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013-06-07 02:59罗述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顶岗章节会计专业

罗述权,郑 震

(1.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处,湖南 长沙 410200;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会计系,湖南 长沙 410205)

随着国家和地区教育规划的陆续出台,各高校纷纷努力寻找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在突出实践性、技能性、适用性方面已有很大进步,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经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本文基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干中学效应理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设计进行探析,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从业能力。

一 理论依据

(一)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改进人的知识、专业、健康等条件而增加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主要包括正规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健康保健等。正规教育投资是指从普通教育程度方面增加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学历、学位存量。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指劳动者为了提高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水平而发生的投资。职业技术培训投资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本构成中的职业、职称、专业技能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的专业、职称情况。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正规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技术培训,在培养过程中应该选择“理论够用、技能优先”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

(二)干中学效应

阿罗在《干中学的经济含义》中提出了干中学效应(即学习效应),说明动态规模经济的存在及其发生过程。

美国飞机制造业有一项经验规律:在生产过程没有明显革新的情况下,建造一个边际飞机的机身所需要的劳动,与已经生产的该型飞机数量的立方根成反比。阿罗依据飞机制造业的经验简述了干中学效应的存在和意义,阿罗等人将知识归结为经验,在生产中面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将会极大促进学习和生产,干中学效应说明积累的技术具有递增的生产力。

包豪斯指出“干中学”提倡的就是实践精神。人生中90%的学习是在工作中完成的。“干中学,学中干”是成效最显著、素材最全面最鲜活的学习方法。古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也印证了这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也可以运用干中学效应,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实现立体式培养、综合性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 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模拟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等内容。有些高职院校因受学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只开设了毕业前的模拟实训课,由于市场上没有适合学校实验教学的教材,学校又无力有效更新,因而实训资料也较为陈旧。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了顶岗实习课,但是多数情况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企业,因而难以真正有效落实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实训过程和实习效果。也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课程实验、模拟实训和企业实习课,但是,大多数的运行情况是实践课时和实践进程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失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局限于单一课程实验和校内模拟实习。在实验过程中,常常是学生按照老师所设计的要求去完成实验流程,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励学生去独立思考;老师的评价也侧重于学生对既定结果的掌握。这样,在教学形式上,就没有将相关会计专业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三)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师资和实训条件不够重视,视实践教学仅仅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一个环节,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厚知识、高技能及高素质的综合效能。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训课时占会计专业课总课时的比例偏低,课时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不够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没有从场所、师资和课酬等方面加大投入去有效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譬如,实训场所不够、会计软件版本升级与更新不及时、计算机配置低、会计资料不完整不逼真;学校没有制定相应措施鼓励老师下企业进行会计实战锻炼,没有聘请企业财务人员做实习指导;实践课教师的上岗要求(用工标准)低于理论课教师;实践课酬低于理论课酬。

三 实践教学课时设计

(一)实践教学课时进度设计

1.指导思想

(1)以实践教学促学生就业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若干意见》)[1]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若干意见》还指出“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结合人力资本投资和干中学效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突出职业技术培训,首先在教学课时分配上突出实验实训教学,通过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来带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向实践教学倾斜。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动手操作,提高就业能力。

(2)用干中学效应指导课时设计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1]对教学建设与改革提出“能保证足够的实训时间”、“实训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半年”、“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一目标,基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干中学效应,高职院校可以将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理论学习,边实践巩固和提高。

(3)课时设计要简明有效

“链条的最大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高职院校必须通过规范实践教学流程来保障实践教学课时及进度的有效落实,同时要求设计本身简明有效、可操作性强。

2.课时进度设计

将会计专业培养工作分为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两个方面。理论课程教学是指通过老师讲课的方式,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内容,在这个培养方面,授课老师是主讲,学生是主学。实践课程教学是指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者企业进行实训、见习和顶岗实习,在这个培养方面,学生是主角,老师做服务。

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穿插进行,从认识会计开始(实践),经过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理论)、章节训练和课程综合训练(实践、理论),再到顶岗实习(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进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进度设计见图1。

图1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进度设计

(二)实践教学课时进度设计运用

1.认识“会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标是动力”。要让学生很好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兴趣是前提,了解将来的就业情景和工作要求是基础。只有学生认识了会计工作是什么样子,其工作内容及要求是什么,并有了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去主动学习。认识会计的活动可以安排在新生入校教育课时中。

2.课程训练

课程训练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习了一个知识章节,学生就针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实训,切实掌握这一章节知识;其二是某一课程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参加覆盖本课程知识的综合实训,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刘岳兰的《财务会计(第2 版)》[2]为例,假设本课程计划课时为108(18 周,周课时6),课时分配为:课程综合实训16 课时(108 ×15% =16.2,4 舍5 入,安排在第16 ~18 周);章节实训28 课时(108 ×(1-15%)×30% =27.54);理论教学64 课时(108 ×(1-15%)×70% =64.26)。章节实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每一章节讲完理论课后就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章节训练。具体实践教学安排可以如下:

(1)章节训练

假设“第二章货币资金的核算”计划课时为4(这4 个课时包含在108 ×(1-15%)内),那么3个课时理论教学(4 ×70% =2.8),1 个课时章节实训(4 ×30% =1.2)。也就是说老师组织学生用3个课时在理论教室里学习“货币资金核算”的理论知识,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再带领学生在实训教室针对货币资金核算业务做1 个课时的训练,书本作业安排学生在4 个课时之外完成。其他章节依此类推。章节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之后,立即通过实训来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和运用章节知识。

(2)课程综合训练

在《财务会计(第2 版)》这门课程教学完成后(包括理论讲授和章节实训),授课老师带领学生在实训教室进行16 课时的课程综合训练。在课程实训中,授课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譬如5 人一组,分别设置报账会计、成本会计、复核会计、总账会计、出纳岗位),要求模拟上岗,各司其职。实训对象是选用能覆盖课程所学知识的相关资料,譬如某企业2010 年11 月底科目余额表和12 月份的会计资料(生产规模适中,会计业务较全),要求学生完成12 月的会计核算、填制报表工作。通过课程实训,学生系统地对《财务会计(第2 版)》中的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等知识进行模拟实训和综合运用,达到整合理解和整体掌握之目的。其他的会计专业课程依此类推。课程综合训练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完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后,立即通过处理针对该课程知识的真实会计资料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该课程知识。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学习了会计专业设置的所有专业课程后,在毕业前参加的相当于顶岗工作性质的模拟实训。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达到可以随时上岗从事会计工作的目标。顶岗实习分为校内系统实训和企业见习实习两个阶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在顶岗实习阶段完成,不计占课时。

(1)校内系统实训

从第5 学期开始,学校集中安排学生进行校内系统实训。校内系统实训的内容是大学期间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资料来源是企业的真实会计业务,实训形式是会计手工做账训练和会计电算化训练。目标是通过全面系统的岗前模拟实训,帮助学生具备会计从业的基本能力。

(2)企业见习实习

在集中校内系统实训后,从第6 学期开始,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阶段。在企业见习实习期间,学校有偿聘请学生见习实习所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做学生实习指导老师(简称“企业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给学生以现场见习观模、参与实务工作的机会,并对学生实习过程给予指导和评价。通过校企合作、校本双元,让学生进入实际从业状态,体验和掌握会计知识的运用。

四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一)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会计实践教学课时及进度设计和落实是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学校顶层设计层面进行有效研究和建设,形成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专业教研部门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立科学依据和操作平台。

(二)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授课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加强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只是培养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也不只是老师掌握会计知识,了解会计工作,而应更多地要求和支持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一线的成本费用记账工作和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增加授课教师的实践积累。

(三)实训条件配置

1.实训硬件配置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学校应该将实训硬件设施建设作为会计专业教学设施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2.实训资料与平台

学生实训力求真实有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客观性很重要,如果人为设计一些会计原始资料给学生实训,容易出现实训素材不全面、训练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1)校企合作办学

高职院校可以寻找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合作单位,高职院校有偿使用企业资源,譬如企业会计资料、企业财务人员兼职指导等;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解决了实训资料和实习平台的问题,学生在校内的课程训练和综合训练,都可以使用企业的真实资料,学生见习实习也可以在企业现场完成。

(2)校本双元办学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本双元办学来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平台。校本双元制办学,是指高职院校以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开办具备独立法人的市场化运作经济实体(下文简称公司),公司既是生产经营实体又是学生实习基地。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会计代理公司,承担本地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报税纳税、工商年检、税务年检等工作。公司从市场上承接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交由学生完成相关业务。这样,公司通过学生的劳动低成本地完成代理业务,获取利润;学生通过为公司工作而很好地达到了全面、市场化的实习实训目的。代理公司的正常运作,为学生实习提供稳定有效的实习实训平台。

综上所述,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分为认识会计、课程训练、顶岗实习三个大阶段,安排好实践课时及进度及实习平台,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从业能力。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1-96.

[2]刘岳兰.财务会计[M].2 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296.

猜你喜欢
顶岗章节会计专业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