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艳君 徐娜娜
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中心卫生院,山东 即墨 266200
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宫艳君 徐娜娜
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中心卫生院,山东 即墨 2662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糖尿病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内科疾病之一,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0例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1.7±2.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0.5±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疗效判定 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下降情况作为判定指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上述指标均将至正常值且无其他不适或并发症状;有效:患者上述指标高出正常值但与护理前相比有所下降,且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无效:患者上述指标无变化或甚至恶化。
1.3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干预、行为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内容。干预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 血糖的监测 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监测,并帮助患者掌握其血糖监测器的使用以及糖尿监测方法与监测时间。
1.3.2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要求科学合理用药,指导内容包括用药时间、用药量等,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3.3 饮食指导 嘱咐患者少进食高热量、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的饮食,主要包括鱼卵、甜食、肉类、动物内脏等,同时嘱其多食用小麦、面食、蔬菜以及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等。
1.3.4 心理干预 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实施细致耐心的心理教育,帮助家属与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与重返社会的决心。
1.3.5 行为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长时间有规律性的锻炼,并嘱咐患者在实施运动时控制运动量在适宜的强度范围内,切忌选择高强度的运动,同时注意运动时要循序渐进。
1.3.6 健康宣教 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有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临床体征以及相关并发症,同时还应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能力。
1.3.7 辨证护理 对中医辨证为上消的患者,采用清除肺热、生津止渴的护理干预,对中消的患者开展清除胃火、生津滋阴的护理干预,对下消的患者实施滋阴生津、补肾、清热的护理干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表(例)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造成现代社会压力大、大多数人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而无暇顾及健康问题、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动多吃、对疾病本身不具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等原因造成的[2]。糖尿病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现在该病可以引起许多急性与慢性的并发症上,这些并发症通常会造成人体代谢功能紊乱甚至是重大器官功能衰竭等后果。当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类疾病时,对人体心血管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危害更是造成了成倍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对糖尿病的护理重点为缓解患者的消渴症状,而西医则注重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方面,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症。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的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并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多方面且治疗时间长的过程,因此,临床医护人员要争取家属的支持和培养患者的自觉性,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多方面综合监督、联合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1]潘滨,吴晓瑾.糖尿病患者120例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05):134-136.
[2]马小彩.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10(20):147-149.
R47-05
A
1007-8517(2013)23-0125-01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