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植物

2013-06-07 03:53:22
现代阅读 2013年6期
关键词:植物种子海拔开花

“短命”的鲜花

所谓“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古人常常借花开短暂来感叹人生和青春的短暂。在自然界里,有千年的古树,却没有百日的鲜花,这是为什么呢?花儿都比较娇嫩、受不了烈日的暴晒,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因此寿命都比较短暂。例如,玉兰、唐菖蒲等能开上几天;蒲公英从上午7时开到下午5时左右;牵牛花从清晨4时开到上午10时;昙花晚上8~9点钟开花,只开3~4个小时就凋谢了。

如果你认为昙花是寿命最短的花,那你就错了。有一种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王莲花,只在清晨的时候开30分钟就凋谢了。小麦花寿命更短,只开5~30分钟就凋谢了。

一般来说,短命的植物大多生长在寒冷的高原上或干旱的沙漠中,为了适应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锻炼”出了能够迅速生长和迅速开花结果的本领,这是其对生长环境的巧妙适应。

在严寒的帕米尔高原上,生长着一种叫罗合带的植物。帕米尔高原的夏季十分短暂,每年6月份,大地刚刚回暖,植物就开始生长发芽,为了赶在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完成开花结实的任务,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匆忙地完成整个生命过程,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固定的习性。

在沙漠里,有一种典型的短命植物——黄草,它从发芽、生长到死亡,整个生命旅程仅1个月的时间。还有一种长在沙漠里的“短命菊”,完成生长、开花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也仅仅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

植物种子的寿命

植物种子的寿命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要说地球上最长寿的植物,可能非狗尾草莫属了。它最早出现于白垩纪时代,至今还在茂盛地生长着。古代的“狗尾草”种子还能发芽、开花并且结籽,相当令人惊奇。

1951年,科学家在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村的泥炭里发现了一种古莲子,并推断这些莲子至少已沉睡830~1250年。1953年北京植物园栽种了这种古莲子,1955年夏天竟然开出了粉红色的荷花。

有些植物种子的寿命却又十分短暂。这些短命的植物种子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可可种子,只在脱离母体35个小时内有发芽能力;而甘蔗、金鸡纳树和一些野生谷物的种子,最多也只能活上几天或几个星期。一些温带植物如橡树、胡桃、栗子、白杨等的种子寿命也非常短暂。

研究人员发现,植物种子的萌发既有内因又有外因,首先它自身必须是完整的活的胚胎,其次还必须要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种子才能萌芽。如古莲子外面有坚硬的外壳且深埋于较为干燥的泥炭层中,缺少种子萌发所必要的外界条件如水分、空气等,所以它们能存活上千年。而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符合以上条件,却仍不能立即萌芽,而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萌芽。原因在于有些植物的种子存在一种休眠现象,这种休眠现象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对外界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性变化适应的结果。例如,温带植物的种子一般在秋天成熟,如果落在地上很快就萌发的话,则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寒冬里被冻死,但如果种子通过适当休眠则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对于那些短命的植物种子,科学家们也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些科学家认为,脱水干燥是植物种子容易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实验,某些柳树种子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只需一个星期就会完全失去生命力。但放在相对湿度只有13%的冰箱里,它们至少能活360年。也有学者认为,热带地区或亚热带地区的植物种子由于气候的原因,新陈代谢旺盛,种子营养消耗过快,也是其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

植物种子在离开母体以后,就具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种子寿命的长短,除了与这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有关,还与种子本身的结构和贮存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还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新陈代谢的关系,脂肪在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一种能将种子的胚杀死的有毒物质,而使种子变质。正是这个原因,久放的花生、核桃,都会有一股霉味。

目前,植物学家们正在想方设法延长种子的寿命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花开花落各有其时的原因

“花开花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为什么有的花喜欢在骄阳下绽放,有的则喜欢在夜色中盛开呢?植物开花的时间为何都不尽相同呢?

这得从植物各自不同的特性说起。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是在白天开花,在清晨的阳光下,花的表皮细胞内的膨胀压增大,上表皮细胞花瓣内侧生长得快,于是花瓣便向外弯曲,花朵盛开。而且在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花朵十分耀眼,花瓣内的芳香油也容易挥发,这样就能吸引很多昆虫前来采蜜。由于有昆虫为花儿传授花粉,从而增强了植物繁殖后代的能力。

但是,也有很多植物选择在晚上开花,而且这些晚上开花植物的花朵大多为白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同白天开花的植物一样,晚上开花的植物也要吸引昆虫来传授花粉;而五彩斑斓的颜色在夜间却并不十分明显,只有白色在夜色中的反光率最高,这样就容易被昆虫发现。因此,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以前那些缤纷多彩的花种由于无法吸引足够的昆虫前来传授花粉,失去了繁衍后代的机会,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夜间开白色花的植物则获得了繁衍后代的机会而生存下来。

还有的植物习惯就更加有趣了,白天盛开,夜间闭合,跟人类的作息时间很相似。如睡莲、郁金香等都是在白天竞相争艳,而到了晚上却都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全躲起来了,等到第二天才继续开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花儿的这种昼开夜合现象是由于温度和光线的变化引起的,晚上一般气温较低,而且光线也十分柔弱,达不到花儿绽放所需的条件,植物由此产生睡眠运动。如果把已经闭合的花移到温暖的、有光线的地方,3~5分钟后它就会重新开放。

海拔越高植物越少的原因

植物的生存范围十分广阔,在地球上,由水里到陆地,直到高达5000多米的山峰,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植物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海拔越高,植物的种类也就越少。海拔3000米以下,植物种类最多;海拔3000米以上,主要是些小灌木及草本植物;4000米以上,种类就很少了;5000米以上,只有极少数耐寒植物能够生长。

什么植物最能攀爬高山呢?在我国新疆境内海拔高达4000米的托木尔峰,有一种美丽的雪莲花就生长在这高处的岩石峭壁中。土耳其斯坦报春花和鼠面凤毛菊也能在此存活。还有一种大王凤梨,它生长在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近4000米的高处,据说它每隔150年才开一次花,花穗长达5米。菊科植物分布也很广,在4200米的高山上还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曾经就有人在西藏高原5800米处,发现过三指凤毛菊。当然,要说显花植物在地球上的登高冠军,恐怕非偃卧繁缕莫属了,它生长在喜马拉雅山6139.65米的高处。

为什么海拔越高,植物就越少呢?我们都知道,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就要降低0.5℃,因此,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一般植物是无法在冰天雪地、空气稀薄的环境里生存的,而能在高海拔地区生存下来的植物都特别耐寒。

草原上很少见到乔木的原因

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处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可是,你是否注意到,草原上除了草本植物和灌木丛外,几乎看不到乔木,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经过长期的科学考察发现,原来草原上的泥土层只有20厘米左右,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石层了。即使是茂盛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草本植物的根须会侧面生长,而灌木的根一般都不太长,所以它们能在草原上生存。但是乔木十分高大,树根也是笔直向下长,树大根深,那浅浅的土层当然也就满足不了乔木根的生长需要了。那些勉强在此生长的树木,也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草原上降水丰富,但由于土层浅薄,因此,土层的含水量并不多。而且草原上水分蒸发得相当快,土层中的水分容易散失。而树木的生长,不但需要一定深度的土层使根系扎牢以吸收土壤中丰富的水分和养料,还需要有足够的水分。这两个条件草原都不具备,自然也就很难在草原上看见乔木的身影。

(摘自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变化莫测的植物之谜》 主编:谢宇)

猜你喜欢
植物种子海拔开花
高海拔的甘南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4
支部建设(2019年24期)2019-09-28 02:12:20
《一棵开花的树》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40
雨开花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06
一双开花的旧靴
大灰狼(2019年5期)2019-05-29 17:45:26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环球时报(2019-05-23)2019-05-23 06:17:36
海拔4000米的父爱
植物种子的旅行
微距镜头下的种子之美
检疫性杂草假高粱与近缘植物种子的波谱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