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加药系统改造介绍

2013-06-29 05:51
四川建筑 2013年4期
关键词:小试进水口滤池

汪 莉

(徐州荆马河污水处理厂,江苏徐州 221004)

徐州污水处理厂原先执行一级B 出水标准,2010年提标改造后,执行一级A 出水标准,但出水SS 指标存在不能稳定达标现象。

一方面受到百乐克生化澄清一体化工艺设计局限清池停留时间较短,导致澄清池出水SS 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一级A 提标改造时修建的活性砂滤池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原有加药系统效果收效甚微,从而致使总出水SS 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完全稳定达标。经过试验分析及综合考虑,通过改变加药点投加PAC 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将投加PAC 项目作为技改重点,通过方案实施来实现优化工艺单元、管理提升的目的。

1 选择PAC 投加点

根据工艺设计,原投加PAC 的位置有以下三处:生化池进水口处(加药间)、活性砂滤池进水管道(加药间)、刮吸泥行车(原自行改造)。

生化池进水口处投加PAC 存在缺陷:一方面投加后通过中试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各类文献资料表明前端PAC 对于后续生系统污泥活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取消该投加点。

活性砂滤池进水管道采用管道混合器的方式投加PAC。通过化验室小试发现,澄清池出水中载体较少,因此絮凝效果较差且需要的静沉时间较长,通常需要40~50 min 时间才能得到较为清澈的上清液。而管道混合器混合后至活性砂滤池进水口时间较短,通常为10 min 左右。因此,该加药点不能有效发挥PAC 作用。通过实际投加测试,结论与化验室小试基本一致。

针对刮吸泥行车投加,虽然其投加进入澄清池,但由于行车运行有每30 min 停止5~15 min 调节,因此,若连续加药,则会产生投加不均、局部药剂过高等问题,同时现场布局不整洁美观;若安装时间继电器或与行车行走轮联动,会导致行车停止行走的时间段内加药停止,不能起到连续加药的作用。因此,该投加点也不能满足需要。

鉴于上述分析,现有的PAC 投加点都不适合本次改造的目的,因此,结合现有工艺设施,分析研究,最终寻找到一个新的多点投加方式。该方式能够有足够沉降时间、絮凝效果好并能够符合连续投加要求。

每个澄清池共有19个长1 m、高0.5 m 的矩形洞。生化池的混合液通过这些方洞进入澄清池(图1)。

图1 澄清池

由于百乐克工艺的特殊性,生化澄清一体化,导致了生化池没有统一的出水口,澄清池也没有统一的进水口。一般PAC 投加点选择生化池出水口或者沉淀池进水口。现有状况下很难实现理想状态下的投加PAC。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试验及综合分析,认为澄清池入水口是目前PAC 最好的投加位置,能够满足目前的生产需要。

2 改造方案

由于澄清池进水口众多,不可能在每一个进水口处都设置加药点,同时进水口在水下3.8 m 处,水面滴加后,PAC 与混合液无法均匀混合。设计如图2 的投加系统。

图2 PAC 投加系统

如图2,每个澄清池设置加药点4个,均有独立的转子流量计和手动蝶阀,加药点深入水下3.5 m。通过手动蝶阀开启度控制流量大小。加入PAC 后药流效果如图3。

图3 改造后PCV 加药后的药流效果

本厂的PAC 加药系统改造工程于2011年12月中旬实施完毕并投入运行。加药间原有管路也进行调整,并且新增加药管道及储药罐便于计量准确。根据实验室小试数据,投入大生产中试后(投加浓度为15 mg/L),出水达标。通过化验室数据跟踪分析,认为上述方式投加PAC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改造前后出水SS 指标变化

综上所述,该项目是有效可行的。通过一个月左右的连续投加,出水SS 已经能够稳定达标。该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处理单元,解决了生产难题,为出水稳定达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小试进水口滤池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净水混凝效果影响因素的正交小试研究
山区峡谷陡坡急弯河道电站取水能力及水力性态研究
南方某自来水厂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分析
水库卧管涵管进水口现状分析及改造型式研究★
场地铅污染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小试研究
两河口电站进水口稳定性分析
小试身手
深降幅水电站进水口分层取水口设计
小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