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章军 易发善
全县总人口37.8 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35553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38%(贫困标准为人年纯收入2300 元以下)城镇低保人口为3294 户,5528 人,农村低保人口为12173 户,13987 人,占总人口的5.2%。“十二五”期间,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确定了11 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分别为大洞乡彭坪村、泉口镇杨岭村、鲁溪镇双新村、东林乡毛田村、上汤乡九宫村、船滩镇河潭村、澧溪镇太平村、甫田乡太平山村、罗溪乡坪源村、石门楼镇镜源村、清江乡塘里村。同时,结合武宁县实际,新增加了县定贫困村2 个,分别为船滩镇殿下村、东林乡山头村。
全县重点村有5015 户、20691 人,占全县总人口 5.5%, 其中贫困人口为5098 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4%,占全县重点村人口的24%。有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庄166个。国土面积达2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拥有耕地面积19603.5亩,其中水田14682.5亩、旱地4921 亩。林地面积329031.3 亩,水面面积2568 亩,果园面积2149.5 亩。2011 年重点村人均纯收入2592 元。
1、整村推进工程进展顺利。“十二五”扶贫开发以来,投入11 个重点村的各类扶贫资金共计401.55 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5.34 万元,社会扶贫资金56.21 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28 个。一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投入资金220 万元,新建改造了道路19 条、23.7 公里,修建桥梁5 座、152 米,每个重点村都完成了水泥路或柏油路的修建,有效改变了重点村过去交通堵塞、不便的局面;大力实施农村人饮工程,投入资金16.5 万元,解决了重点贫困村771 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投入37.9 万元兴建水塘、堰坝4 座(处),渠道4760 米,新增基本农田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981 亩,为农业稳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化扶贫。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户发展了养鱼、养猪、养蜂和油茶、香菇、板栗、大棚蔬菜种植等开发性项目。两年来,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36.3 万元,11 个重点村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贫困农户的增收门路不断拓宽。
1.东林乡桥头村返乡农民曹茂炳夫妇返乡创业建农庄
2.罗溪新庄移民新村
3.双新村通村公路
镜源通村水泥路
2、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成效明显。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分清轻重缓急、整体搬迁”的要求,武宁县坚定决心要实施好扶贫避灾移民万人大搬迁,把生存环境较差、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群众搬迁出来。2011 年,全县已有547 户、2356 人顺利实现了避灾转移,全部乔迁新居,所做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今年,按照省市下达避灾搬迁990 户、4218 人的目标任务,武宁县已全力落实帮扶措施并有序推进。目前,在13 个乡镇建设集中安置点15 个,全部建房一层以上;分散安置3251 人中已购房1606 人,已入住1226 人。
3、科技扶贫行动深入推进。把科技扶贫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充分依托“雨露计划”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两年来,投入科技培训资金13.7 万元,依托省、市和县本级江西美术专修学院、职业中专的扶贫培训基地,先后培训和转移农民达720 人,其中短期技能培训613 人,学历培训107 人。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工业园企业就业,月工资均在千元以上,高的可达3000 余元。工作收入稳定了,脱贫致富的目标也就实现了,“雨露计划”的实施达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造福一方”的效果。武宁县横路乡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乡,近几年成了富裕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乡能人余静赣带动了全乡6000 多人在外地从事装饰业,在全国各地开办装饰公司300多家,使横路乡成了名符其实的装饰之乡。
4、社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深化联县联乡包村扶贫。加强与11 个省、市扶贫单位的联系,主动搞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定点扶贫单位已投入资金、物资共计56.21 万元。如市烟草局工作组今年已9 次到包挂的罗溪乡坪源村开展工作,捐资9.8 万元完成了通村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并与当地广大干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二是建立县级社会扶贫机制。以“三到三帮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了县级领导联乡包村、部门驻村扶贫、干部到户帮扶工作机制,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了贫困村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三是推进企村结对扶贫活动。加强与县内企业的沟通联系,对11 个贫困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如新光集团先后投入300余万元,积极为大洞乡彭坪等村捐资、助建、扶助贫困学生等,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同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残联、慈善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深入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断提升了社会扶贫工作实效。
总结回顾武宁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支持、领导重视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武宁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省、市扶贫部门领导的倾心关爱,给予了扶贫开发工作很多项目、资金上的倾斜和帮助。同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2、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在国家、省、市召开扶贫会议之后,武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的扶贫开发工作精神。一是及时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全县干部大会进行了宣传动员和部署安排;二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四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三是财政预算中每年增加了扶贫资金200 万元,用于贫困村之外的面上扶贫。四是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特别是扶贫部门,认真做好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的争资争项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并将工作成效列入年终考评。五是从2012年起,将扶贫工作列入对乡镇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3、多方结合,积极参与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动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武宁县按照“争取大项目,建设大基地,构建大产业”的思路,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把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村和贫困户。同时,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初步构建了“大扶贫”的新格局。
4、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整村推进战略中,武宁县通过整合财政、移民、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涉农资金,采取“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办法,集中捆绑使用有限的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抓什么”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盼望已久想办而不能办到的大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
5、建章立制,强化队伍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制度建设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证,落实了扶贫责任,规范了项目实施,严肃了工作纪律,从而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成效。同时,建立和健全扶贫干部的学习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通过加强扶贫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扶贫工作的开展。
尽管武宁县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和针对性扶贫开发涉及群体不大等问题,较大程度影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
1、武宁县地处山区、库区,多年来由于受环境条件、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制约,贫困状况依然严峻,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扶贫对象规模较大。
2、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重点村还多。同时,根据省、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的精神,新的扶贫标准即人均年纯收入2300 元以下为贫困人口,武宁县农村贫困人口现状普查尚有35553 人,而“十二五”期间扶持的贫困人口仅5000 余人。
3、就武宁县当前情况来看,一个1500 人的中等规模的行政村,通过整村推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基本目标,起码需要300 万。要想改善一个行政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每年10 万元无疑是杯水车薪。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不足,已严重影响了重点村的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进度。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各行业的支持和配合,全民参与。同时,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够,需要各部门资金、各种社会资金共同帮扶。依照武宁实际情况和目前工作开展的现状,我们认为,要做好下一步工作,切实实施好“十二五”扶贫规划,要在以下“九个结合”取得突破。
1、库区移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有效结合。武宁县是一个移民大县,相对来说,资金量较大,所扶持项目较多,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武宁县是一个扶贫小县,全县财政扶贫资金每年仅100 多万元,而贫困面又大,贫困人口又多,所以很难有效解决问题。要想同时抓好这两项工作,我们认为,要把这两项工作充分结合在一起,用移民资金补充扶贫资金不足,对贫困移民地区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对移民中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使两者充分结合共同推进这两项工作。
2、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有效结合。经统计,武宁县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3 万多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人多面广,而每年全县财政扶贫资金仅100 多万元,杯水车薪。所以,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依靠社会资金的力量,各部门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民间救助向贫困地区倾斜,真正体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社会都来参与扶贫事业。
3、新型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效结合。传统产业劳动强度大,产出率低,经济效益差,所以要想快速推进扶贫开发,必须引进和推广新型产业,发展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短、平、快的种、养、加工业项目和发展休闲养生产业、旅游产业,充分依托山水资源,做好山水文章。
4、自身努力与上级扶持有效结合。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自身力量和自力更生为主,在基层乡村两级直接安排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切不可有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一心指望外援。在此基础上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金资助,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
5、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科技等有效结合。在搞好村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只有这样,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后劲,农民的增收才能稳定,致富渠道才能更宽,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才能更巩固。
6、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有效结合。做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有主有次,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扶贫工作也不另外。首先要有侧重点,明确工作的主要对象,也就是生存在深山区和边远地区的特困群众。其次要讲究方法和措施,重点突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这三项内容。只有明确了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重点村扶贫和面上扶贫有效结合。“十二五”期间,武宁县确定了11 个重点村和2 个县定贫困村进行重点扶持,但是我们的工作又不能仅仅局限在这13 个村上面,因为武宁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和库区大县,至今还有4 万多人居住在深山区和库区回水线以下,3 万多人的年收入低于贫困线,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各乡镇,贫困面相当广。所以我们在倾力抓好这11 个重点村脱贫的同时,还要顾及全县面上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镜源通村水泥路
8、政府引导式扶贫和社会化扶贫有效结合。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是两支扶贫重要力量。仅靠政府财政资金和部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国家财力有限,而扶贫涉及的地域非常广,人口非常多,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巨大。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我们当前扶贫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发挥国有和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家、成功人士、境外爱国人士等捐款捐物积极性,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是现阶段我们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
9、资金扶助与政策扶助有效结合。扶贫工作做的事情很多,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做支撑,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在争取筹集资金的同时,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政策,要通过政策扶持来筹集财政之外的资金,促进工作开展。从某些方面来说,政策扶助更能推动、促进工作开展。如一个重点村国家财政每年安排10 万元扶助资金,能做的事很有限。如国家制定一个倾斜性扶贫政策,交通、水利、新农村、社会救助等涉农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重点村和其他贫困地区,这样一个重点村所获得的项目资金远远超出10 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所以,各级政府要依据扶贫开发纲要,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的同时,制定一些相关的扶助政策,动员各方面力量筹集项目资金,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实现“十二五”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