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考政治学科备考反思

2013-06-08 02:38吕晓波
考试·教研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反思定位人文

吕晓波

【摘要】年年岁岁话高考,岁岁年年话不同。回顾人生的每一次的“第一次”,作为一线教师,每个者师,心中都会有所感悟,有所得。怎样面对广东省新课标实施后的高考进行备考?是思考,是探索,是反思,是总结。笔者结合新课标几年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的做法、体会、感悟和同行们分享、探讨,以期能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政治高考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定位 目标 效率 方法 习惯 人文 反思

1 把握内容 定位目标

1.1 重视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广东省新课程改革最开始是教材的改变。必修内容由原来的三个模块增加为四个模块,增加了《文化生活》,同时还有选修内容。并且对原有的模块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变,强化了教材的生活逻辑,弱化了学科逻辑;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旧等弊端。所以在教授的过程中都能感觉到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紧张,特别是高考方案出台后,许多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取“求稳”的对策,对知识进行扩充加深,导致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进一步突出。

针对这个矛盾,要注重从教学设计角度来梳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模块内容不是单一的线索而是立体网状的综合体,所以按照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所编排的政治课的课时,首先把握了解整个模块的内容,思考本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进行精心设计,这种设计不仅是对本模块的一个单元或者一课的设计,也贯穿与其他模块的关系,实现相对完整的设计。这样既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教学时间。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新授课已经结束,而各科都压的很紧张,所以怎样能够实现有效课堂,怎样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点,所以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不再是知识点的单个分析,而是从脉络上整体把握,所以我通常不再使用课件,而是板书,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结构。以课、以单元、以模块。象穿珠子一样把一课、一单元、一个模块的知识点串起来。可以说对模块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1.2 重视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设计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设计:

一是立足高考:身为一名高三老师一定要对高考的测试目标、测试方式、测试内容、测试难易程度等等作到心中有数,只有明确高考的方向,才会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只有备考复习与测试目标相符合,高考时学生才会发挥最好的水平。才不会将高考题与难题等同起来,才不会盲目地去做大量的难题,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二是针对教材: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存在一个落差,即课标表述的弹性、原则性、选择性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性、操作性和确定性的矛盾。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目标可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这样既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又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理念。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不可能全部学生都高分,不可能全部答150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成绩,除了老师教授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确定,还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学习目标的确定。

1.3 重视计划安排,做到准备充分

周密科学的复习计划是高效率系统地完成学习的前提。每一阶段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时间安排?等等都必须计划好。教师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鹜远,不切实际,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

第一阶段:当年7月——8月选修内容讲授

第二阶段:当年9——来年2月末完成四本必修的第一轮复习。学生完成广州市备考指南的系统复习用书的练习,并且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评。

第三阶段:从来年3月初——广州市的“一模”之前,组织学生做综合试卷,这些综合试卷既包括模块试卷,也包括模拟试卷,老师对这些综合试卷认真的讲评,希望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做综合试卷的能力,有较为充分的准备参加广州市的“一模”考试。

第四阶段:从广州市的“一模”考试之后——5月30日之前,采取两周共做三套试卷,试卷来源主要是广州市教研网上的各地模拟试卷,有的是全卷采用,有的是采取几套试卷的剪贴组合,其余的时间交给学生回归课本,认真记忆和理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自行调节和安排)。

第五阶段:考前的心理辅导。

2 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2.1 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功,能力源于基础。总结近几年政治高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做起来不难,得高分不易。考场上高手的水平往往是不相上下的,而他们的高、低之分源于平时对细节的重视程度,源于对基础的把握程度。如学生在考试中的不规范答题,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教学。

在学生刚进高三就详细讲解答卷细节要求。例如:在制定位置答题、严格审题确定模块范围、答问答题要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字体清晰,大小适中、限时练习、语言表达准确、有效提取信息等等,训练学生学会答高考试卷。

2.2 重视基础,建构体系

新课标的实施的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托的能力的提高,所以高考最重要的是抓好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忆、答题方法的训练。面对新教材,要引领学生把握基础,对知识点分层次和结构牢记,这样能够做到万变不离其中。一直以来,很多老师都认为高三应该有三轮复习,第一轮抓“点”(抓基础)。第二轮抓“线”(整专题);第三轮抓“面”(综合复习)。由于时间紧、赶进度,很容易造成一轮复习“夹生饭”,二轮三轮“炒冷饭”,基础没打好,能力上不去。所以在上届高考备考中我们只进行两轮复习,通过老师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第一轮以网络状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基本概念、原理、模糊点、易混淆点的记忆,同时配以基础训练,并适当讲解答题方法。在这个阶段达到学生经过听课、分析、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自己梳理整理出来的东西更好记忆。第二轮以模块训练、高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空白之处或者记忆不准确的知识点,这个阶段是强化式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之间的知识点的掌握。在这样的过程中,即夯实了基础,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这个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课堂看书时间,因为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无法支配自己的时间,每天晚上做完各科作业后几乎就该下晚自习回宿舍了,因此,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来看书,而我认为看书比做题更重要,所以,将课堂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去看书,从广州市的“一模”考试以后,一直将看、练、讲三者结合起来,一直持续到高考之前。

2.3 小题大做,认真阅读

我经常对学生说:做一题,要得一题。高考切忌题海战术,这样一方面会使学生提前进入疲惫期,另一方面面对太多的题目,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方向和题感。所以高三要适度把握在每一阶段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题,让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学会重新阅读省、市以及其他几套比较重要的试题,不止是阅读一次,要多次阅读。阅读时要认真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把不足的地方逐一落实。在一模只做模拟试卷,训练一下把握时间能力的准确性。

材料分析题难度大,失分多,平常就应该引起重视。在训练中,要深入挖掘,解读出它蕴涵的全部信息。学会小题大做,做题时根据材料、结合教材,进行多角度的拓展思维,尽量回答出所有的知识点。要注意无论材料怎样变换,它考的总是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点。训练的时候,要切忌主观性,离开教材泛泛而谈。

2.4 纠正错题,实行面批

我让每一个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库(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错题有差异)让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以题型、以模块)建立学生自己的错题档案,同时,作为老师,对学生错题要有归纳,所以每一次考试,我都会全批全改,将每一位学生做错的题我会记录下来,我在改试卷的时候都会把学生选择题每道题多少人错了用正字表示出来,对问答题每张卷子出现的问题随改随时在纸上记下,以便在讲题时有针对性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误区和盲点。

如果全班有10个以上的学生错了,我会利用课堂的时间在全班讲,如果错的学生在10人以下,我会利用晚上上晚自习的时间一个一个的给学生面批。在面批的过程中,顺便将不同学生的知识空缺给补上,这样做对于老师来说比较辛苦,但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利。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做法我一直坚持用。“二模”以后,几乎每一套卷子都是面批,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看书,这样一来,学生的看书和试卷的讲评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

2.5 联系时政,融为一体

政治学科的高考特点是紧密结合时政热点,不仅有关于热点的记忆性选择题,而且大部分都是以热点为背景材料的试题,所以热点多,材料多,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学生面对时事政治和教材无所适从,甚至顾此失彼。我认为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整理和搜集时事政治,对一些热点不要挖得过广过深,只要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就行了。复习时事热点的时候,要联系教材,找准它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它考的是教材里哪一个知识点。另外,对非常熟悉的时事术语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等,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到心中有数。

2.6 基本教学思路

基础知识不厌其烦,常强调、勤总结、形成条链

基本训练不宣过难,低起点、小阶梯、以易破难

知识点找细找全,细分析、深挖掘、发展全面

重点难点反复再现,强刺激、深烙印、增长才干

3 注重心理、人文关怀

好的教师是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而不是以学生成绩好坏来给学生定位的教师。在高三的一年中,很多学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过程,从充满自信的努力,到无望的想放弃,从兴奋期到疲惫期,从高效率到面对临近高考的压力失眠抑或恐惧等等,所以在每一个阶段,作为老师,能否给学生以自信、开导、帮助、关怀、解压,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讲授知识还要重要的。

3.1 培养兴趣,自觉学习

很多同学对政治学科不是很感兴趣,是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学好政治的,所以,要提高成绩,首先要让学生认同这个学科,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仅仅学习知识点,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坚持是培养自己的毅力、恒心的过程,是形成自己的性格习惯的过程,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等等。

3.2 树立信心,执著前行

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暗示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每一次的考试,有的学生在进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努力但是没有好的成绩回报而放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而骄傲,所以这个时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提醒,特别是对待差生。在这一年中,我无数次找学生谈心,针对每个个体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坦然的面对成败。鼓励他们凭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扎实的本领迈向高考。

特别是二模后,很多学生会进入紧张的状态。学生考前的过分紧张,是因为缺乏自信而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于是,我比以往更高频率地给学生们以成功的反馈。热情的鼓励、适当的赏识,可以使学生们鼓起自信的风帆。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或有价值的,就会自觉地持续努力,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不断取得成功。把原来看似消极的被动的应试,转化成在强烈表现欲驱使下的渴求的一场挑战。尽量使学生在高考期间达到学习的兴奋点,而不是疲惫期。

4 高考成绩、引发思考

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那么,高三的教学是否就只能沉没在广阔的题海战术中呢?高三的教学是否与现在倡导的新课程理念相矛盾呢?通过上一届的教学,我认为,新课程的理念完全可以贯穿在教学中,要用真挚的情感去帮助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们一个最差的学生刚上高三是政治几乎是一片空白,高考考了105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采取适合自己学生的策略,一切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做一个勤奋的用心的老师。

总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教和学都带有个体劳动的性质,教师的工作是如何使自己达到快乐教学、享受教学境界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学出兴趣来,学出成绩来,这是最关键的。阿基米德说:给我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我想阿基米德的支点是找不到的,但我们的支点却能够找到。当然,不同学校,不同生源,采取的策略会有所不同,这些做法和感悟,希望能在同类生源的学校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反思定位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