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2013-06-04 03:33王国芳
学习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素质教育

王国芳

【摘要】初中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关注学生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后,在自身思想情操方面的升华。现代初中语文要求用课文中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的情来浸润心灵,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辅助材料、社会人文教育资源等,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质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对人文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等种种误区,这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造成了当今初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欠缺。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但学好知识,更要求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质,是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重任,这就要求语文教育既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又要善于发掘教学资源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教育以教育“人”、培养“人”为天职,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初中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立志、培智、陶情”的关键时期,更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重要时期,因此,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初中教育的根本。努力培养更多胸襟开阔、精神和谐、趣味高尚、人格健全的,适应新世纪信息化、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人文教育,对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于即将成为社会主人的中学生们来说尤为重要。

2、语文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近些年,初中语文教学虽然已逐渐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出发,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只是机械单纯地进行知识说教和记忆,忽视了解题释疑技巧的设计与构思;忽视创设情境,没有营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思考、探讨的氛围,只是教师一味死板机械地讲解每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精彩词句之类,将完整的充满人性美的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也就无从感受。比如,作文教学,其宗旨也是紧紧围绕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教什么,研究的是如何写才能适应考试,重视的是写作技巧,明确的是大纲、考纲的要求,分析的是阅卷老师的心理,这样蒙着学生眼睛、牵着学生鼻子让其写作,学生的自主感受、创造思维、写作激情都丧失殆尽,如此等等,完全抹杀了语文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3、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措施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民族素质。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关键。而人文素质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要继续大力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3.1 创新教学理念,重视文素质教育:首先开放语文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打破封闭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还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读“闲书”,至于读哪些课外读物,教师不必规定得太死,只要能让学生在各种课外阅读中不断地汲取优秀文化思想、增加人文素养积淀的书,就是好书。

其次改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语文人文素质的养成。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探索、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语文人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最后探索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学逐渐被学生接受。语文互动拓展阅读的学习网站,专门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而设计。它的学习活动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来开展,让学生在网站中根据兴趣自主阅读并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形成各自的观点,持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相关资料,并合作完成电子作业或小论文,然后在网上展示各自成果作进一步的交流,最后总结各自学习活动以便提高。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扮演的是不可或缺的引导角色,适时地指出正确的方向。

3.2 发掘学习教材,开展文素质教育:在浩如烟海、佳作如林的古今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世界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史记》《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雷雨》《阿Q正传》等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语文教材从这座珍贵的文化宝藏中精选了上百篇的诗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栗,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珍品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熏陶。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水平、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极大的帮助。教师要反复钻研,潜心思索,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在教学时巧妙设立启发点,引导学生发掘、体验课中具有人文素质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从而受用终生。

3.3 营造人文氛围,推进文素质教育:精心营造校园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是维系学校发展、兴旺的精神支柱,对学生身心和谐质教育氛围可以陶冶审美情趣、活跃课堂、课余生活以及抵消消极颓废文化的侵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氛围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和多层次的,是隐显交映、静动结合的。语文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才华,充分利用校园较广阔的空间,营造动感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创办各类文学社团、编写校歌校史,出版富有文化色彩的墙报,组织校园文化广播,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课文小表演、演讲比赛、读书会。例如,组织“百诗颂中华”“华夏文化珍品报告会”“篝火文艺晚会”“迎春书画展览”等活动,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氛围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时代美感的文化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氛围中受到华夏人文的熏陶感染。

总之,要做好初中语文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施课程改变,融入现代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实施多渠道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校园氛围,开展各种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这样才能提升人文素质教育,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素质教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