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长期吃素食的人,荣卫流通,身体发热,气力充足,说明蔬菜等素食性不冷,并有补益作用。吃素食的人,身体强壮,头脑清醒,很少有昏沉的感觉。
尽管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裁,而是以大乘经教为依据的。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并未严格吃素,汉地自然也没有素食之风。直到梁武帝萧衍时期,经过他的大力倡导,素食才成为僧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不仅自己信佛修佛,过佛教徒的生活,吃素断酒肉,绝房事,遵守佛教戒律,而且大力倡导僧人素食。
梁武帝在研读经典过程中发现,大乘经典明确提出,佛子应断除肉食。梁武帝根据这些大乘经律撰写了《断酒肉文》,劝勉四众弟子勿饮酒食肉,并明令出家众必须戒除酒肉:“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以是因缘,佛子不续。”认为酒是“恶本”,酒是“魔事”,荤食是“一切众病”的病因。长期吃素食的人,荣卫流通,身体发热,气力充足,说明蔬菜等素食性不冷,并有补益作用。吃素食的人,身体强壮,头脑清醒,很少有昏沉的感觉。
梁武帝吃素决心很大,因为梁武帝的大力倡导,汉传佛教开始形成了素食的传统,并延续至今。与梁武帝萧衍一样,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也是比较虔诚的佛教信徒,也有吃素的习惯。
清朝康熙皇帝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8岁继承皇位,在位共6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康熙皇帝与佛教有颇深渊源,这与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影响分不开。康熙又是对医学颇有造诣的“医生天子”,他的饮食观,到今天仍能给人以启迪。康熙非常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飲食。
首先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馐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其次是慎饮食。这是对食物的审慎,亦即对食物质量的要求。首先强调要排除饮食中杂质,尤其是水。他认为“饮食物中,水为最切”。他对各地贡来的水和巡行在外用的水,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并着有《水性记》一文而载入史册。
再者为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康熙主张老年人饮食宜淡薄,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他说,他之所以到老而犹健壮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禁烟酒。康熙本来是吃烟的,他说,幼时在养母家就吃过烟,为戒别人吃烟,首戒自己,“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烟与酒相比,他更恶旨酒,“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就是他决心禁酒的写照。这是因为他认为酒有“乱人心志”和“致人以疾”的坏处。
康熙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即进膳后,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并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与前两位皇帝相比在膳食上要浪费一些,但他在吃荤的同时仍然继承了满族传统的习俗,经常食五谷杂粮,以素膳为主,设有专门烹制素膳的厨匠。据当时《膳单》记载,新年伊始正月初一早膳,乾隆就食素馅饺子。四月初八浴佛节要宫内食素一天。腊月初八为“腊八日”,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于是日成道,这天要煮粥代佛,还要吃素一天。到初八日这天,乾隆食素膳之心更加虔诚,他用的早膳为:素杂会、素笋丝,苔蘑爆腌白菜炒面筋,豆瓣炖豆腐,水笋丝,野意油炸果,匙子饽饽红糕,竹卷小馍首,银葵花盒,小菜四品,奶子饭,素面,果子粥,饽饽六品,额食二桌,炉食四品。晚膳:香荤蘑炖白菜,蘑菇炖人参豆腐,王瓜拌豆腐,油炸果火烧,素包子,小米面窝窝头,象眼小馍首,小菜,绿豆仓米水膳,额食五桌,奶子两品,饽饽十品,炉食六品。
皇宫膳食大都讲究色香味俱全、奢华气派,惟以上几位皇帝例外。长期的素食使得他们得以长寿,且在位时间长久,这在封建帝王当中,确实是不多见的,成为中国历代皇帝的典范。
(编辑 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