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亚芳 闵兰琳 吴战英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常州 213000
浅谈泌乳干预护理在32例产妇中的运用及对哺乳方式的影响
汤亚芳 闵兰琳 吴战英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探讨泌乳干预护理在产妇中的运用以及对哺乳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分娩后实施传统产科护理方法,干预组除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方法外,还实施泌乳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3个月期间产乳情况及喂养方式。结果:干预组产妇产乳较多、产乳中等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产妇在3个月期间对婴儿采取母乳喂养方式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泌乳干预护理,能有效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比率,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
泌乳干预护理;产妇;哺乳方式
母乳喂养一直以来是婴儿期最佳的哺乳方式,乳汁不仅能为婴儿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安全、便捷、经济,是婴儿期最好的喂养食物。同时,采取母乳喂养能大大减少妇女患卵巢癌及乳腺癌的风险[1]。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产妇放弃母乳喂养,不利于婴儿的成长发育和产妇的身心康复。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32例产
妇实施泌乳干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产妇在分娩前的常规检查均为健康,将64例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干预组年龄23~31岁,平均(26.3±4.2)岁;头胎产妇28例,二胎产妇4例;阴道分娩20例,剖腹产12例;小学文化程度2例,中学文化程度13例,大学及以上程度17例。对照组年龄21~30岁,平均(25.9±4.3)岁;头胎产妇29例,二胎产妇3例;阴道分娩21例,剖腹产11例;小学文化程度3例,中学文化程度12例,大学及以上程度1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分娩后实施传统产科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泌乳干预性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孕妇在待产期,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教会其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及一些技巧,教会其怎样人工挤乳以及乳汁的保存方法。对于母乳喂养存在疑虑的产妇,要重点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意义以及一些误区等,并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打消其心中的担忧,建立起母乳喂养的意识;②分娩后半小时内,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首次乳汁吮吸。先将产妇的乳房及乳头用40℃的湿毛巾进行贴敷4分钟,然后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舒服的喂养姿势进行哺乳;告知产妇,新生儿需哺乳时,要先用泌乳量少的那一侧乳房进行哺乳,以促进乳汁的分泌;③分娩2小时后,护理人员对产妇的乳房、乳头进行护理按摩,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护理20~30分钟,护理3~4天。乳头按摩手法:护理人员用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将产妇乳头垂直于乳房轻轻向上拉起,直至乳头拉动乳晕,然后变化乳头角度,使乳头突起。乳房按摩手法:护理人员双手擦上精油,一只手托住乳房,另一只手放在对侧,五指张开,顺着乳房进行按摩。变化手法,两只手轻微握住乳房,十指张开,围绕乳房进行绕圈式的按摩。护理结束后,嘱产妇使用哺乳专用的胸罩,以避免乳房发生下坠,影响母乳的分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3个月中的婴儿喂养方式及3个月内的产乳情况。产乳较多:完全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且有富余;产乳中等:基本上能满足婴儿的需求;产乳较少:无法满足婴儿的需求;无产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采用t检验,计数值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3个月期间产乳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显示,干预组产妇产乳较多、产乳中等比率明显高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无乳液分泌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产乳较少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产妇3个月期间产乳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3个月期间对婴儿的喂养方式比较干预组产妇在3个月期间对婴儿采取母乳喂养方式的比率为62.5%(20/32),明显高于对照组31.3%(10/32)的比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母乳喂养方式的成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乳汁分泌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2]。而乳汁分泌量与产妇的初次哺乳、乳房的护理知识以及喂养信心有很大关系。本组研究通过产前进行哺乳知识教育,加强待产妇母乳喂养的心理干预,产后及时开奶,并进行乳房护理,促进乳液的分泌,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1]薛花,程瑞峰.产科学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6-89.
[2]薛俊兰.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与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2009,27(2):520.
R473.71
A
1007-8517(2013)20-0103-01
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