有一个临街街区内的建筑高度是统一的,这正是人民南路跳跃式更新的空间产物。近年来,众多的现代化高层建筑出现在人民南路上,打破了早期均由多低层建筑组成的统一的街道天际轮廓线,形成了突兀的街道立面轮廓。同时,对沿线高层建筑的布置、高度和裙房设计缺乏很好的控制和引导,导致街道侧界面的连续性被极大的削弱,不能作为体现街道空间连续性特色的重要特征(图5)。

3.2.2 沿街建筑贴线率分析

人民南路沿线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参差不齐,街道侧界面未能完全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但大部分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差距较小,街道空间连续性还是保持的较好。其次,针对临街建筑连续长度的分析。本文首先将沿线两侧所有的建筑临街面长度进行了统计,约4.83 km,占人民南路总长度的比例达80%,说明人民南路两侧界面的总体围合感较好。再对沿线单个地块内建筑临街面长度占地块临街长度的比例进行分析得出,绝大部分地块内建筑临街面长度占地块临街长度的比例达到了80 %,有些甚至更高。由此可见,人民南路沿线较好的建筑贴线率是形成人民南路空间连续性的有力支撑。

图5 人民南路沿线高层建筑分布示意

3.2.3 建筑面宽比分析

人民南路沿线的商业设施主要集中于天府广场以及各个主要路口处。从现有商业建筑空间类型来看,又以独立式的大型商业建筑居多,如城市之心、百货大楼、仁恒置地等,这类商业建筑的建筑面宽比通常不满足连续性要求。因此,人民南路沿线的建筑面宽比不太理想,不利于保持街道的连续性。

3.2.4 建筑屋顶轮廓线分析

针对沿线建筑屋顶轮廓线的分析,本文采用分类统计法。首先将调查对象的建筑屋顶形式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为平屋顶,另一类为坡屋顶。每一类中又细分屋顶样式,如平屋顶类型中包含3 种样式,分别为规则几何型、不规则几何型和曲线型;坡屋顶类型中包含2 种样式,分别为全坡屋顶型和局部坡屋顶型。分析得出,沿线建筑屋顶形式主要为平屋顶,以规则几何型为主,其中,高层塔楼的屋顶形式也多为规则的几何平屋顶,整体的屋顶形式比较统一,体现出较好的连续性。

3.2.5 建筑间距分析

人民南路沿线的建筑间距对其空间连续性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针对街道的上部空间(即高于多底层建筑或裙房的高层塔楼部分)方面。由于高层塔楼建筑间距大、分布缺乏规律,其街道上部空间的连续性较弱。因此,随着街道的不断更新,未来会有更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人民南路两侧,如加以合理控制和引导,街道上部空间的连续性会得到改善和加强(图6)。

3.2.6 绿化设施界面分析

目前,人民南路街道两侧对称地形成了2条绿化设施界面,对形成连续性特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第一条绿化设施界面为人民南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绿带,该绿化界面主要由雪松和大型路灯组成,其中,雪松高约8 m,宽3.5 m;路灯高约10 m(图7)。该绿化设施界面对于形成街道空间连续性特色的贡献在于如下3个方面。

①传承街道记忆,体现历史文脉的连续性。由于形成该绿化界面的主要树种雪松为20 世纪80年代人民南路一段建设时选取的树种,保留至今近30年,已经在成都市民和游客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人民南路城市意象中的重要特征。因此,雪松的存在,无疑能作为人民南路街道发展的最好见证,成为延续街道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

图6 人民南路沿线建筑间距分析

图7 人民南路沿线绿化界面分布示意

②形成“绿墙”效应,成为快速行驶下的连续观赏面。沿人民南路车行道看向单侧的建筑界面时,由于雪松的高度与车行道的宽度构成不低于45°的视角夹角,因此,在车行道上快速行驶时,均匀排布的雪松形成了“绿墙”效应,将处于街道下部空间的多底层建筑与高层裙房进行了遮挡,成为一条快速的连续观赏面(图8)。

图8 人民南路沿线视线分析

③形成照明带,强化引导性。人民南路的路灯在夜间形成了2条整齐的照明带,贯穿全线,体现出强烈的引导性。

(2)第二条绿化设施界面由人民南路两侧的行道树和小型路灯组成,其中最突出的元素为行道树。行道树的树种主要为银杏等大型乔木,高度在10~12 m 之间。该绿化界面对于形成街道空间连续性特色的贡献在于如下2个方面。

①界定空间,保证了人行道功能的连续。行道树紧临非机动车道布置,且采用大型乔木,形成宽阔的绿化空间,将人民南路的机动车交通功能与步行功能进行有效的划分。

②调节尺度,形成围合感,强化街道空间的线性引导。根据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针对街道构成提出的宽与高的关系(D/H):当街道宽度(D)与建筑高度(H)的比值在1 和2 之间时,给人的空间感受是有较好的围合感,而不会显得很封闭。从人民南路的宽度与两侧多低层建筑、高层裙房的关系来看,其(D/H)值大于3 甚至更多,在理论上显得非常空旷。但是,由于行道树绿带的出现,对街道尺度进行了重构和优化。目前,人行道宽度与行道树高度的(D/H)值为1~1.25 之间,表明行道树绿带对人行道形成了明显的围合,行人在步道上望向街道的另一侧时,视线受到绿化的阻隔,不会产生明显的空旷感。同时,在行进中会受到线型排布的高大乔木的指引,形成强烈的连续性体验。

由此可见,人民南路的绿化设施界面是体现连续性特色的重要特征。

4 提升人民南路空间连续性特色的策略

(1)统一裙房建筑高度,适当退让高层主体,拉开街道立面层次。人民南路新改建项目应设置裙房,并统一裙房高度,形成连续的街道下部空间轮廓。裙房高度可参照位于天府广场的四川省科技展览馆的高度(38 m)设置。其次,沿街形成两个立面层次。第一层立面由裙房组成,作为提升街道连续性的重要载体,通过统一高度、材质及色彩,调节街道尺度,强化街道的线型特征;第二层立面由高层塔楼组成。高层塔楼应适当退让裙房及道路红线,与下部裙房拉开空间层次,并在屋顶形式上尽量统一。同时,高层塔楼应在高度上彼此协调,形成节奏,以1~2个高度分区进行控制,形成较为统一的竖向背景,加强街道上部空间的连续性。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处形成高层簇群,形成有节奏的天际轮廓线(图9)。

图9 人民南路裙房高度控制示意

(2)统一建筑退线距离,增大建筑临街面长度,鼓励相邻地块内建筑进行拼接。人民南路沿线建筑应形成统一的建筑退线距离,尤其是裙房部分应予以严格控制。并建议增大单个地块内的新建建筑临街面长度,保持其占地块临街面长度的比例在90%以上。同时,为避免因建筑间距过多过大而导致街道空间围合感和连续性的削弱,在不影响相邻建筑各自功能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多底层公共建筑或高层裙房进行拼建,从而尽可能地形成整齐连续的街道界面(图10)。

图10 相邻地块建筑拼建示意

5 结束语

人民南路作为成都城市中轴线的重要组成,是城市重要的礼仪空间,应体现出一种秩序之美。而良好的空间连续性是形成秩序美的基础。人民南路因其底界面和绿化设施界面的连续性而富有特色,但整体的连续性较之世界知名的巴黎城市中轴线而言还存在差距,还应加强侧界面的连续性,如控制好沿街裙房高度、建筑贴线率、建筑风貌、建筑间距等。同时,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通过综合改进,最终建设成为成都标志性的景观大道和形象展示窗口。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美)阿兰·B·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王又佳,金秋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英)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M].杨青娟,韩效,卢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周可斌,矫鸿博.城市街道侧界面连续性的控制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9(3)

[8]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

[9]雷济铭.成都市人民南路空间特色研究[D].清华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南路裙房连续性
风环境视野下杭州基座与毗邻式裙房布局分析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长春市高层办公建筑裙房周边风环境设计研究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 03:36:25
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主楼与裙房如何降低沉降差的基础设计
四川水泥(2015年6期)2015-04-07 14: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