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对20例肝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3-06-07 10:04陈朝华蒋玉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0期
关键词:个体化肝癌住院

陈朝华 蒋玉凤

广西省贺州市广济医院,广西 贺州 542800

浅谈心理护理对20例肝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陈朝华 蒋玉凤

广西省贺州市广济医院,广西 贺州 5428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切片确诊的肝癌住院患者20例为观察组,按1:1均衡配比原则选取同期确诊住院肝癌患者20例为对照组。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定分数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所有患者采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行双盲测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及护理后组间差异。结果:①护理后与前自身对照比较:两组抑郁缓解,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性 (P<0.001),对照组焦虑缓解,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观察组焦虑缓解,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②护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焦虑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抑郁评分降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加强优质护理可缓解肝癌住院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此基础上,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抑郁情绪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对焦虑情绪的具体干预技术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肝癌;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癌症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与其发生、发展、临床综合治疗关系十分密切。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且作为强烈应激刺激影响心理行为。特别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构成恶性循环影响治疗依从性、生理机能等,是导致康复、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优质护理和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可能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经术后病理切片确诊的肝癌住院患者20例为观察组,按1:1均衡配比原则选取同期确诊住院肝癌患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经精神科排除精神病性障碍、器质性精神疾病、智力低下等患者。两组均为男性12例,女性8例;术后住院病人18例,另2例为术后复诊住院化疗高龄 (>70岁)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别患者共6例,child B级患者共10例,child C级患者共4例;受教育程度:中学及中专毕业12例,大专或大学毕业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9岁~75岁,平均年龄为(43.2±6.9)岁;对照组年龄20岁~74岁,平均年龄为(44.5±7.1)岁。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定分数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见表1、表2。且一般临床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肝癌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配经精神卫生系统培训的具备心理干预能力的护士,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进行心理护理:①了解患者病情及病例资料: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和病例资料情况,特别掌握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况适时采用支持疗法、情绪宣泄疗法,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共情和鼓励,稳定情绪;②采用认知治疗技术,在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促进患者认识对肝癌、生命、生活方式的曲解认知,重建合理评价与解释,缓解不良情绪;③充分提供肝癌的相关信息,特别重视通过健康宣教,观看他人临床治愈患者的视频,并在护士的引导下充分讨论,了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信心[1];④放松训练:配合音乐疗法,指导患者冥想性、呼吸性放松,缓解术后疼痛,并在手术切口基本愈合,拔除引流导管后进行低强度 (除外腹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⑤采用家庭治疗的相关技术,与患者家人进行讨论,争取家属充分理解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心理支持,并指导出院后的系统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照顾,充分调动社会支持。

1.2.2 测评工具 采用双盲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测评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现场完成测试,调查问卷当场收回。护理前于入院当日测评;护理后于出院当日测评。测评工具包括: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由Zung于1971年编制,包括20个自评项目,15项正向评分,5项反向评分。采用1~4级评分法,20个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为标准分;②抑郁自评量表(SDS)[3]:由Zung编制,采用1~4级记分,包括20个自评项目,10项正向评分,10项反向评分20个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为标准分。统计均采用标准分,评分越高,焦虑或抑郁程度越大。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方差齐行t检验,方差不齐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与前自身对照比较 两组抑郁缓解,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01,下同),对照组焦虑缓解,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焦虑缓解,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下同)。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aP<0.05。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0 47.3±2.6 43.2±2.1组别 n *观察组 20 47.6±2.1 39.4±3.4△a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组间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焦虑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性,抑郁评分降低,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SD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SDS评分比较(±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0 39.6±2.1 35.1±1.7组别 n SDS评分*观察组 20 38.9±1.7 31.4±1.6*△

3 讨论

肝癌预后较差,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可因为疾病原因、医疗成本、经济状况、自我照顾能力减退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特别是心理干预十分必要。期间获得患者的信任,教会患者心情放松的措施,如肌肉放松训练、听轻音乐等,这样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3-4]。从观察结果可知,优质的护理均可明显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加上个体化心理干预之后,不仅自身护理后与前对比,且与对照组比较,焦虑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有效改善过分担忧、坐立不安、紧张等焦虑状态;但观察组内护理后与前比较,方差不齐,提示部分患者改善显著,而部分患者改善不明显,有两极分化倾向,分析原因:可能与护士在制定焦虑心理干预方案时个体化工作经验不足,以及具体干预时,所使用的语言和技术细节不够完善有关;同时还需考虑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习惯化的焦虑性人格,而不良人格的改善需要持续性的心理干预,住院短期心理干预效果有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患者人格特征的评定和护士心理干预能力的提升。

长期的情绪低落是自我过分压抑的表现,与癌症的发生、预后密切相关。优质护理加上心理干预对肝癌住院病人的抑郁情绪改善尤为显著,自评分数不仅在自身护理后与前比较而且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中,均有极显著差异。提示住院期间的只要心理干预措施得当,有助于促进患者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改变曲解的认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2]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202-205.

[3]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122.

[4]张玉红,何虹.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8-19.

[5]王爱玲.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临终患者的影响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13):293-294.

R473.73

A

1007-8517(2013)20-0109-02

2013.09.23)

猜你喜欢
个体化肝癌住院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