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玥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观点已经被广泛认同。学者们在研究和界定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归纳,分析得出,学者分别从能力、专业、资源、文化等角度阐述了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的认识,但却未取得一致公认或权威性的意见(见表1)。
表1 我国关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的主要观点
专门研究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特征的文献资料较少,大多是在提及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时有所提及。学者们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主要特征如下:
(1)独特性。是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独有的、其他院校很难模仿、复制或简单替代的特性。比如王良青认为“高职院校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学校定位、办学思想以及战略决策能力、科研与转化能力、教育与教学能力、培养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独特之处没有被当前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易被别的高职院校所模仿、借鉴和学习”[2]。郑俊钦认为“每所高职院校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提供的教育服务也是独特的”[3]。“这种不可模仿和难以替代性的特性,是高职院校保持竞争优势的首要特性”[3]。
(2)价值性。是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给学校带来好处,能够给学校创造价值。比如胡立和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为学校创造出比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更多的教育价值以及更加低廉的教育成本”[8]。胡家秀等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给学校带来实在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4]。
(3)延展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能够不断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比如郑俊钦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消费者当前和潜在的教育需求,不断创造新的教育需求增长点”[3]。胡家秀等认为高校核心竞争力能够“满足教育消费者需求,引导消费者需求的增长”[4]。
(4)长期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伴随学校成长的过程。胡家秀等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核心竞争力不会像一些实物资产一样,在时间流逝中造成价值递减,其在正确的方向下反而会越来越强”[4]。
(5)创新性。高职核心竞争力能够将学校的各种资源、各种优势进行有机整合,整体优化,要与其他院校有区分度,就要持续创新。胡家秀等认为“高校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优势知识体系的建设水平,取决于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取决于院校整合优化资源并使之成为优质资源的综合能力,取决于其内化为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校文化”[4]。
上述特征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除此之外,还有可测性、发展性、系统性等观点,就不在此列举。
学者们根据各自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总的来看,学者们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见表2)。
表2 我国关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主要观点
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核心能力、保持竞争优势,培育和强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关键。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最终研究目标和意义。目前在众多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献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文献的相似率也较高,泛泛而谈、无实际操作性文献较多。而且,学术界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研究仅驻足于表层。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大致要经历:技能和要素的取得→各方资源的整合→核心竞争力的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再评估、更新。主要观点如下:
张清霞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文化力路径。二是生产力路径。三是影响力路径[13]。
郑俊钦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必须从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构建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若干特色学科或示范性专业、建设一支有特色的高职师资队伍、强化品牌意识,实施教育品牌战略、建设新型的校园文化和执着的学术精神几个途径培育核心竞争力[3]。
贾俐俐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两个途径。一是借助内部功能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和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内部功能整合。二是借助外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性选择和高职院校与市场的对接[14]。
宋文光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从核心竞争软实力(办学理念、战略定位、办学机制、领导团队、管理机制、学校文化、资源整合能力等)和硬实力(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课程建设等)两个方面去构建[15]。
钟建宁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出发,认为构建先进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优势,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6]。
侯长林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就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竞争力和技术研发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主要的是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建设问题和技术创新文化的培育。生态基础主要是技术创新文化,要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必须努力把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好[17]。
我国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起步晚、成果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将理论研究与高职院校的实践相结合,但其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还未能细化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中等,势必会影响该理论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1)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不高。目前,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主要还是处于将本科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模型进行简单嫁接、概念移植和研究方法借用的阶段,研究者的观点都大相径庭,创新性观点较少。从研究层次看,研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居多,而研究一般高职院校的较少。
(2)实践探索超前于理论研究。尽管已有许多学者在积极理清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要素,探索培育和提升竞争优势的途径,但是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也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尤其是当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萎缩和就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是学生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考量。现阶段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尚体现在如何更好地整合学校资源,提高校园文化力等方面,在如何同市场紧密结合,如何能满足社会、家庭和学生的需要,对提高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3)研究的延续性不够。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止的。如何形成、整合、培育、优化、提升、延续核心竞争力是关键。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模型已有了一定的体系,但评价体系还未健全。对于不同分类的高职院校主体,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模型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1)加强研究的规范性。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与规律、教育竞争理论,界定出可操作性、可量化的内涵、特征等。重视内涵的研究,是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提出对策的基础所在,理论研究的深入能够使问题的本质得以凸显,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现有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对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说研究得不够,尤其是在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评价研究上,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在这方面研究空间较大。正确评价是提升和延续高职院校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3)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更多地停留在表面显性特征的研究,应把研究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核心竞争力的操作层面,指导高职院校增强竞争优势。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过多地放在了核心竞争力的性质与特征方面,对于更具现实意义的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管理及如何利用核心竞争力为高职院校创造竞争优势等方面,均没有提出具有操作价值的方案。
(4)建立健全识别与评价体系。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如何识别和应用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该理论新的研究方向。“如何界定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有多强?”等基本问题是高职院校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核心竞争力理论实际应用到高职院校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所在。只有建立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与识别系统,高职院校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核心优势及劣势,才能把握住高职院校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有意识地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壁垒,既针对性地保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不外泄,又能够防止竞争对手的破坏或环境的侵蚀,从而保持自己的差异化或领先优势。
(5)任何一个理论都会有它的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也不例外。当今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区域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也只有将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与区域发展相融合,才能把握区域经济和文化一体化发展脉搏,使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更科学准确。
[1]安秀芳,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2):94-97.
[2]王良青,核心竞争力视域下的高职示范校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5-8.
[3]郑俊钦.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培育[J]. 高教论坛,2008,(02):3-6.
[4]胡家秀,倪勇,丁明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高教探索,2012,(02):107-109.
[5]彭新宇,邹群峰.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途径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0):18-19.
[6]孙支南. 论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09,(02):53-54.
[7]雷久相. 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4):29-30.
[8]胡立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高[J].中国冶金教育,2002,(03):62-64.
[9]朱方鸣,陈华,王蕴弢.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36):15-17.
[10]张洪春,许新华,宋振云. 示范性高职院校竞争力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9-23.
[11]史梅,万金淼.关于培植高职高专竞争力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09,(17):6-7.
[12]王前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27):62-63.
[13]张清霞,张国宏,吴雪敏. 试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6,(04):81-84.
[14]贾俐俐. 试论我国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育[J].江苏高教,2010,(05):136-138.
[15]宋文光,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要素及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08,(24):37-38.
[16]钟建宁,杨成,加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50-51.
[17]侯长林. 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 的生态基础[D].重庆: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