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3-06-19 06:00张捷
理论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循环经济政策建议

张捷

摘要:武陵地区循环经济倡导尽可能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武陵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有助于将武陵地区农业生产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以旅游为龙头的武陵地区各相关产业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形象,从而促进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理念需要在外部环境改善、企业意识提升和消费者素质提高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武陵地区;循环经济;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农业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把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机制,可使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在保护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武陵地区旅游业的产业辐射带动效应,使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别具特色与生命力。

一、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武陵地区在旅游与农业结合的过程中,有一些相互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如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农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破坏旅游景观等;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也对农业生产过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旅游活动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干扰,旅游废弃物破坏农业生产环境,旅游活动通过水污染等破坏农产品的生产环境。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功能与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1、武陵地区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产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景观是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观赏对象和项目载体,但武陵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并不总和旅游活动和谐共存。武陵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但影响武陵地区农业产品的食品安全,其噪音和农药暴露等对武陵地区旅游活动的环境舒适度和环境安全造成了危害。如因增产、催熟等目的而大量施用无机肥、农药、催熟剂、保鲜剂等造成土壤、水体以及空气的污染和破坏。

2、武陵地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开发总是想方设法改善旅游环境,但同时却对环境质量造成了破坏。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区内的食宿、娱乐、特色种植、养殖等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最为普遍。在旅游规划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考虑不周或缘于资金困难在施工及运营中落实不力而最易破坏环境。

3、武陵地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人们在武陵地区进行旅游活动时难免会产生噪音、光线、污水、废弃物等一系列污染,这些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干扰。同时,旅游活动也使武陵地区景点和线路的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践踏。践踏轻微的地方在旅游淡季恢复,严重的地方植被难以生长,形成裸地并造成水土流失。

武陵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广大农村能源消耗一般采用薪柴。在旅游集中的地方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薪柴,主要用于接待过程中的做饭、烧水、烤火、烧烤和篝火等,砍伐大量乔木和灌木形成许多“林窗”并不断扩大;大自然有丰富的野生植被资源,游客对它们较强的新鲜感和索取欲望,常常引来对野果、野花和菌体的采挖;游客对山珍和特产的大量需求致使经营者、村民大量采挖野菜、药材等。这种长期的滥采乱挖破坏了武陵地区野生植被资源的种群结构及植被的完整性。

噪声污染的表现也比较明显,主要包括汽车等机动车船噪声和游客嬉戏的喧闹声等。这些噪声打破了武陵地区旅游区的宁静氛围,影响了武陵地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主题。

4、旅游垃圾造成武陵地区生态压力。由于武陵地区观光农业一般相对落后,垃圾处理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给武陵地区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压力。武陵地区生活垃圾和旅游活动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为游客提供饮食服务而产生的大量食堂垃圾,游客丢弃的大量易拉罐、啤酒瓶和塑料瓶袋等无机类垃圾以及瓜皮果核、食物残渣等有机类垃圾。

二、循环经济对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促进作用

1、循环经济能够有效保护武陵地区农业生态资源,将武陵地区农业生产对旅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将武陵地区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生产本身及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为武陵地区产业提供优质安全的旅游商品与食品,为武陵地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良好的景观背景和活动空间。在武陵地区,传统农牧生产的初级产品经过加工后作为商品开始流通,在完成使用和服务价值后部分商品变成垃圾,加剧农业环境污染。而循环经济是将武陵地区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了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

武陵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旅游者与农村和自然亲密接触,因此,武陵地区观光农业一定要保持其农业特性,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旅游功能,要求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实现完美统一。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倡导的是绿色农业、绿色消费和绿色旅游,在和谐之中进行旅游活动及旅游资源开发,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以循环经济促进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发展顺应了绿色消费的潮流,重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留山河的自然风光、宁静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农家生活方式,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农业循环经济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提高武陵地区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对武陵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科学运用,系统地减少和避免对现有资源的破坏,,合理规划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旅游废弃物的排放,最终使武陵地区观光农业以及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发展本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切实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与方法,真正做到低成本、高利用、低排放、高经济产出,杜绝了原有的低水平的“粗放型”建设。顺应当前的“绿色旅游”趋势,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减少和避免对武陵地区农业旅游资源的重大破坏和农村旅游环境的污染,促使武陵地区农业旅游资源的再生循环,提高武陵地区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将有利于武陵地区观光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农业循环经济的贯彻实施有助于培养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意识。以循环经济促进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开发要考虑环保的要求,绿色食宿、绿色旅游线路、绿色旅游商品,追求农村特色,就地取材,就地建设农家氛围,旅游产品注重绿色环保、现场生产和现场消费,原汁原味。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经营者以及农村居民在观光农业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适应生态的生活、生产和消费方式,尽可能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与资源的负面影响,保障农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文明的社会氛围,把农村建成美好的家园、旅游者向往的乐土,既让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又不破坏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4、旅游经营者与旅游消费者融为一体,提供了一条武陵地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循环经济使武陵地区观光农业中的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紧密结合。传统观念中的旅游者是旅游资源的消费者,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比较少。把旅游经营者与旅游消费者结合起来,把旅游者纳入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投资责任人的范畴,可使旅游者直接参与管理,参与策划,开发主题方向、目标市场、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均从绿色农业生产出发,把旅游业向生态保护方向引导,并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同时考虑经济效益,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循环经济理念下促进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和要求来发展武陵地区观光农业能够更好地促进武陵地区人与自然协调,形成无污染、零排放的现代乡村产业链,实现武陵地区农村经济的长期和谐发展。

1、建设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开发的内部动力系统。一是旅游引力系统。旅游引力系统即资源系统。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引力系统可概括为自然生态性农业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性农业旅游资源系统;二是旅游支持系统。旅游支持系统即旅游大环境,它是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支持系统可分为硬环境即支持观光农业开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环境即安定、规范、文明、顺畅的旅游发展环境;三是旅游观光农业开发的外部动力系统。首先是需求系统。人对旅游的需求是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武陵地区农业观光者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想得到一种体验或经历,强调顾客的参与。其次是中介系统。中介系统主要是指传媒及各种宣传品、联络旅游地和客源地的旅游交通等要素。对于武陵地区中介系统的建立要在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开发之初作为开发的一部分加以重视,并体现其应有的特色。

2、融入循环经济理念,对武陵地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进行系统综合开发。武陵地区在对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进行系统综合开发时应当注意:要避免过度开发景区旅游资源量;应重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风格;在旅游线路设计上要充分注重保护和利用宁静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农家生活方式,要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景点设置;在食宿位置选择上要根据地形、地貌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尽量少建设建筑物,建筑物材料应以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为主,其色彩、风格应与村落气氛协调一致;景区公路要远离生态脆弱区,提倡绿色交通;景区水资源供应就地取水,要努力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景区缆车应建在主要景观的隐蔽处。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和谐,保持景观原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机制促进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循环经济机制促进武陵地区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在旅游活动中引导游客行为,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应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不可避免的废弃物要循环利用;对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提高绿化率,改善景区生态环境。真正达到低成本、高利用、低排放、高经济产出,力求保证武陵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促使武陵地区观光农业资源的再生循环,实现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武陵地区观光农业产业链中的绿色产品开发。武陵地区观光旅游者以城市居民为主,他们对武陵地区乡村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往往情有独钟,会购买一些价格比市内便宜又新鲜的农副产品和有“武陵地区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发展武陵地区观光农业的过程中应建立以当地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企业,引进先进种植和加工技术。对武陵地区绿色产品的开发既可以拉动当地市场需求又可以改善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多样化的观光农业资源。武陵地区农民还可以采用旅游与果园、菜园、经济作物、家禽家畜养殖相结合的观光农业经营模式,向游客提供绿色无污染的粮食、蔬菜、家禽,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吸引游客进行餐饮消费,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降低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李琳桂.基于循环经济的“农家乐”旅游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1).

[2]董良习,杨楚屏.浅谈我国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2(12).

[3]张丹鸽,藏良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之管见商[J]业经济,2006(6).

[4]张建国,俞益武,朱志泉等.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浙[J].江林学院学报,2006(5).

[5]石强,廖科,钟林生.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

[6]李晖,刘静江.关于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章力建,朱立志,蔡典雄等.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中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及模式[J].农业技术经济,2005(3).

[8]陈烨.柳州城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08(2).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循环经济政策建议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金融支持县域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