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孟飞 马晋平/编译
心血管疾病:生物化学行为
咸孟飞 马晋平/编译
图一
图二
●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仍然是死神的主要代名词,但人们可以采取措施来阻止世界头号健康杀手。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与其他疾病相比,它夺去了更多人的生命,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在CVD中,缺血性心脏病(心脏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动脉阻塞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男性和女性突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同性别的心脏疾病表现差异很大。据估计,至少到2013年为止,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将继续增加(见图一)。
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疾病)和中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将显著增加,仅次于癌症,而其他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减少(见图二)。
世界各地男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很大不同,而女性的这一发病率没有太大差异(见图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居民的总胆固醇是低收入国家的两倍之多。因此,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预防措施的最大受益者,如改变饮食习惯等(见图五)。
世界心脏病联盟将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分为两类。特定群体-男性,老龄以及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的患病风险增高并且这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图所示,这些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避免的(见图六)。
图三
脂肪、胆固醇、细胞废物及其他物质可在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积累,形成斑块和阻塞,导致心脏缺氧,引起心脏病发作。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血压和香烟烟雾,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促进斑块的形成(见图四)。
图四
图五
图六
[资料来源:Nature][责任编辑:彦 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