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2013-06-07 07:17:28冯丙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基底节磁共振资料

冯丙富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冯丙富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临床结果,以此作为分析和确认脑梗死发病原因的主要诊断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所有患者的治疗资料,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结果52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中显示,所有患者的成像中均可清晰看到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集中聚集在内囊、基底节区处。患者确诊时间在6~18h。52例中50例成像资料与确诊病因一致,准确率为96%。结论对疑似脑梗死病例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是较为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

核磁共振成像;脑梗死;诊断;临床

脑梗死俗称中风,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脑梗死虽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是该疾病具有极强的致残性,当患有该病后一般预后效果均较差,有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在短时间内死亡[1]。所以,及时快速的诊断出脑梗死疾病,对于挽救更多生命具有重大意义。我院在使用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上取得较好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 12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脑梗死患者,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5岁。所有患者症状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脑梗死临床症状。其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19例,合并糖尿病10例;患有脑血栓形成梗死16例,脑栓塞梗死14例,腔隙性梗死22例。

1.2 成像方法患者均采用日立0.3T永磁磁共振成像仪头部线圈完成。每例均行TSE序列T2WI、T1WI和T1WI矢状及FLIAR横断扫描。T2WI TR 4000ms,TE 117ms,层厚8mm,层间距1mm,矩阵256×256,FOV 220mm;T1WI TR 580ms,TE 20ms,层厚8mm,层间距1mm,矩阵256×256,FOV 220mm;FLAIR TR 6700ms,TE 117ms,层厚8mm,层间距1mm,矩阵256×256,FOV 220mm。

2 结果

52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中显示,所有患者的成像中均可清晰看到T2和FLAIR加权像均为高信号,T1加权项等信号或低信号。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集中聚集在内囊、基底节区处。患者确诊时间在5~24h。52例中50例成像资料与确诊病因一致,准确率为96%。表1为患者资料及诊断结果。

表1 5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成像诊断结果(n,%)

3 结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在发病后未及时救治,极易导致患者身体各种技能运转受阻,出现严重的身体活动障碍,有些老年人在突发脑梗死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长时间卧病再床,需要专人照顾,给患者及其家属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硬化,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造成脑部神经失常或损害,最后使患者无法准确控制身体[2]。调查分析引发脑梗死的原因发现,引发脑梗死的均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能够预防的因素,如嗜酒患者就非常容易发生脑梗死、糖尿病以及高血压人群发病的疾病也非常高、精神长期处在消极状态或抑郁的人群患脑梗死的几率同样非常大、饮食不健康和不爱运动也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心脏类疾病也是引发脑梗死并的主要因素。本研究5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19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冠心病11例。且多数患者严重缺乏运动,这些患者中嗜酒和喜食高脂高热量者较多。而引发疾病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可以独立控制的。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多了解脑梗死的疾病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远离引发疾病的因素,对于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和致残率高具有重大意义。

脑梗死具体可以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3]。有些患者会同时具有出血和缺血两种,两种类别一同出现的脑梗死称为混合型脑梗死。出现该疾病时患者身体会在最短时间内失去控制,轻者仅是感觉头晕头眩、四肢无力、反应缓慢,严重则无法独立活动,四肢无知觉。专家对脑梗死病灶观察分析后总结表示,脑梗死病灶多出现在人体颈内动脉供血区域,供血相对比较足,具体的位置为内囊处、基底节区处等。本研究中,在使用磁共振成像扫描后显示,52例患者脑梗死病灶集中在内囊处以及基底节区。可见本研究结果与专家诊断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

目前,诊断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方法为磁共振成像法,该方法不会受到骨伪影的影响,因此适合在脑部影像检查中使用。且该诊断方法对于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度非常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准确的将脑颅内部结构清晰反映,同时还能够非常清晰且准确的将脑梗死病灶与病灶周围的其它组织区分开来,从而使病灶成像更加清晰,更有利于早期的诊断。磁共振成像扫描后一般在6~24小时内均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5~18h后确诊[5]。

总而言之,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的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造成疾病发生的原因均是生活中一些非常简单且可以控制因素,如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嗜酒、喜食用高脂高热量食物等,这些因素均可以进行控制。因此,在生活中为了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发生,需要多加关注脑梗死疾病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该疾病的发生。在诊治该疾病中磁共振成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诊断方式能够非常清晰的将脑颅内部结构通过影像表现出来,且脑梗死病灶也能清晰显示,对于帮助医生诊断脑梗死疾病,更快的采取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1] 翟瑞喜.CT与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4(28):152-153.

[2] 张丽雁.MRI对临床诊治脑梗死的诊断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05):996-998.

[3] 丁彬彬,张军平.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36(03):350-352.

[4] 孟晓峰.MR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29):414-417.

[5] 付振杰,付瑜莹.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3(04):526-528.

R445.2;R743.33

A

1673-5846(2013)04-0289-02

山西省天镇县中医医院影像科,山西大同 038200

猜你喜欢
基底节磁共振资料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1:53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