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徐幸平
又一个春天走来的时候,四川省“两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代表、委员们,肩负着全省各族人民的重托,心怀着兴川谋远的宏志和韬略,共聚新未来。
《中国西部》:在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要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据我们了解,雅安也将努力成为多极支撑中的“生态极”,在成渝经济圈中实现“绿色崛起”。那么陈市长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生态极”?
陈越良: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富集。雅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因此雅安意识到,坚持“生态立市”是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把生态作为雅安的增长极。2012年,雅安被列入了全国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13个市(州、盟)之一,所以雅安生态极增长充满了期望,也充满着前景。
在产业发展上,既要青山也要金山,发挥生态的作用,挖掘生态的价值。雅安在一产上,有机、绿色、现代林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现代林业,进一步指明了雅安的发展方向。二产上,要按照转型升级的原则,对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三产方面,雅安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所以在康体游、养老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不将雅安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去打造,就浪费了雅安的自然资源。
《中国西部》:近年来,雅安充分发挥了区位的交通优势,在四川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交通大建设中打造川西综合交通枢纽。请陈市长为我们介绍一下,下一步雅安川西综合交通枢纽的重点建设方向?
陈越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对整个四川全域进行了科学布局,雅安被列为全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12个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其功能定位是物流配送的次级枢纽。雅安是通往藏区的咽喉要道,雅安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必须将综合交通枢纽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规划和布局。今年报告给我们极大的振奋,报告中提到今年川藏铁路成雅段要力争率先开工,力争雅康高速公路雅安段全面开工建设等,这将进一步推动雅安融入成都、带动整个川西融入成都。我们还向省上呼吁,尽快建设雅安到马尔康的高速,为开发四川最好的旅游线路进行完善布局,加速为四川旅游战略发展提供必要的交通支撑。雅安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以赴做好川西枢纽建设,为人民做更大、有利的事。
《中国西部》:陈市长,据我们所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雅安调研时强调了一点,雅安还要发挥区域优势,建设川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方面,您觉得雅安着力点在哪儿?
陈越良:着力点首先还是生态。雅安作为成都城市群的一员,在七个市中,生态是雅安的比较优势,为整个成都城市群发挥着“后花园”的作用。所以,也要向着这个后花园的方向建设,让城市群的人到雅安来休养、来休假、来观光。第一,要利用雅安的交通枢纽、自然生态优势,发展自驾游、体验式旅游;第二,作为一个城市,要凝聚人气、凝聚资金,要凝聚合适的产业;第三,雅安作为全国生态工程示范的试点,要倡导绿色的消费;第四,要能在区域合作上扮演自己应有的角色,要融入成都,要吸引藏区、服务藏区,让雅安发挥辐射功能的作用。
《中国西部》: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四川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调更加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对此,陈市长您是如何理解的?同时,雅安在城镇化进程中,将如何来考虑统筹城乡发展?
陈越良: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这个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新”字,第二个是“协调”,第三个是“统筹”。就新型城镇化来讲,最重要的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用科学发展的视野来考虑这个新的问题。
一是在新型城镇化中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产业的布局的问题。第二个,城市发展需要有活力。一个没活力的城市,它是留不住人的,更要围绕扩大就业、能留住人才来谋划产业发展。第三,就是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觉得更加方便、更加便捷。第四,是通畅的问题,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我认为,这四点是体现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落脚点其实是“美丽”,干什么事情都要美丽、让人民更加幸福。美丽和幸福两个字,才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
《中国西部》:在雅安市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雅安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保障支出的比重。作为一市之长,你是怎么考虑的?
陈越良: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提出,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什么发展,是为了服务民生,让百姓幸福指数得到提高。所以在雅安,民生问题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
就民生问题,中央提的目标是“五有”:劳有所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我加了一个,“难有所助”。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问题,雅安必须得加大力度,多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因为这些人在舆论上声音很少,政府就是他们最大的代言人,要切实解决他们的“难有所助”的问题。政府做的是制定相关政策,实施具体行动,构筑社会底线,让我们各个群体都能在和谐社会中起到“正能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