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身体时钟

2013-06-07 03:53:22
现代阅读 2013年6期
关键词:掩体实验者中枢

为了了解人类的生物时钟,几十年来,科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找各种可以摆脱任何足以像阳光一般“指挥”身体时钟的地方。“上穷碧落”是真的,美国的太空医学研究为了量取最稳定的中枢体温,以作为日夜节奏指标,甚至处心积虑将温度计植入太空人胃部,然后遥控测定人体中枢体温变化的曲线。“下黄泉”则夸大了些,但是也真的深入瑞士阿尔卑斯山深达近百米的地底洞穴,希望有一个隔绝任何电场和磁场的掩体,可以从事不被外界讯息“污染”的生物时钟研究。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研究室里,非但没有钟表和窗户,隔音设备也是必备的。除了设备和被实验者的日用品外,各种足以唤起外界时间意识的线索都被控制排除在外。

实验的志愿者在经过仔细评估其日常起居作息形态与习性后,住进这些掩体、洞穴即实验室,必须过几周没有钟表的生活。有一种经巧妙设计的多项生理评估系统,可以持续记录室温、肤温、肛温和内分泌变化,同时从事睡眠时的脑波记录,定时测验醒觉程度和操作能力等脑部功能,研究人员则在另外一间控制室内守侯观察。这些参与实验者先经过3周按指示进行的常规作息,然后第二阶段进入这种实验“掩体”后,再自行决定睡醒的作息安排,但禁止短程小睡的意图,清醒时的活动则可以依照常规安排,包括办事、做功课,有点类似于“入闱”的实验。

结果出人意料,在上述各种“掩体”内,所有实验者的作息时间都不约而同地逐日“脱序”,每天延后1小时入睡。经过几星期后,他们会在下午4点时上床就寝,晚上10点起床要求早餐,实验人员还不得不半夜亲自下厨煎鸡蛋准备早点。在不同地方实验的结果都颇为一致,显示人类身体时钟的一天,其实是25小时左右,包括中枢体温、某些内分泌(如可体松)和认知操作机能都一起随之同步向后延展,假如一小时算一拍的话,就是每天都固定会慢一拍下来。有趣的是,参与研究者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就是在实验期间,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精神好像比实验室外的日常生活好多了。这种经验有些深远的含意,值得进一步思考。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亦步亦趋,“有点黏又不会太黏”地跟随着太阳和外界钟表的步伐,配合着社会群体活动的节奏。也许保留一个时光的缓冲地带,偶尔从25小时循环中解离一阵子,会舒缓一些做人存在的辛苦吧!

(摘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上帝在玩掷骰子:李宇宙的时间诗学》 作者:李宇宙)

猜你喜欢
掩体实验者中枢
挖坑神器:单兵掩体爆破器
军事文摘(2023年12期)2023-06-12 07:51:06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加年华
美国:中小学开始装防弹掩体
东西南北(2018年8期)2018-06-02 02:56:02
瑞士将关闭国内一半掩体
环球时报(2017-12-11)2017-12-11 05:11:35
学不会珍惜
爱你(2016年18期)2016-04-10 09:38:58
小儿推拿治疗中枢协调障碍163例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4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