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生诚信就业现状与教育对策

2013-05-31 00:39赵本纲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诚信毕业生

赵本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高校毕业生由于受校内外诸多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诚信道德无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西方国家将其称之为“黄金规则”,不仅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传统美德,更是湖湘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可是,令高校教育工作者所担忧的是,不诚信的现象开始蔓延校园,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猛增,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热点、难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诚信的问题日趋严重,给湖南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有效地进行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教育,帮助湖南省十万高校学子收获诚信的职业观和诚信的职业认定,已经成为我省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教育富民强省战略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新课题。

一、湖南大学生诚信就业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了湖南省三所不同层次的高校2012年毕业生作为大学生诚信就业状况和诚信教育的实证调查。省属公办高等本科院校一所,在校生近3万5千人,毕业生人数近8000人。省属专修学院一所,在校生近2万人,毕业生人数近5000人。市属高职院校一所,在校生近6000人,毕业生人数2000人左右。根据研究需要,按照对象分两类进行调查,第一类是对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第二类是对用人单位(仅局限于所发问卷的三所高校就业处发生用人关系的单位),采用访谈法调查。

1.问卷法。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三所高校所有专业在校生。在前期试做的基础上,随机选取300人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96.84%,问卷有效。

2.访谈法。访谈对象为三所高校的就业处所提供的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与学校的就业处发生过一定程度上的用人关系。为了掌握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基本状况,本次研究以不记名的形式对毕业生所涉及的15家单位进行了访谈。

(二)湖南大学生诚信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湖南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对诚信的总体认识是好的。问卷中“你认为诚信就业的重要性如何?”有60.12%的同学认为“很重要”,有22.19%的同学认为“重要”,有 16.05%的同学认为“一般”,仅有 1.64%的同学认为“不重要”。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对诚信这一社会美德在心理上是接受的,并把它放在社会道德的首位。但是,当问及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相关的问题时,大学毕业生在诚信就业的认知与行为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不容忽视。

1.毕业生就业材料准备中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材料准备中的诚信缺失主要从学生干部履历、获奖荣誉、社会实践与相关考级考证等证书方面体现。

表1 毕业生就业材料准备中的诚信缺失的现状

如表1所示,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材料准备中的“干部履历注水”的看法中,不足三分之一,占31.12%的人坚决反对,对这种做法理解的占29.35%,曾经自身有过注水、持无所谓态度的合计占总比的39.53%;在获奖荣誉的虚假材料中,有过一次与一次以上的,共计154人,总比占56.00%,超过一半以上,较为普遍;在实践经验的材料中,有过虚构、注水实践经验的,共187人,总比为67.65%,比重很高;在提供求职材料过程中伪造过相关证件的调查中,绝大多数毕业生表示不会发生类似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1.03%,被同学证实的只有14人,占4.00%。

2.毕业生面试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涉及到的就业诚信问题集中表现在现场面试与远程面试的两个情境中。其中现场直接面试表现为夸大能力、水平或“移花接木”他人的实习实训等实践经验上。远程面试主要集中在他人代替面试的虚假行为。

表2 毕业生面试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的现状

由表2不难看出,第一种情境的直接面试过程中很多高校毕业生都习惯于夸大自身的能力水平,占36.60%;在面试中编造、夸大社会实践经验占42.75%,占首位,生吞活剥他人的工作学习等社会经验也不在少数,占27.90%。第二种情境的远程面试中,大学毕业生态度与行为还是比较积极的,但仍然存在不小的隐患与担忧。在涉及到是否用替身(他人)进行远程面试时,有25.36%的毕业生表示理解,同时14.50%的毕业生表示“见过他人用过”,说明的确存在这样令人堪忧的事实。

3.毕业生签约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在实习期间或刚毕业走向社会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用人关系时产生的诚信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海量面试、草率签约、先找业再择业上岗以及随意跳槽等四个方面。

表3 毕业生签约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的现状

根据表3,我们可以得到毕业生在签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一是毕业生在求职签约的过程中,希望得到的面试机会犹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如此海量面试(中间不乏已经签约),将近达到半数的比重,占42.03%。二是急于同用人单位签约的毕业生占35.50%,未经慎重考虑即同用人单位签约的占38.41%,只有26.09的毕业生不愿意立即签约。三是“骑驴找马”现象普遍,尤其在职业发展生涯中遇到“两难选择”时,如“在公务员、考研成绩出来之前,又准备同用人单位签约之际”,41.67%的毕业生愿意签约,这样的结果就必然会出现违约情况。四是无视签约的严肃性,随意跳糟。当问及“签约后,遇到更好的机会,是否愿意跳槽”时,有34.16%已就业毕业生选择跳槽,谋定而后动的毕业生,占44.20%,只有21.64%恪守就业诚信,不愿意跳槽。

二、湖南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信用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地与主义市场经济发生着如胶似漆的联系。政治上彰显大国形象,经济上长足发展,文化上先进文化已成体系,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稳固提升。但是,改革犹如双刃剑,有利必有弊。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了西方文化渗透的初衷;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在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其大量消极观念的影响,“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不择手段”等狭义的市场经济观念严重冲击着以诚信道德为本的中华民族。当前,我国的社会大环境,信用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负面影响颇深。从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失信问题,您认为主要出自哪方面的原因?”问题时,多数用人单位的结论非常明确:当前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信用体系是缺乏的,无论是平常人还是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信用度是缺乏认同感的。政治上,部分“人民公仆”贪污、受贿、多房、多妻、多子;经济上,商业信贷问题不断,“皮包公司盛行”、制假贩假屡禁不止,连食品安全都无法保证;文化上,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争夺意识领域的文化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未能普遍深入人心,却又遭遇“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播多元文化的狂轰乱炸,动摇了大学毕业生正确价值观的定位。此外,由于社会监督体系的缺失,出现“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实惠,而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可以得到好处,却不一定付出较高代价。”这也是部分大学毕业生为何将不诚信就业行为作为谋生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与家庭诚信品格培养的不力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量升格,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中,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加上近几年的积累在就业市场上达到了空前的饱和状态。一方面,高校德育教学与大学生职业指导中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且监管不力。从当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任何一所高校都把德育摆在首位,任何一所高校都齐备“两课”师资与条件与相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工队伍。为了应对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配备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其中诚信就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访谈,多数用人单位对一般高校都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的就业诚信教育是认可的,也认为有其必要。但是认为其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毫不隐讳地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及“商业主义的利害打算”逐步演变为支配当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原理,高校德育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存在着理论的完备性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而且其目的又被当前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严重地肢解和异化。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诚信缺乏更深层次的原因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间,这些颇受生活煎熬的大学毕业生的父母们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子女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留一手”、“自保”、“不吃亏”,只求出人头地,忽视了诚信教育的养成。

(三)用人单位招聘目的的盲目缺失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致使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历年积压,再加上湖南省属中部地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较为缓慢,没有足够的职位满足省内高校毕业生历年工作岗位积累的需求。而恰恰是这种不对称的人力资源结构,助长了许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招聘目的盲目缺失。从访谈“关于就业诚信教育,您认为用人单位自身出现了哪些问题?”结果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材料与面试过程中刻意伪造与用人单位自身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一是用人单位招聘条件天花乱坠,“高标准、低岗位”不符实际,毕业生不得不巧立名目;二是部分用人单位自身招聘的目的存在欺诈行为。有的去高校招聘只是提高知名度,整沓简历投入垃圾筒,让人心寒。三是部分用人单位用人过程中失信。有的用人单位往往在招聘时以优厚的工资待遇或工作条件作为吸引人才的手段,但是一旦学生到岗,用人单位又会以各种借口削减工资待遇。甚至,还有些用人单位,盯住大学毕业生的廉价劳动力市场,无视劳动法,以实习为由,每三个月换一批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就业市场的恶化。

(四)高校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模糊

高校毕业生经过大学期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心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其自身仍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引起自身价值取向的错误偏差。从对“您所接触到的省内大学生的职商(CQ)如何?”的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表示当前大学生的职商一般。究其原因有:一是大学毕业生未能把高校所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价值观相融合;二是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太大,有为数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急于求成,在就业材料准备与面试、签约时过于草率从事,没有从职业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待择业与签约;三是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自身心理的变化扭曲,造成职业价值观的模糊。有的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在利益心的趋动下,对想要从事的职业未来发展走势没有很好的判断,导致社会责任感与诚信缺失。还有的毕业生,家境一般,迫切希望早日就业,而在就业过程中,又饱受他人具有良好“人脉关系”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失信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教育措施

(一)打造一支诚信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

为了提高湖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准入水平,促进诚信就业,避免就业过程中的失信现象,高等院校应该主动承担起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任务,加强诚信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高等院校要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功能健全的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全力以赴开展毕业生诚信就业教育工作。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需力求专业化、正规化,不断提高本门课程的专兼职教师素质。一方面,大学生诚信就业课程教育的专业教师、就业处专职人员必须具有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指导师资格。另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聘请的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保障大学生诚信就业,避免盲目就业。

(二)加大高校学生诚信就业的教育力度

加强诚信就业教育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的诚信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湖南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指导课为主渠道,大力弘扬“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进一步增加诚信就业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无信不立”的思想观念。诚信不仅是高校学生重要的个人品质,也是将来立足社会、实现自身与社会价值的道德基石,它要求毕业生重约践诺,诚实守信,恪守道德规范,遵守公共规则。诚信就业教育要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为导向,既要强调职业发展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断加强职业发展和专业思想教育,强化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掌握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方法,能科学、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择业观念和择业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避免因盲目就业而导致失信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简历撰写、面试和权益保护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以减少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对此,湖南高校要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做到“课堂与课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把诚信就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构建高校诚信就业评价奖惩机制

众所周知,诚信得不到认可和表扬,失信得不到惩罚和追究,这种是非颠倒的状况若不及时纠正和制止,根据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定律,将有可能导致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普遍下降,诚信行为逐步退化,进而使得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受到影响,损害社会公平。因此,面对在全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做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教育,湖南高校必须积极利用“新干线”,构建高校诚信就业评价奖惩机制。一方面,建立全面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将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所有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逐一录入到诚信就业系统中,并向用人单位开放,从源头上杜绝就业失信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对毕业生诚信就业实行奖惩制。对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填写各项信息记录的毕业生进行表扬奖励;对存在就业诚信问题的毕业生,将不良记录录入到“新干线”平台中的诚信就业系统,将违约率作为惩罚毕业生本人和考核评价学院就业工作的一项硬性指标(此项工作需要省教育厅的支持)。同时,要规范管理《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发放与补发。在补发时限上作出明确规定,对于重新签约的毕业生一定要出具原用人单位同意解除协议的证明或“见报遗失证明”,方可补发,并在补发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标出“补发”字样,并注明原因,以此避免毕业生发生失信行为。

综上,湖南省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教育是个系统工作,对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院及学生个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各方面力量,还需从政府、用人单位、家庭等层寻求加大诚信就业的教育的力量与合作,以便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1](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2]邵妍,王永明.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

[3]宋晓会.当前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职业,2012,(21).

[4]赵建勇.浅议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诚信就业问题[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

[5]王林.加强诚信就业教育,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稳定[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6]费洪根.毕业生应聘材料失真与诚信就业教育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诚信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