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捷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四肢枯瘦为特征,故名鼓胀。早在 《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中记载了水毒、肝水、脾水、肾水、水鼓、气鼓、血鼓等相关病证,历代医著亦有论述。然而,教学中如何明确鼓胀概念的范围,如何全面认识鼓胀的病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且具可操作性仍有诸多要点、难点。笔者对此进行研讨,现报告如下。
古时所说的 “鼓胀”,病名最早见于 《内经》。 《灵枢·水胀》篇记述鼓胀的证候特点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根据以上记载的症候特征,学生在学到 《鼓胀》这一节时,往往将鼓胀和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划等号,甚至认为鼓胀就是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可以遇到多种原因的腹水[1],比如肝硬化腹水,占75%;但还有肿瘤引起的腹水,占10%;心源性腹水,占3%;结核性腹水,占2%;胰源性腹水,占1%;未知原因腹水,占9%。(见图1)。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拓宽思路,否则一旦学生学完 《鼓胀》这一节,就认定鼓胀即是肝硬化腹水,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失败,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设想学生将来遇到腹水患者,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他如何来诊断、治疗?
图1
鼓胀的病因除传统认识的气滞、血瘀、水停之外,还应从湿浊顽痰角度来认识。初病湿热毒邪侵害肝胆,殃及脾胃,困于中焦,化浊生痰,阻于血络;久病气滞、血瘀、湿热、痰浊相互交织日久,痹阻肝脾络脉,导致水液停留形成鼓胀。络气不足,易导致络中出现血瘀和痰凝,腹痛、腹胀、腹壁青筋暴露,二便不爽为肝脾络痹之证。因此鼓胀可概括为 “湿—热—毒—瘀—虚—水”相互作用的结果[2]。古人概括 “风、痨、鼓、隔”为四大难证,形容此四证病情危重迁延,无良药可医,其中包括鼓胀。因 “湿性重浊粘滞,久病怪病多责之于痰”,因此充分认识湿浊顽痰,不仅对鼓胀的严重程度有更深的理解,而且也找到治疗的关键。
从临床角度看,虽不能把鼓胀与肝硬化腹水划等号,但肝硬化腹水所占鼓胀的比例还是相当多的,占3/4左右,因此要重视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治疗。按国际腹水协会对单纯性腹水的分级[3]:Grade 1是只能通过腹部B超检测到的肝硬化腹水(轻度腹水);Grade 2是腹部呈轻度对称性膨隆(中等量腹水);Grade 3是腹部呈明显对称性膨隆(大量腹水)。对Grade 1腹水的治疗: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减少钠摄入量(5.2g盐/d),密切随访。Grade 2腹水的治疗:①限钠:国内传统低盐饮食限钠(NaCL)量为1.2~2.4g/d。国外认为的最佳限钠量为5.2g盐/d(90mmol/d)。对未出现过腹水的病人不需要预防性限钠。②利尿剂治疗:2003年OMGE推荐的利尿方法:口服利尿剂包括早晨单次服用安体舒通100mg,或安体舒通100mg+速尿40mg。可根据需要,增加用量,这两个药物的剂量比例要保持在2∶5,以维持正常血钾,即分别至每天80和200mg以及至每天160和400mg。Grade 3腹水的治疗:在同Grade 2腹水治疗的同时,可行腹腔穿刺放液治疗,放液完成后立即进行扩容治疗以防止肾功能损害。
4.1 从水湿论治 脾胃为中土,主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李东垣 《脾胃论》中 “百病皆为脾胃衰而生”,也强调脾胃重要的生理功能。补气健脾在治疗鼓胀中尤为重要。
4.2 从痰瘀论治 《医门法律》言: “凡症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本病病程较长,绝非一时之力能取效,临床常选当归、郁金、川芎、炮山甲活血养血、化瘀通络,尤以穿山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性善走窜,直达病所,通络之力甚强,也可选丹参、桃仁、红花、赤芍药等;化瘀利水选水红花子、泽兰,破瘀散结药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应慎用或短期服用。
4.3 从本虚标实论治 本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肾,其发生多由于机体正气虚弱,病毒侵袭,日久肝脾血瘀,脉络滞塞,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输布精微以濡养脏腑;土败失于运化,斡旋无力,水湿停聚腹中;肝瘀血日久,血行不利,化而为水,清浊相混,停聚中焦,乃成臌胀;脾病及肾,肾失开阖,水道不利,则臌胀愈甚。
4.4 扶正利水消鼓 脾为后天之本,职司运化。脾胃虚弱则运化受阻,清阳不升,浊气不降,腹水难消。《金匮要略》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临床常用大量茯苓、白术,配以陈皮、砂仁。一则可使气血生化有源,脏腑得以充分濡养,为扶正祛邪提供物质基础;二则能够使水湿运化复常,以利于腹水消退;三则可预防寒、燥、虫之品碍胃伤脾,从而确保脾胃升降有序,纳运正常。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对于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肺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对于鼓胀的形成也有影响,可采用中医传统的提壶揭盖法。何谓提壶揭盖法?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气,肝疏泄肺肃降才能维持正常气机活动。膀胱为太阳之腑,太阳不舒则膀胱气化功能不畅,故鼓胀与肺及太阳经脉密切相关。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道理,治疗鼓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用桔梗、杏仁、紫菀等宣降肺气,或配用取嚏法以开肺气,有助于水道之通畅;病在中焦,脾气不升而浊阴不降者,当升清降浊,或配用探吐法,“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凡此诸法,喻之为 “提壶揭盖”法[4],其机理在于调整肺的通调和脾的转输功能,以助肾与膀胱气化。
运用中医方法治疗鼓胀,不能回避的话题是要不要使用峻下逐水法,如何使用?善用者,事半功倍;滥用者,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伤害。首先我们根据 《中医内科学》鼓胀一节所提到的六个证型,分析哪些证型适合峻下逐水法。如气滞湿阻证,因腹中停水尚少,故不宜峻剂逐水;寒湿困脾证虽腹水量多,但因正虚较著,脾阳虚弱,因正虚而不宜攻逐;至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之证,皆因正虚日甚而不任攻逐。只有湿热蕴结证、肝脾血瘀证,病机上若出现水液过盛,或热结于里,形证俱实,正气未衰者,可考虑暂用逐水峻剂。
选择了适合的证型,如何使用呢?可从古代医籍中找到答案[5]:暂施逐水治疗,可选用舟车丸、十枣汤、禹功散等方,应依正气状况,腹水停聚程度,酌情选用。逐水之剂,应以丸、散剂为宜,不宜入煎剂,以免降低药效或无效。可装入胶囊吞服,或以大枣煎汤送服,以防药物对口腔及食道黏膜的损伤。
[1]阎兆平,李群.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6,12(7):804-805.
[2]郭湘云.清热方剂的药理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7.
[3]石昕,孔英.肝硬化腹水55例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3):307-308.
[4]马建平,扬入磊.肝硬化腹水的诊治体会[J].西南军医,2005,7(6):45-46.
[5]李飞.中医历代方论精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