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斌,唐国文
(徐闻县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徐闻 524100)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高蛋白和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多,由其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 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多数患者均留有后遗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3]。因此,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死、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徐闻县人民医院采用疏血通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 例,均符合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且经临床及CT 或(和)MRI 所证实。 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肺、肝、肾或代谢性疾病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将7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 例。 观察组:男25 例,女10例,年龄40~76(67.45±2.75)岁。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3 例,基底节区梗死7 例,放射冠区5 例;合并症:高血压20 例,糖尿病9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8例。 对照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42~78(57.34±2.3)岁。 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5 例,基底节区梗死5例,放射冠区5 例;合并症:高血压18 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9 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凝集、扩血管、活血化瘀等),并酌情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血压及脱水降颅压等综合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10100)6 mL+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L 静脉滴注,1 次·d-1;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40 mg+生理盐水250 mL 静脉滴注,1 次·d-1。2组均14 d 为1 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 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来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根据治疗前后NIHSS 评分的变化及残障水平来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1) 基本痊愈:NIHSS 评分减少90%~100%,残障水平为0 级;2)显著进步:NIHSS 评分减少为46%~89%,残障水平为1~3 级;3)进步:NIHSS 评分减少为18%~45%;4)无变化:NIHSS 评分减少或增加<18%;5)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6)死亡。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5]来判定患者意识水平。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见表2。
表2 2组GCS 评分及NIHSS 评分的比较 分
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内科致死性疾病之一,在脑梗死急性期的缺血病灶当中,神经细胞已经缺血坏死,属于不可逆损伤;而在缺血坏死组织周围供血减少区域则形成缺血半暗带区,该区域由于存在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流供应,尽管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但其中仍存在大量的休眠及半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虽然其由于缺血暂时无法行使其原有的功能,但其处于可逆状态,在“治疗时间窗”内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仍能使其恢复正常神经功能[6]。因此,积极有效地救治使患者恢复血液循环或建立侧支代偿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神经节苷脂属于多数哺乳类动物细胞膜中的一种酸性鞘糖脂,为最重要的一种神经节苷脂,对神经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当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受损时,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局限受损的病灶发挥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在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在神经细胞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是脑损伤的重要环节[7]。 谷氨酸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生理状态下细胞外的谷氨酸水平较低,不造成神经元的损伤,而在病理状态下谷氨酸大量释放到突轴间隙并作用于突轴后膜,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并最终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 而神经节苷脂对谷氨酸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降低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水平,阻止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神经反应,从而减轻和延缓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另外,神经细胞受损后Na+-K+-ATP 酶活性降低,低浓度神经节苷脂能激活Na+-K+-ATP 酶,抑制谷氨酸所致的化学反应,有利于减轻神经细胞水肿和死亡[8]。
疏血通的主要成分为水蛭样物、蚓激酶样物、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水蛭素与血浆中游离的凝血酶结合,可抑制蛋白酶水解作用,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促进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溶栓作用[5]。蚓激酶能直接水解纤维蛋白的纤溶酶活性,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抑制局部血液凝固和附壁血栓形成。有文献[9]报道,疏血通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小板活化,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及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的水平,有利于减轻缺血脑组织继发性损伤。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及GC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效果显著。笔者认为,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明确,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好的方法。
[1]庞德兵,吕晨燕.疏血通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12,26(2):323-325.
[2]姚恺,邬军锋,杨晓波,等.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37-4139.
[3]钟纯正,李文斌.43 例急性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救治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9):2507-2508.
[4]潘锐焕,黄燕.益气活血法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126-1128.
[5]霍岩.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9 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285-287.
[6]臧向博.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110 例[J].陕西中医,2013,34(2):153-154.
[7]李春华.疏血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黏附分子表达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116-118.
[8]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9]张力,李珍.参麦注射液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1055-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