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化章,林 协(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检验科 529600)
检验标本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3年3月颁布《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ISO/ICEl5189)[1],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强检验室的质量管理。不合格标本一般在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产生,而临床医护人员目前对尿、粪标本检验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报道表明,65.0%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与标本采集过程相关,所以标本送检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标本合格的前提[2]。为了解检验前尿、粪检验标本的送检情况,本文对本院送检的1 284份粪便标本和860份尿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1 284份尿液标本及860份粪便标本,其中门诊患者尿液标本282份,粪便标本68份;住院患者尿液标本1 002份,粪便标本792份。
1.2 不合格标本判断 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依据[3],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临床所有送检标本与检验申请单一般信息、标本性状、标本量及外观等方面进行审核,并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复核,不合格标本按类型进行分组。
1.3 观察指标 将所有尿、粪标本按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容器错误、标识错误、送检超时进行分组。
统计结果表明标本量不足是不合格的首位原因,其分类顺位依次为标本量不足、送检超时、标本污染、容器错误和标识错误。
2.1 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 1 284份尿液标本与860份粪便标本中不合格尿液标本56份(4.3%);不合格粪便标本68份(7.9%)。
2.2 不合格标本分类 见表1。124份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不足84份(67.7%),污染10份(8.0%),容器错误5例(4.0%),标识错误6份(4.8%),超时送检19份(15.3%)。
表1 粪、尿常规不合格标本分类[n(%)]
3.1 标本量不足的原因 标本量不足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124份不合格标本中占67.7%,其原因样本采集前未对护士进行标本采集方法的指导或指导不到位,不了解标本的需要量,随意取样造成了标本量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建议护士长应加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标本取样量的认识,规定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前嘱咐患儿取样前的注意事项,如注意饮食及休息,避免服用影响检验报告的食物及药物。在标本采集前指导患者使用检验科容器,并对标本的采集量作出统一要求,确保粪、尿标本正确采集。
3.2 标本污染的原因 124份不合格标本中污染标本10份,占8.0%。主要原因是标本采集前未对护士进行相关指导,女性患者可能因经血及阴道分泌物混入而污染标本[4]。因此,在标本采集前应嘱咐女性患者进行清洗,同时选择非经期进行标本检查。
3.3 其他不合格因素的原因 发生容器错误、标识错误和超时送检主要是由于护士工作未受过相关检验知识的培训,对标本采集缺乏了解,在收集标本时没有认真核对信息,未严格执行检验标本的查对制度,将贴错标签、放错容器及未粘贴患者信息标签的标本送检[5]。其他原因包括医生的医嘱或检验申请单书写潦草,护士执行时抄错医嘱。
为了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首先检验科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让临床医护人员了解标本采集及送检要求。其次,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基本功,要了解标本采集注意事项[6]。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交接,发现标本不合格应立即与临床科室沟通,保证粪、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上述原因,建议应规范医嘱及检验申请单的书写,检验单与申请单的项目应完全一致,内容完整应包括患者疾病及体验的基本信息,标本采集后在2h内应送达检验科进行检验。送检的尿、粪标本由检验科按照检验申请单进行核对,并对标本容量的完整性及标本量进行审查,确定合格后方可检验[7]。不合格的标本及时退回临床科室重新安排取样。
[1] 苏希跃.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2):1139-1140.
[2] Plebabni M,Carraro P.Mistakes in a star 1aboratory:types and frequency[J].Clin Chem,1997,43(8):1348-1351.
[3]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4.
[4] 张美云,章英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切实提高检验质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0):3.
[5] 周原,李洪艳,张云.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79-481.
[6] 肖翠娥.正确采集标本 预防检验医疗纠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5):458-459.
[7] 杨庆虹,刘黎,贾颖.重视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天津科技,2006,33(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