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2013-06-23 16:21徐婧璇符国基王玉君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框架要素

徐婧璇,符国基,王玉君

[旅游业研究]

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徐婧璇,符国基,王玉君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和评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工具。搜集1997年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从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出其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引言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保证子孙后代具有同等权益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对旅游这一复杂系统是否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手段与方法。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如生态足迹法、可持续性晴雨表、指标体系构建法等。当前,国内学者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尚没有人对该类型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分类、具体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法选择,从而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展望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对象及研究样本选择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对象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对象依据区域尺度大小不同可分为省份、市县、旅游景区等不同尺度,依据旅游资源类型不同可分为森林、海岛、乡村、滨海、遗产旅游等不同方面。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样本选择

本文以“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两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共同出现在两个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筛选,以具体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为本文综述的样本集,最后得到有效样本26篇。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指标体系框架

指标体系框架是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思路。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框架,有助于科学地设计指标,使各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在对样本集进行研究时发现,指标体系框架选择呈现出复杂的层次结构,以反映其指标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当前学者主要围绕着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2-4]进行,选择旅游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要素构建体系框架,同时依据评价对象特点的不同增加不同的框架构成要素。因此,指标体系框架可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即不同区域尺度(见表1)与不同旅游资源类型(见表2)进行分类[5-26]。

表1 不同区域尺度的体系框架构成要素

表2 不同旅游资源类型的体系框架构成要素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不同区域尺度,还是不同旅游资源类型,在框架体系的选取上,均会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个构成要素,同时也会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增加相应的框架构成要素,以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

对表1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省份尺度上,唐善茂[5]根据广西省地处西部、经济落后的特点,特别关注经济这一要素,但在其构建的框架中却未包含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支持要素、接待能力要素。在市县尺度上,王友明[10]针对苏南五市旅游资源密集的特点增加了城市环境与管理要素,却忽视了旅游文化要素、旅游安全要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旅游景区尺度上,王良健[1]针对张家界风景区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增加了软、硬环境建设要素及市场开拓要素,但未提及智力支持要素(科技使用、从业人员素质等)对景区开发的重要性。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尺度的区域选择对应的要素。如尺度较大的区域,应重视产业要素、政策要素等;尺度较小的区域,应重视环境保护要素、旅游文化要素、旅游安全要素等。同时,目前我国研究区域尺度的相关文献较少。

对表2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上,葛新[13]增加发展要素来衡量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产品雷同、生态环境恶化、村民素质不一等问题,但却没有针对乡村特色旅游资源设立管理要素;在森林旅游上,李维余[14]选取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要素,却忽视了森林旅游资源敏感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特点,可增加管理监控要素;在海岛旅游上,薛纪萍[16]针对海岛地理位置特殊性、资源区域性等特点增加了管理要素,却忽视了发展支持要素对海岛旅游的作用;在滨海旅游上,荣蓉[17]增加了管理监控来对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测度,但忽视了管理监控要素对滨海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监控与保护;在遗产旅游上,苏涛[18]为解决遗产地旅游环境、社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设置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要素,却没有提及管理监控要素对遗产地管理的重要性;在滑雪旅游上,李松梅[19]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区域滑雪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协调性要素,却忽视了发展支持要素对滑雪旅游地的意义。因此对于不同旅游资源的框架构成要素,应充分了解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根据现状及资源特点,增加相应的管理要素、协调要素、管理监控要素。

(二)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指标体系的选取由指标体系框架决定,是对指标体系框架的细化。对应指标体系框架构成要素,指标体系的选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反映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这4个框架要素的一般指标,本文对样本集的文献进行指标频数统计,选取采用频率较高的指标为一般指标(见表3);另一部分则是特殊指标,是依据评价对象特点增加相应的框架要素确定的(见表4)。

表3 反映旅游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一般指标

表4 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特点的特殊指标

续表4

通过对表3中选取的一般指标进行频数统计发现,经济框架中,人均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例等指标的选取频率最高;社会框架中,废弃物处理能力、人均受教育水平、污水处理能力、可进入性等指标选取频率最高;环境框架中,大气质量等级、地表水水质、区域环境噪声、森林覆盖率等指标选取频率最高;资源框架中,生物多样性程度、资源保护程度、旅游资源总量等指标选取频率最高。因此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可将其作为主要指标选取对象,对于其他选取频率较高的指标,可作为指标选取的依据。对表4中特殊指标的选取,应根据各旅游资源的特点选取最能反映评价对象现状及描述对象特点的指标,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但在当前指标体系的选取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对于一般指标,由于学者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要素理解角度的不同,导致许多指标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如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会应有的贡献之一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文献集指标选取频率统计中,旅游就业比例这一指标仅占30.8%;生态宣传与教育这一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当地社区居民生态意识是否得到提高,而在文献集指标选取频率统计中仅占15.4%。对于特殊指标,李维余[14]仅选取了林木蓄积量、动植物丰富指数指标来突出森林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忽视了森林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资源,因此未能全面概括森林旅游资源特点;滑雪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与资源依赖性等特点,李松梅[19]选取了雪场资源利用度、滑雪场数量、滑雪俱乐部密度指标不能说明滑雪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与资源依赖性特点。对于一般指标与特殊指标的选取,还有以下缺点:(1)抽象、不易理解,如胡田翠[12]选取的社区居民好客程度指标,葛新[13]选取的旅游资源的乡村特性与原真性指标;(2)数据不易获取,如郑德胜[15]选取的森林旅游与地方文化协调度指标,李维余[14]选取的灾害防治、生态宣传与教育指标;(3)指标不易定量化评分,如王友明[10]选取的城市知名度、旅游兴市认知度、城市知名度等指标。

(三)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为了解每个指标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大小,因此须对其进行权重确定。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问卷咨询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等。金波[20]、王良健[1]、殷平[8]、葛新[13]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李星群[21]、郑德胜[15]等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使用来确定指标权重;胡田翠等[12]采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使用;田里[9]采用问卷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由此可见,学者在选择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时,更多的是将专家打分法、问卷咨询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使用,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如李星群[21]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时,建立了评估小组,让评估小组成员以填表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从而确定出每一指标的综合权重。但该方法在运用时,由于受到人为主观性的干扰,使得权重的确定不够客观。高雅[22]使用的熵权法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减少主观性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客观的得出权重,因此不失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化评价的手段和研究方法[22]。

(四)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对样本集中的26篇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综合评价法和对比分析法。王良健[1]、万幼清[23]、罗烨[24]等采用了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即综合评价方法,从而确定旅游可持续发展所处的阶段。

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是综合评价法,因为该方法可将多个被评价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量纲的统计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结合这些评价值得出对该事物的整体评价[26]。但由于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综合评价法仅从一维角度对旅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衡量,不能全面概括系统的复杂性。而甄翌[27]采用的可持续性晴雨表方法从二维角度对其进行衡量,提供了从多维角度研究评价方法的思路。

三、评述与展望

(一)结论

通过对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述,发现当前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已相对成熟。在指标体系框架构建上,可依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构建区域尺度框架和旅游资源类型框架。框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旅游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要素,并依据不同评价对象的特点增加相应的要素;指标体系包括一般指标与特殊指标,一般指标反映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个框架要素,特殊指标反映4个要素以外的过程要素的特性,两类指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在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上,当前使用最多的是层次分析法。由于在方法运用过程中,受到人为主观性的影响,因此得到的权重结果不够客观。熵权法是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运算可得到客观的指标权重,可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上,当前主要有综合评价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由学者主观确定发展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因此主观性较强。综合评价法可定量对指标进行综合从而得到能够判断旅游可持续发展情况的指数,因此是当前使用最多的评价方法。

因此,对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指标评价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了解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因素,即指标体系框架的构成要素,并将其细化为具体指标,通过赋予指标权重,确定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为评价对象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问题与展望

1.指标体系框架

不同尺度的区域应选择对应的构成要素,对于省份尺度的框架,往往把侧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而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市县尺度的框架,通常缺少对旅游安全、旅游文化的描述;对于旅游景区的框架,容易忽视科技创新、员工素质等智力支持因素的影响。

不同旅游资源类型框架构成要素的选择上,由于对旅游资源现状及其特点认识不足,因此容易忽略管理要素、协调要素、管理监控等要素。

未来研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不同区域尺度的框架构成,应了解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不遗漏旅游安全、旅游文化、智力支持等重要构成要素;(2)对于不同旅游资源类型的框架构成,应清晰了解旅游资源的现状及特点,从而增加管理等相应的框架要素。

2.指标体系

对于一般指标,由于不同学者对概念理解的不同,容易忽视一些重要指标,如旅游就业比例、生态宣传与教育等反映旅游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指标;对于特殊指标的选取缺乏针对性;同时,在指标的选取上,容易出现指标抽象不易理解、指标数据不易获取、指标不易定量化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指标体系建立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未来研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一般指标,要加深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不遗漏重要指标;(2)对于特殊指标的选取须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3)在指标选取时,应尽量选择易理解、易定量化处理、且数据易获取及评分的指标。

3.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德尔菲法通过征询专家意见达到共识的方法,因此主观性较强。层次分析法在运用过程中须与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结合使用,因此掺杂了主观性因素,导致所确定的权重不够客观。

未来研究可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定量研究方法,如物理学中的熵权法。

4.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由于综合评价法是将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无量纲化为一个综合评价值,因此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忽略部分重要指标,而造成信息损失。同时,仅用一维线性评价方法不能有效地衡量复杂系统。

未来研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在综合指标运算中,要综合指标的所有信息,做到全面客观;(2)认识到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采用二维乃至多维的评价方法。

[1] 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 2001(1):68-70.

[2] 马勇,董观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1997 (4):37-40.

[3] 崔凤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 1999(4):42-45.

[4] 曾珍香,傅惠敏,王云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6):51-54.

[5] 唐善茂,张瑞梅.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1):144-147.

[6] 单永雪.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1):110-111.

[7] 钟凤.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7:18-20.

[8] 殷平,马忠玉.北京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4):68-72.

[9] 田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旅游科学,2007(3):44-51.

[10] 王友明.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6):119-124.

[11] 杜丽菲.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2] 胡田翠,鲁峰.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研究现代经济,2007(6):36-38.

[13] 葛新,唐孝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1):58-63.

[14] 李维余.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科学, 2008(2):118-124.

[15] 郑德胜.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09(S1):198-205.

[16] 薛纪萍.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资源市场与开发, 2008(10):878-880.

[17] 荣蓉.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18] 苏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50-53.

[19] 李松梅,朱志强,郭俊清,等.区域滑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15-19.

[20] 金波,刘坤.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9(1):107-109.

[21] 李星群.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00-104.

[22] 高雅.从熵权角度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发挥资源科技优势,保障西部创新发展[Z].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98-102.

[23] 万幼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6(2):10 -12.

[24] 罗烨,贾铁飞.浙江沿海岛屿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3):319-325.

[25] 牛亚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6):42-45.

[26] 张建华.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进程及评价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27] 甄翌.基于可持续性晴雨表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决策参考,2010 (7):66-68.

A Review of the Domestic Literatures on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th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Xu Jingxuan,Fu Guoji,Wang Yujun
(Tourism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th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Through collecting the domestic literatures that studied on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th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1997,the paper analyzed the frame construction,the index selection,the index weight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It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and issues,looked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ppraisal index system of th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ppraisal of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dex system;review of researches

F592

A

1674-3784(2013)05-0045-06

[责任编辑:连云凯]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9GXS5D120);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旅游自然环境的影响预测与对策研究、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99);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自然旅游环境的影响与对策、海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Hjkj2009-0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自然旅游环境影响研究

2013-03-26

徐婧璇(1988- ),女,吉林省白山市人,海南大学2010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符国基(1957- ),男,海南省文昌市人,海南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E-mail:fuguoji-5708181@163.com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框架要素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