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火烧

2013-06-04 02:00Article李逢魁
河南电力 2013年1期
关键词:延津窝窝火烧

文 Article_ 王 蕾 李逢魁

“古之延津,地瘠民贫,沙碱风涝,灾害乃频,稼禾难种,产低不稳,依靠三红,教育黎民。生活艰苦,民志依凛,苦中有愉。有‘窝窝辞’,写照当时,以示后人。”

这是昔日延津人流传的《窝窝辞》,因其诙谐有趣,形象生动而脍炙人口,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言,广为传颂。窝窝者,当时延民之主食也。是由红高粱掺黄豆磨面粉制作而成,旧志记载:“延地沙碱,高粱宜种。”除了高粱和玉米,红薯也是延津主要的农作物。民以食为天。勤劳聪慧的延津人民善于创造生活、改善生活。由于高粱、玉米面粉较粗硬,做馒头不易熟,并不好吃,于是人们就创新了一种既不是馒头又不是饼的食品,其型内空外圆,正如窝窝辞云:“似饼而太高,如馒头而中空。”后来人们又把红薯面也做成了窝窝。长期以来,耐饥的窝窝就成了农民生活中的主食。地锅蒸热的窝窝,冒着热气,抹上红红的辣椒油,真可谓香辣可口,越吃越想吃,一口接一口,直吃得人大汗淋漓,劲爽过瘾。精细者还会在窝窝里面抹些大油,洒少许细盐,然后把里壁挖碎,进行搅动,热气把油盐化解,滋润里边,闻着香气扑鼻,吃着满嘴流油,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世盛则物丰,物丰则食美,食美则民康。欣逢盛世的延津人民,不但以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社会创造着物质财富,而且也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着社会的精神文明,更注重饮食文化的发扬光大。他们选用动植物产品之精华,吸取烧饼和包子的特点,融传统方法与现代技艺为一体,以适合现代人生活需求为目标,不断创新提高,在窝窝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今日的“延津火烧”形质具佳,色味上乘,方便快捷,老少宜用,成为美食名吃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火烧者,形似中秋月饼,纹如树木年轮,色泽褐黄,味道咸香,宜热食而勿放,刚出炉即食更加爽口。火烧外焦里嫩,香而不腻,酥软醇香,老少咸宜,物美价廉,贫富可享。

正宗延津火烧的做法颇为讲究,面粉、油料、作料都必须用上等品,和面时要猛揉慢“醒”,做到盆里不留剩水,面里不窝生面,要求手不离油,面不粘手。火烧入炉后,需猛火熏,文火闷,不时刷油,出熟放生,循环往复,短需一刻钟,长则半小时,方可出炉。

带馅火烧也是延津火烧的一大特点,馅为细碎五花精肉(回民则选用羊肉),细盐、葱花、孜然、作料拌和均匀,面伸开后卷入其中。近年来,延津流行的“夹什”火烧更加丰富了火烧内容,是将鸡蛋、牛肉、火腿肠、豆腐串、绿豆芽、青椒等切好,摊在炉面上的铁板上,佐以精盐、葱花、麻油、孜然、甜面酱、辣椒面、胡椒粉煎烤,火烧出炉后,将火烧环面切开一半,将以上煎好的菜品夹入火烧芯内,口感香甜适中,麻辣爽口,风味更是别具一格,未及入口即香气四溢,食者赞不绝口,闻者垂涎欲滴。可谓见之者,食之不够;闻之者,停车不走。

而今,在延津的大街小巷,酒楼饭馆,火烧幽香随处可见,或倚饭店而设,或独立街头摆摊,据粗略统计,现在仅县城火烧摊点已不下百余处。尤其是东街菜市场、西街羊肉火烧店、三里庄伊兴美食城等知名摊点,“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常出现排队的现象,来晚了,抱憾而归者也不乏其人。

延津火烧不仅色香味美,而且价格便宜,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喜爱火烧。在延津街头,常见打工劳力者,一个火烧一碗烩面,吃得满头大汗,满嘴油腻,三两元钱即可填饱肚皮。也有少男少女以及上班一族,或赶时间,或懒入厨房,便买一“夹什”火烧,边吃边走,行色匆匆,津津有味,俨然成为延津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更有外地车辆,常停靠延津街头,下车买火烧。而招待初到延津的贵客时,除了佳肴美酒外,上几个火烧是必须的。外地人到延津不品尝延津火烧,就像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馍,到滑县不吃道口烧鸡,算得上是一桩憾事。

火烧,来延津,食之必求;多少人,慕名来购;美哉也,名吃之秀。

猜你喜欢
延津窝窝火烧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延津县融媒体发展纪实
“粮窝窝”的大米为啥又吃香了?
火烧毒品
河南省延津县近59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推·电影
新动工房
驴肉火烧
欢歌山窝窝
不怕火烧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