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之火,能否燎原?

2013-06-26 12:29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欧洲企业

文/本刊记者 贾常艳/

很多时候,“X X 之最”成为“牛”的象征,而很多人也热衷于用寻找“之最”来彰显其厉害之处。可是,不久前的这一“全球之最”尽管把我们推到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但是其彰显的却不是“牛”,而是“衰”。那就是,欧盟委员会宣布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该税率将升至47.6%。该次“双反”调查的涉案金额高达204亿美元,创造了全球贸易争端涉案金额之最。

不管是之前的游说、谈判,还是某些欧洲光伏企业集体要求欧盟放弃制裁,甚至是之前两个月较低的临时税率,都给中国光伏制造了一种假面的乐观,人们都乐观的以为中国的面子欧盟得给,可是当人们还在欧盟有没有可能放弃制裁的问题上徘徊的时候,欧盟的大靴子“咣当”一声落地了,光伏圈乃至国人的心也随之跌落谷底。有人开始埋怨,光伏接二连三的遭遇重创,是别有用心的人打的夹击战,中国光伏就是欧美跨大西洋协定新规则的牺牲品。辉伦太阳能市场部经理袁全表示,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即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中国已经称雄于世界。欧盟“双反”在短时间内确实会给欧洲电池片和组件企业一丝喘息的机会,但如果全球70%份额的中国光伏行业倒下了,欧洲的光伏设备制造商如何生存?即便中国企业通过海外设厂“曲线”向欧洲供货,欧洲的EPC总包商和电站投资人又如何能接受原本质优价廉的中国组件平白无故地被迫涨价后却让他们来牺牲投资收益?欧盟“双反”不仅会让欧洲的新能源进程大大退步,同时也会使上游设备企业和下游EPC总包商蒙受重大损失,更会引发中欧之间原本可以避免的贸易战——欧盟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尽管这些言论不无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光伏的外围遭遇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其内部的不坚固,内忧生外患,光伏的病要治本。但是何以解忧?中国光伏的“本”又在哪儿?

有人说光伏是奢侈品,根本不适合普通大众来“享用”。特别是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承受比普通电价高出两三倍的光伏电价,所以光伏的发展本身就是个错误。在光伏遭遇打击之后,抛出这样的言论似乎有点不仁道,全盘否定实在有点落井下石。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事后诸葛亮或许也能道出中国光伏发展的些许问题。

自2000年中国光伏进入大发展以来,其发展市场主要集中在海外,以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市场份额较大,而2008年我国的市场份额不到1%。其中欧洲市场的份额最大,2009年德国新增装机容量达3.8GW,其中超过一半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更有一段时间,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95%都被出口到了欧洲国家。

近年来,欧债危机的持续和蔓延,使得整个欧元区动荡不安。欧洲市场的不景气毫不留情的波及到光伏行业的发展。欧洲光伏市场的萎缩,让过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遭遇了闭门羹,而国内光伏找不到出口,国内的消纳量远小于供给,造成供需的失衡,光伏成了小庙里供不起的大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对光伏发电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做了大幅的提升,“到2015年中国累计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2100万千瓦”,也就是说,到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2011年的基础上将扩大5倍。政府鼓励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发展的心之切可见一斑。但是制定到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的政策引导真的可以挽救光伏吗?采取补贴措施真的能让光伏振作起来吗?综合考量,这些来自政府的内需扩大政策对于当前的光伏行业来说似乎还不够。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在接受采访时说:“即使乐观,国内光伏企业对于欧洲的制裁也早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她表示,今年晶科在欧洲的预期出货量从去年50%左右调整到20%,同时一年多前就早已积极布局新兴市场。企业的自力更生无非就是从这些方面做起。尽管如此,还是有让人无奈的方面,钱晶说,“国内市场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地面电站补贴能否发放及时以及分布式能否真正尽快落地实施起来。不能永远都只是个热门话题,而没有实际作为。这其中,政府起了决定性的因素。中国不缺乏好政策,不缺乏智慧的幕僚,也不缺乏执行力,而关键是政府是否真下定了决心做还是不做。”

面对这样的危机,只有企业足够强大,才能在经历风浪后屹立不倒。不断的完善自身对于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是永远不能放弃的使命。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表示,双反话题刚起时,晶科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今年晶科在欧洲的预期出货量从去年50%左右调整到20%,同时早在1年多前晶科就早已积极布局新兴市场,现在已颇有成效。“技术、质量和品牌一定是企业的生存法宝。”钱晶强调说,作为以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做强不等于做大,一味追求规模效益和成本优势,在行业动荡时候就非常危险,所以一定要铸造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别人难以超越的竞争力。此外,钱晶还谈到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她说:“任何制造业随着行业的成熟,毛利一定是反比例的下降,所以要增加服务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只有软的东西才是利润高的东西。”

而软实力也是更具竞争力的东西。某专业人士分析称,中国光伏的原材料、设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而产品销售市场集中在国外,这种“三头在外”的尴尬局面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极容易受国外政策的干扰。大多数中国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劳动力密集、盈利能力薄弱的环节发展,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光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提高这种抗风险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完善自身的关键,加强光伏理论工作的研究,鼓励新技术试验、研发和推广

光伏产业的整合在危机之下更显得迫在眉睫,可是产业整合存在诸多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认为,由于光伏技术较为成熟,生产设备标准化程度较高,企业只需购置相应设备和原辅材即可生产出满足一定需求的光伏产品。因此各企业间产品同质性较强,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质保水平、外观样式相差不大,在产能阶段性失衡的情况下,产业仍将承受价格压力。而财务状况不佳成为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障碍,因为没有资金就没有投入研发的前提,甚至没有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绝地反击的能力。因此,政府的作为除了扩内需之外,还应该增加融资渠道,设置产业发展稳定基金,为中国光伏的发展提供源动力。整合的言外之意是整合优势资源,所以行业门槛的设置颇为重要。通过提高光伏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检测认证水平等手段,加快实施一些强制性标准,卡掉部分落后产能,甚至可以树立一批光伏优质产品,通过认证的产品在国内应用市场和出口中优先安排推广。

光伏之殇,需要众人共同来拯救。

中概股的光伏板块在欧盟“双反”初裁后不跌反涨,这一好于预期的结果隐隐约约的表明了光伏还存在着一线生机。尽管光伏的火焰被扑的只剩下了星星点点,但万不可低估了它的燎原之势。

猜你喜欢
欧洲企业
企业
欧洲“芦笋季”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起去看“欧洲野牛”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