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现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机体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广泛皮肤黏膜以及内脏出血,可因严重内脏与颅内出血而危及患儿生命[1-2],积极临床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科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ITP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78例首次发病的ITP患儿;其中男31例,女47例;发病年龄<1岁12例,1~3岁37例,4~7岁21例,8~13岁8例;发病前1~3周病毒感染史者46例,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水痘等,预防接种史者12例。患儿中出血71例,其中皮肤瘀点瘀斑63例,外伤后局部皮肤出血8例,7例无明显出血。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除外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地塞米松 0.5~1 mg/(kg·d),3 d后改成口服泼尼松 1.5~2.0 mg/(kg·d),分3次服用,依据患儿病情与血小板上升情况给予维持剂量或缓慢减量,总疗程3~4周,同时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钙片以及防治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kg·d),连用 5 d,或者 1 g/(kg·d),连用 2 d[3]。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出血症状消失,至少持续3个月;良效:患儿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9/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基本无出血或出血消失,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症状有所改善,至少持续2周;无效:患儿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11,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血小板检测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及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血小板检测情况比较(d,±s)
表2 两组患儿血小板检测情况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 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对照组 38 4.3±1.2 10.4±3.5观察组 40 1.6±0.8a 4.8±2.1a
儿童ITP主要是短期内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并出现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与机体产生自身血小板抗体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有关;因此,长期以来,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ITP首选药物,但因其存在疗程长、剂量大、副作用明显、停药易复发及某些患儿使用受限等缺点,人们一直在探讨一种可靠、快速及疗效持久的疗法。近年来,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成为了探讨热点之一,特别是重症ITP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二者联合可产生协同作用,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机体免疫活性而减少抗体产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降低出血倾向[5];丙种球蛋白能抑制组织巨噬Fc受体结合被抗体包裹的血小板而减少清除致敏血小板,干扰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干扰细胞动力系统及补体活性,调节T细胞及B细胞活性而提供特异性抗体[6];从而达到减少血小板破坏及升高血小板计数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上升时间、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可见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ITP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蒋慧珍.激素联合丙球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安徽医药,2006,10(9):708.
[2]张明辉,张立新,张彬,等.他莫昔芬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3):142-143.
[3]林云碧.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26):77.
[4]郑晓敏,杨亚龙,张晓春.183例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3):279.
[5]杨丽君.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00,11(6):28.
[6]方炳木,刘英,李琳洁,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