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佛的高跷再来来!”

2013-05-21 09:18Article丁亮行Pictures张秀英
河南电力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乡县同乐丑角

文 Article_ 丁亮行 图 Pictures_张秀英

在豫北,每逢重大庙会,经常有一支高大显眼的表演队伍不断搏来阵阵喝彩,观众们时而惊叹,时而大笑,到表演结束时,依然意犹未尽,便大喊:“小宋佛的高跷再来来!”

这支队伍表演的正是小宋佛高跷,它与小冀的背桩以及赵堤的中州大鼓并称为新乡县的文艺三宝,深受当地人喜爱。小宋佛高跷因源于新乡县翟坡镇小宋佛村且表演者多为小宋佛村村民而得名。在小宋佛村,高跷表演已经延续了近三百年,直到现在,该村大多数人还都在传承这项民间文艺瑰宝,“孩童能上翘,翁妪不服软”便是村民热爱高跷表演的真实写照。

提起小宋佛高跷,有两个故事不得不提。一个是关于小宋佛村的起源,据传,南北朝宋时,黄河洪水泛滥,有一单体石刻大佛自上游潺湲而下,到了当地才停下,当地人认为这是上天送来的恩赐,因此取名送佛,又改“送”为“宋”,得名小宋佛村。如今,这尊石佛雕刻还完好地保存在该村的西名寺内,而它古老的传奇更让高跷这项民间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另一个则是让小宋佛名声大扬的故事,据说乾隆年间,高跷队应邀参加辉县百泉药材大会演出,正在百泉巡游的乾隆皇帝欣赏完高跷演出后赞道:“这是哪里的高跷,演得不错,让他再来来!”广大观众也随着掌声高呼:“再来来!再来来!”从此,小宋佛高跷享誉豫北大地。

小宋佛高跷由秧歌依托演变而来,起初为寸跷,后来几经发展,形成现在的高跷,翘腿高达1.3米乃至1.5米,人踩在高跷上面威风凛凛。高跷表演者大腿绑上高1.3米、重达六七公斤的木跷,在彩旗中弹跳自如,翩翩起舞,随着锣鼓节奏,时而二龙出水,时而走八字、穿五花,有慢步,有跳跃,真可谓“近看像花朵绽放,远看是长龙飞舞”。

小宋佛高跷表演曲目多为滑稽戏,通常引得观众哄堂大笑。高跷人物形象根据戏曲而分为生、末、净、旦、丑,花旦腰扭似摆柳,展姿云中游;老旦手拿芭蕉扇,鬓角一枝花;小生手舞折扇,风流潇洒;丑角滑稽可爱……表演者化妆细腻,扮演逼真,惟妙惟肖,可谓百花争艳、舞姿百态。而在这些形态各异角色中,最受观众喜爱是旦角和丑角,小旦如神仙下凡,空灵飘逸,引得观众啧啧称奇;而丑角扮相滑稽好笑,动作夸张而刺激。

小宋佛高跷好看又耐看。但是对于表演者来说,练习上高跷绝非易事,在小宋佛村,小孩一般七八岁就在长辈的帮助下开始学习上跷,刚开始的时候用五六十厘米的短跷,由大人帮扶着慢慢行走,随着平衡的掌握越来越扎实,便可自己靠着墙练习,到最后自己学会独立行走,甚至单腿跳跃……在练习的过程中,摔倒是常有的事,而因为长时间练习,把脚板和小腿肚磨破、磨烂差不多也是练习者共有的经历。

尽管有小宋佛人这种坚毅守卫者,但小宋佛高跷并不是一直延续的,在“文革”时期,它曾一度沉寂,改革开放后,第十代传人张善信、张善孟等人对小宋佛高跷进行改革抢救。1993年,小宋佛高跷队通过新乡县文化局改名为小宋佛百花同乐高跷队,现在,第十二代传承人张福利担任小宋佛百花同乐高跷队的队长,为了把高跷艺术推广开来,他带领着高跷队先后到郑州、开封、濮阳等多地表演。2000年,张福利带领小宋佛百花同乐高跷队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河南省首届春节文化庙会,精彩的表演引来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喝彩之声不绝于耳,最终,小宋佛百花同乐高跷队获得了第一名,在新世纪重获生机。如今,在豫北各地的大型庙会上,你总能够看到小宋佛百花同乐高跷队的身影,所到之处,总是笑声一片。

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次展现一丝活力,这当然让张福利十分骄傲。但骄傲的背后,48岁的他也有难言的担忧,高跷队毕竟是一个业余团体,并且以年轻人为表演骨干,但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他们更加难得有时间练习,许多复杂的动作年轻人已不能胜任,不说如何发扬开来,就是如何顺利传承高跷艺术,张福利的担忧就不止如此。

古老的艺术总是消失一样就少一样,希望小宋佛高跷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观众在欣赏完他们出色的表演,畅快地再叫一声:“小宋佛的高跷再来来!”

猜你喜欢
新乡县同乐丑角
丑角的“通知”
运河非遗正青春——2021“同乐江苏”大运河非遗分享荟在宁举办
欧阳德宪:构建同乐村的“同乐路”
秋痕
新乡县
老少同乐
对丑角之美的演绎分析
同欢同乐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