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哥:黑土地上走出的北大校长

2013-06-07 02:08鲁齐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科院学院物理

文/鲁齐

“往事无须多纪念,神州来日尽春光”,这是王恩哥很喜欢的一句话。如今,他已开始为北大“来日的春光”着想。他说:“一个人要有梦想,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嗒滴嗒,嗒滴嗒,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上世纪60年代的东北,冬天特别寒冷,在沈阳一个普通人家里,一个男孩每天下午四点就会在床上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孙敬修主播的《小喇叭》节目。他一边听故事,一边惊奇地望着窗户玻璃上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冰花。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位充满好奇心的男孩已成为我国中青年一代中最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2013年3月22日,他接替周其凤,成为北京大学115年历史上第26位校长。他,就是王恩哥。

走上科学道路

1957年1月,王恩哥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王恩哥从小就很喜欢读书。《牛虻》《童年》等书籍为他的童年打开了一扇扇想象的天窗。他最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自然世界。

王恩哥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课堂学习断断续续。中学毕业后,他当了知青。1977年10月,国家正式恢复高考。消息传来时,王恩哥正在地里和乡亲们忙着秋收。完成秋收后,留给王恩哥的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复习时间。

1977年12月初,王恩哥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考试。他每天要走8里路,从所在的大队步行到公社的中学参加高考。12月的东北寒冷刺骨,王恩哥答题的钢笔水被冻住,就把笔放在身边的炉子上烤一烤,然后继续做题。1978年10月,王恩哥以优异成绩进入辽宁大学读物理学。

本科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王恩哥被保送攻读硕士,之后又被选拔推荐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1987年9月,王恩哥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师从章立源教授攻读博士。1990年7月,王恩哥获得博士学位,后到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1月,王恩哥又到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跟随导师Guy Allan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法国从事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后,王恩哥又应邀赴美国休斯敦大学做副研究员。1995年,王恩哥已经在物理领域陆续取得了一些引起国际同行关注的成果。

赤子之心,科技报国

1995年,王恩哥正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宇航外延生长中心(SVEC)从事研究。这项工作当时很受美国政府和工业界的重视,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一封封来自国内的信逐渐改变了王恩哥的想法和此后的人生道路。

王恩哥的邮箱收到了一封来自中科院物理所人事处的信。信的大概内容是中科院即将启动“百人计划”,而之前在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的出色表现使王恩哥成为他们推荐的首要人选,物理所非常希望他能回去。王恩哥为人真诚热情,总是希望能够尽量帮助别人。所以,当收到国内来信后,科研任务繁重的他还是认真回复了来自物理所的每一封邮件。经过多次交流,物理所诚意邀请王恩哥回来看一看。1995年1月,王恩哥回国访问。回来的路上,他第一站停在日本,第二站停在香港,第三站回到北京。飞机上的王恩哥凝视窗外,思绪万千,这三个地方都在邀请他,但他内心还是想回中国。

经过实地访问,王恩哥被中科院物理所的诚意打动了。就这样,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申请名单里出现了“王恩哥”的名字。

1995年6月5日晚,在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事馆里,总领事亲手将一块“赤子之心科技报国”的牌匾赠给王恩哥。在这次专为他举办的欢送会上,不少人仍对王恩哥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婉拒其他亚洲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邀请很不理解。王恩哥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说“回国是爱国的一种表现,但不是唯一的表现。大家如果在国外把工作做好,对中国的帮助也会很大”。这番话让在座的人深有感触,大家纷纷鼓掌为他送行。

收获累累科研硕果

1995年8月,王恩哥只身一人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成为中科院物理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员,他也成为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第一位从美国招聘的全职回国的青年物理学家。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还比较差,为了节省经费,他与同事们一起动手翻修实验室,往墙上刷浆的工作都是自己亲手干。而落后的硬件背后,更是无形的科研实力差距。在物理学界,能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等期刊上发表文章,是科学家和他们所代表的研究机构科技实力的一种标志。离开美国,王恩哥下定决心:在国内,同样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他依然坚持多年来的工作习惯:每天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后离开,节假日也从不例外。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711”,这也正是他为勉励自己而在物理所办公室选定的门牌号。

两三年之后,王恩哥与合作者一篇篇高水平的文章陆续发表,这让美国同行有些出乎意料。回国至今,王恩哥与合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总引用量大于5500次(其中9篇论文均被SCI引用100次以上)。用物理学界行内人的话说,这个成绩放在世界任何一个顶尖大学或科研机构,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正是由于科研上的重要贡献,他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德国洪堡研究奖、美国IBMFaculty奖、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学人等国际物理界公认的重要奖项或称号。他曾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过80余次专题报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讲坛上,都不止一次留下过他的足迹。

创造北大物理新辉煌

1999年,42岁的王恩哥开始担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物理所历来是科研重镇,王恩哥上任时,老一辈的科学家已经退出科研一线,而中青年人才队伍还没有成长起来。通过多年努力,王恩哥让所里呈现出高端人才聚集、青年人才涌现的发展态势。2007年,王恩哥荣膺中科院院士,成为物理学领域少有的几位在50岁之前就当选的中科院院士。

很多人认为,王恩哥会在物理所继续干下去,但2009年,王恩哥作出了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回到母校北京大学担任物理学院院长。许多人难以理解:他怎么会为了物理学院院长这个“处级”干部的职位而放弃在中科院的正局级身份呢?对此,王恩哥的回答是:“我心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与大家共同努力,使北大物理再创辉煌。”

2009年11月,王恩哥正式到物理学院上任。工作之初,王恩哥就开始深入走访调研。“思变”是王恩哥在物理学院走访调研后最直观的感受。办公空间紧张是长期以来困扰物理学院发展的一大难题,王恩哥听取学院内部的不同意见,组织开会研究讨论,决定在原物理大楼顶层加盖一层。此外,他力促再建一栋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新楼。

王恩哥心里时刻装着学院的学科建设。当他了解北大大气科学系的历史、传统以及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后,王恩哥提议召开大气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聘请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专家20余人参加开放式座谈,专题讨论研究北大大气科学的学科发展。2010年10月29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正式成立,在原有大气科学系的基础上增设了物理海洋专业。

为了进一步活跃北大物理的学术氛围,王恩哥提议设立“北京大学百年物理讲坛”,利用各种机会邀请了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来校交流,特别邀请他们与本科生面对面地介绍人生经历和科研心得。

在物理学院工作的几年,由于太挂念学院的发展,王恩哥常在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睡。良苦的用心,让物理学院对内对外都面目一新。

从2011年1月开始,王恩哥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常务副校长,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往事无须多纪念,神州来日尽春光”,这是王恩哥很喜欢的一句话。如今,他已开始为北大“来日的春光”着想。他说:“一个人要有梦想,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身为校长,王恩哥正带领着北大的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百年来的世界一流大学梦想而团结奋进。

猜你喜欢
中科院学院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