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华 李 平 钟秀华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梅州 51403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黄志华 李 平 钟秀华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梅州 514031)
目的 探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和中年组(<60岁)两组,老年组49例,中年组37例。比较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死亡发生原因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典型心绞痛发生率;房早、室早、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原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伴随房早、房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早等心律失常,并多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因此临床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者因为其他的症状表现突出而被误诊与漏诊[1]。本文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86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状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49~87岁,平均(62.4±8.3)岁,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既往史:高脂血症24例,心律失常17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0例,风心病史7例、肺心病5例、糖尿病4例,动脉粥样硬化症2例。患者就诊时均行心电图检查,确定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3例、前间壁心梗者19例,前壁加下壁者15例、下壁心梗者13例,侧壁心梗者9例,后壁加下壁者7例。将86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和中年组(<60岁)两组。老年组49例,其中男36例,女13例。中年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
1.2 临床症状
86例患者就诊时主诉症状有:阵发性心前区胸闷不适、压迫感者26例,胸痛者23例(26.74%),气促加重、气短者19例,腹痛、腹泻、多汗、乏力者18例。患者就诊时首发症状:以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为首发症状者25例,右上腹痛18例,右下腹痛17例,以昏迷为首发症状者15例,牙痛为首发症状者11例。患者发病1h内就诊者16例,1~3h内就诊者29例,6~12h小时就诊者31例,12h以外就诊者10例。
表1 中、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发生情况(n)
1.3 诊断标准
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以下条件:胸痛持续时间>30min,心电图检查出现至少有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改变,或者心肌酶检测结果高于正常2倍以上,肌钙蛋白检测为阳性[2]。
1.4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功能不全67例,心脏扩大31例,急性左心衰25例,心源性休克18例。心电图及心电监护见合并各种心律失常,主要为:心房颤动18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6例,左前分支阻滞12例,Ⅰ度房室阻滞10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8例,频发性室性早博7例,房性早博6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Ⅱ度AVB2例,Ⅲ度AVB 1例。
1.5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生情况、心律失常和感染率发生情况、病死率和死亡发生原因。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 治疗方法
1.7.1 对症治疗
对所有纳入的AMI患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均先予强化的内科治疗,包括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等[3]。对无并发症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康复治疗,根据个体化原则采用3周康复程序进行AMI早期康复训练[4]。
1.7.2 溶栓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心肌梗死(AMI)是建立在心梗的发病机制上,即通过静脉注入纤维蛋白溶解药,使内源性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由纤溶酶水解形成的纤维蛋白来溶解血块,使冠脉再通。
1.7.2.1 溶栓治疗的对象
老年AMI患者常患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多种慢性疾病,属溶栓高危人群。对ST段抬高且无禁忌证者行溶栓治疗的AMI老年患者,有下列危险因素者应慎行此疗法:①年龄在75岁或以上;②女性;③黑色人种;④既往有脑卒中史;⑤收缩压≥160mmHg;⑥过度抗凝;⑦低体质量[5]。
1.7.2.2 溶栓治疗的时机
据临床实验证实,心肌梗死症状发生后,于3h内行溶栓治疗,其成功率高于症状发生3~6h后进行溶栓治疗者。
1.7.2.3 溶栓药物
本组86例患者选用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发病<6h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组32例,中年组31例;发病<12h进行溶栓治疗老年组11例,中年组5例。
1.7.3 介入治疗
对在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内的或有急诊介入适应证的依患者及家属意愿行介入治疗或内科保守治疗,超过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的1周后依患者及家属意愿行介入治疗或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内科药物治疗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详见表1。
老年组痊愈31例,痊愈率63.26%,好转7例,好转率14.28%,病情加重自动出院6例,占12.24%,死亡4例,占8.16%;其中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骤停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脑溢血1例;中年组痊愈29例,痊愈率78.37%,好转5例,好转率13.51%,病情加重自动出院2例,占5.40%,死亡1例,占2.70%,为脑溢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6]。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见,有时心电图无特征性变化,因而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比较高,确诊率低,病死率高。本次组病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的部位广泛前壁23例,占26.74%,前间壁19例,占22.09%。概因出现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梗死灶分布广泛[7]。老年组典型心绞痛38例(77.55%);中年组典型心绞痛35例(94.5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由此可知,老年人梗死前心绞痛的发生率与中年组无差别,但是典型心绞痛的发生率低,即老年人无痛性及非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高[8],同时,老年心肌梗患者多有不同程度或类型基础疾病,增加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9]。AMI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心力衰竭已成为严重影响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组应大力普及老年人冠心病防治知识,并干预冠心病的可能因素,提高医患对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老年人的病死率。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高血脂、高血粘度及早期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流涎、头晕、头痛等症状应高度重视[10]。
[1] 粟玉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24):4158.
[2] 袁巍巍.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52-153.
[3] 吴强,彭林林,俞杉.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与心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2):85-86.
[4] 曲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861.
[5] 陈慧群.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7):605-606.
[6] 许恩实,李玉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9):671-672.
[7] 董素琴.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33.
[8] 王培濯.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09:1-53.
[9] 谢建军,徐艳,郑玉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109-110.
[10] 王桂娟,赵凤艳,田野,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36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2(5):102-103.
R542.2+2
B
1671-8194(2013)20-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