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燕雯,王宝星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陕西 渭南 714000)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关中平原的东端,北起韩城禹门口(龙门),南到潼关港口,东以黄河治导控制线的中心线为界与山西省相接,西界北段大致以黄河老崖为界,南段以第二道防洪堤为界。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韩城、合阳、大荔、华阴和潼关的黄河河道、河漫滩、洪泛平原和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地区,总面积57348hm2,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面积最大的湿地之一,也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河流湿地。
保护区植被以非地带性的湿地植被类型为主,构成一个典型完整的湿地植被生态系统。主要有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丛沼泽、浅水湿地植物群落以及盐沼等。另外还有加拿大杨树林、刺槐林、白羊草群落、莲群落、芦笋群落等非天然植被。据2005年科考资料,区内有2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20个群系,31个群丛(组),其中自然植被有1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14个群系,25个群丛(组);人工植被有1个植被型组,2个植被型,6个群系,6个群丛(组)(见表1)。
区内共有高等植物约85科253属309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数量的18.6%、6.9%和1.1%。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8种;苔藓植物9科11属14种(均为藓类植物,未发现苔类植物);种子植物70科236属287种(其中野生55科179属216种,栽培15科57属71种),占全国湿地种子植物科、属、种数量的40.7%、47.7%和17.5%。
区内珍稀保护植物较少,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即豆科大豆属野大豆。
区内经济植物主要有纤维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芳香植物、饲料植物及观赏花卉植物。其中:
2.3.1 纤维植物 以芦苇、荻为主,还有少量的构树、桑树、榆树、马蔺等。
2.3.2 药用植物 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较多,约有50余种。主要是香蒲、水蓼、东方泽泻、华夏慈姑、芦苇、薄荷、地榆、地黄、节节草、白菖蒲、蒺藜、益母草、夏枯草、曼陀罗、车前、牛蒡、茵陈、野菊、蒲公英等。
2.3.3 食用植物 保护区内许多植物可供人类食用。主要有莲藕、芦笋、地笋、野蒜、灰绿藜、反枝苋、黄花菜、马齿苋、荠菜等。
2.3.4 芳香植物 种类较少,仅有黄香草木樨、田葛缕子、黄芩、薄荷、益母草、黄花蒿、野菊、苍耳等8种,其中薄荷、田葛缕子、黄香草木樨较为常见,是区内主要的芳香植物。
2.3.5 饲料植物 保护区内饲料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产量较大的主要是苜蓿、芦苇等。荠菜、刺儿菜、麦家公、狗尾草、小白酒草、蒲公英、车前、齿果酸模等则是群众喂养牲畜的日常饲料。另外还有野燕麦、雀麦、马唐、蟋蟀草、早熟禾、莎草、灰绿黎等。
2.3.6 观赏花卉植物 以湿地杂草草花为主,主要有野菊、紫槿、牻牛儿苗、紫花地丁、点地梅、狼尾花、 通泉草、角蒿、蒙山莴苣、凤毛菊及盐地碱蓬群落等。
表1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
近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制品以及滥垦乱挖,使湿地植被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减退,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为了切实保护好保护区湿地植被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功能,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各级政府及湿地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利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及“科技宣传月”等活动,刷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辆,制作宣传版面,编写发放宣传资料,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各地要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为契机,采取退耕还湿、生态补水、人工辅助等多项措施,恢复湿地植被资源,为鸟类繁衍栖息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湿地执法工作,强化湿地执法队伍建设,明确和加大湿地管理部门的执法权限,严厉打击各种滥垦乱挖行为,切实保证湿地资源安全。
在深入调查、全面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保护优先,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利用,促进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
[1]王华青,吴振海.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