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央视联合多家媒体,呼吁消除社会歧视,为“老年痴呆”正名。
“老年痴呆症”的专业名称叫做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为失忆、失智,并伴有精神病症状和行为障碍。现实中,由于这个名称过于专业并且十分拗口,大多数人都称其为老年痴呆症,明显带有歧视色彩。有不少老年痴呆患者因羞于提及、自卑心理而回避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老年痴呆”的叫法已经普遍被“失智症”、“失忆症”等替代。呼吁整个社会以更名为契机,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表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罹患失智症人口预估将增加近一倍,达到6570万人。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和人群的老龄化,处于失智危险的人数逐渐增加。
专家认为,失智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以致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据统计,在60岁以上人群中,失智症的发病率可占5%,80岁以上发病率可达20%。
除去阿尔茨海默症约占失智病人的65%,其次为脑血管病所致的血管性失智,占失智病人的20%~25%,还有少部分失智是由帕金森、肿瘤、外伤等原因造成。过去人们都认为,失智是一种老年病,但目前已经向年轻化趋势发展。另外,有家族史的人患病几率会更高,并且女性患病比例比男性高。
关于失智症的诱因,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是,教育程度低、脑神经细胞未能长期获得复杂思维良性刺激、牙周病炎症可能损害脑部、长期失眠、缺乏体力活动等。最近有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时间独自看电视,日子久了也可能成为失智症的诱因。
据《家庭保健报》
编辑/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