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

2013-06-25 03:58赵领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罗素人性人文

赵领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定义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一直被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是残缺的,方向是偏颇的。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而语文课堂则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舞台,《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应该利用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陶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一、传承文化,感受先哲人格魅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恒久的魅力,是因为它不是一时爆发,而是经过层层积淀,代代传承,经历了岁月的洗涤,而成为民族的精华。《诗经》、《离骚》,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无一不在高中课本中做了展示。当我们孜孜不倦,陶醉于祖国语言文学的瀚海时,让我们惊叹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才情,而且是这个伟大的国度、强悍的民族所表现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传承者。我们传承的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生命。

当我们饱含感情用激越的声音朗读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诗篇时,我们走进的不是散发墨香的书籍,而是伟人的心灵。读《离骚》,我们看到了一个形容枯槁却内心炽热的战士,他守卫着自己心灵的净土,宁愿忍受“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葬身滚滚江水也不远让高尚的人格被玷污。这样的一种坚守难道不会让我们思考更多吗?读李白,让我们明白人格独立自由胜过财富与地位;读杜甫,让我们懂得匹夫当有兼济天下的责任。

在薄薄的语文书里,我们看到的是灿烂的文化,伟大的生命,崇高的精神。因为他们,我们不断地提高,感动而升华。

二、品读美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到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文章,编者亦是希望通过这些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的佳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观。

(一)通过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人性美。例如,沈从文的《边城》中塑造的翠翠、外公、傩送、天保等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最高贵的品质:真诚、善良、热情、责任。作者用最美的笔绘出了这世间最美的人性,作家要通过这些不悖乎人性的艺术形象告诉我们作为人,一个大写的人,地球上最聪明的灵长类除了智慧外,还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道德。作为成长中的学生,面对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到底应该给自己一个怎样的人性定位呢?是迷失在物质富裕的海洋,还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我想我们能从《边城》这样的经典中找到答案。

(二)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那些浸渍着大师们或纤尘不染,或晶莹剔透,或悠闲自若的心灵感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了多少人间奇境。读着那些富有诗意的文字,就像品着一杯陈年老酒,回味无穷;当心灵穿梭其间,那是怎样一种美的享受啊?该在一个静静的清晨,像一个虔诚的信徒朗读那些如诗如画的篇章。《荷塘月色》:淡淡的荷香,淡淡的月光,如闻一曲幽远雅韵的乐章;《故都的秋》:碧绿的天色,丝丝日光,疏疏落落的秋草,槐树的落蕊……素朴的文字让我们明白,美,并没有锁在皇宫大院,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向上的心和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感知和发现。

三、跟随思想者的步伐,开始自己的人生历程。

我们所读的文章,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佳作,更是伟人的思想。先哲的智慧是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是后人的财富。我们需要的是继承、学习,用那些宝贵的哲理指导我们的人生。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应该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人为什么而活着?几乎没有人不在追问。叛逆而又对人生充满好奇的中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罗素的文章可以给我们指明一个方向:“我寻求爱,首先是因为它带来了欣喜若狂之情——欣喜若狂使人如此心醉神迷,我常常愿意牺牲我的全部余生来换取几小时这样的欢乐;我怀着同样的激情寻求知识;我渴望减轻灾难祸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罗素的答案:第一,追求人世间最美的情感——爱——爱人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爱是这个世界的纽带,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情;第二,实现个人的价值,知识让我们摆脱愚昧,让我们更强大,让我们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第三,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所必备的,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我想,这三点罗素对自是己人生的思考,难道不应该也是我们的思考吗?它应该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的灯塔,在迷途时为我们指明方向。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读的文学名著,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历史中人类精英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都活生生地留在文学里。文学名著永远传达着人类有价值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精髓,最具有人文的教育功能,所以阅读名著是承传人类文明,发扬时代精神,启迪新人类的心智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积极应对,让中学生阅读名著活动走上健康的轨道,强化人文教育。

猜你喜欢
罗素人性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人文社科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