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浊毒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常常会造成机体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1]。近两年来,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了探讨从浊毒论治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其与采用养胃舒胶囊的差异。现将1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简单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上述所有的患者经活体组织学和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基本上不小于一年。其中治疗组男49例,女36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9.5岁。对照组男48例,女37例;年龄28~69.5岁,平均年龄50岁。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有胃手术史,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采用化浊解毒的方法(治疗组) 治疗组从浊毒论治,同时进行化浊利湿与清热解毒,使人体内的浊毒逐渐排出。治疗应以疏肝化浊,健脾和胃为主,其治疗药物组成:白术8g,丹参10g,砂仁10g,佩兰10g,白寇10g,延胡索10g,白芷12g,清半夏12g,乌梅12g,白花蛇舌草12g[2]。该方剂加入3000ml水,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每四周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2.2 采用养胃舒胶囊的治疗方法(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养胃舒胶囊进行治疗。用法与用量:口服,每天两次,每次3粒。每四周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到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工作。最终得P<0.05,即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判定标准[3]依据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标准,制定如下的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胃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及肠上皮化生状况基本消失,胃镜下腺体萎缩情况和胃黏膜组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腺体萎缩恢复1/2以上,胃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等情况都明显改善;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改善情况不明显,胃镜下胃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及炎症等情况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2.2 疗效 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疗效比较表[n(%)]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目前西医学上尚未有完全诊治的方法[4]。中医属于 “胃脘痛”、“痞满”的范畴,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临床上从浊毒论治,同时进行化浊利湿与清热解毒,有利于人体内浊毒的排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胃痛、胃胀、胃满痞胀、舌红质黄、脉弦细滑等临床症状。其中浊为阴邪,毒为阳邪,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不仅要遏制浊毒的发展,还应该在理气化湿的同时采用解毒化浊的药物,这样才能达到浊散毒消、气行血畅的治疗目的,最终使患者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在本研究方剂中,砂仁、佩兰、白寇能够达到化浊的效果,清半夏、乌梅、白花蛇舌草不仅可以解毒,还能够燥湿、坚阴。总之,采用化浊解毒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比较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1]刘启泉,王志坤.从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685-1686.
[2]李佃贵,李海滨,裴琳,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浊毒论治[J].四川中医,2009,23(6):15-17.
[3]唐梅文,邓嫦,黄勇华,等.加味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4):337.
[4]刘启泉,李佃贵,张纨,等.慢性胃炎从浊毒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