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冰 王彬 高园园 张凤英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
对王皓接发球技术特点分析
孙雪冰 王彬 高园园 张凤英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
为分析王皓接发球技术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三段统计法,对王皓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个大赛上的接发球技战术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直拍横打已成为王皓在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正手攻球也有明显提高。如果能在接发球技术上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将为王皓先进技术打法谱写新的篇章。通过此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王皓以及中国乒乓球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以供借鉴。
乒乓球 接发球 接抢段 直拍横打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引领着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潮流,在这项运动中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有许多优秀运动员,男队主力王皓,隐隐成为球迷最寄予厚望,也是当今直拍用得最好的一个球员之一,成为直拍横打技术的代表。通过对2009~2012年比较具有代表性比赛的借鉴分析发现王皓的直拍横打和正手攻球技术提高显著,台内控制球技术也有长足进步。王皓的发球能力、运用横打技术抢攻的节奏、对来球判断的准确性、扣杀高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本文针对王皓的接发球技术进行分析,以王皓2009~2012年多场重大比赛的录像作为研究资料,通过分析根据他在接发球技术上的特点,提出改进提高的意见和建议,即对自己的乒乓球技术起到促进作用,也为我国青少年儿童训练提供参考。
对王皓2009~2012年科威特公开赛、卡塔尔公开赛、鹿特丹世乒赛三场重大比赛接发球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接发球技术相关的论文。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实战录像对王皓接发球技术进行细致分析与研究。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王皓面对不同旋转,落点的来球进行接发球的变化规律等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1.2.4 三段统计法
2009年科威特公开赛,马龙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王皓以摆短接发球为主,其次是横打、正手拉、挑球。这场比赛中,马龙共发了58个球,王皓32个用摆短接,这场比赛中王皓直拍横打直接得分6分,正手攻球直接得分2分。
通过观察分析2009年科威特公开赛王皓的比赛录像,结果表明:发球是马龙的强项。从以上技术统计说明马龙之所以凸显发球技术优于王皓,就是王皓的发球威胁不如马龙,接球得分率最高达到54.6%,在接发球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表2、3)
在2010年卡塔尔公开赛中王皓以摆短来控制柳承敏的发球,多次通过压反手再摆正手压制柳承敏的正手攻和侧身拉。
从比赛录像上观察,2010年卡塔尔公开赛以前经常看到王皓直拍横打后被柳承敏从容侧身反拉而陷入被动局面的场合。2010年卡塔尔公开赛上王皓直拍横打线路变化较丰富,横打技术运用效果明显好于以往比赛,从而成为了主要的得分手段。2010年卡塔尔公开赛接发球控制表现出较为有效的控制对方抢攻,同时为本方接球后抢攻创造出更多机会,成为柳承敏的有力战术。(如表4)
通过2011鹿特丹世乒赛我们可以看出,王皓和张继科的水平相当。王皓接发球时采用摆短、横打和挑打。这场比赛中张继科共发出45个球,王皓摆短25次。从表7可以看出王皓接发球应用直拍横打得分率比较高,已形成主打技术和特色。
表1 单打比赛三段技术评估标准
表2 2009年科威特公开赛王皓VS马龙接发球技术统计
表3 2009年科威特公开赛王皓VS马龙接抢段各项得分率、使用率比较(%)
表4 2010年卡塔尔公开赛王皓VS柳承敏接发球技术统计
表5 2010年卡塔尔公开赛王皓VS柳承敏接抢段各项得分率、使用率比较(%)
表6 2011鹿特丹世乒赛王皓VS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统计
表7 2011鹿特丹世乒赛王皓VS张继科接抢段各项得分率、使用率比较(%)
表8 王皓近期大赛接抢段的得分率、使用率比较(%)
从表8可以看出,王皓得分率和使用率都达到优秀,说明他技战术具备相当的实力。从录像中观察,王皓抢攻的意识比较强。如果在强阶段接发球技术在提高一步,王皓的成就会更优秀。
(1)发球威胁不够,接发球尚有很大提升空间;(2)直拍横打运用较多,但是失误率还是比较高;(3)正手力量凶狠性稍微欠缺。王皓抢攻的意识比较强。王皓正手抢位、抢冲的动作不是很大,重心及腰、腿的配合很好,但力量稍欠缺,因而凶狠性差一些;(4)攻防转换失误较多,线路,落点需要进一步提高。
(1)提高发球质量。王皓发出的球旋转变化较多,但质量一般,还经常会误发正手长球,给对手直接正手抢攻的机会,所以在发球上要多加反思,加强发球旋转。线路、落点的变化,可结合发对手中路球,以达到扰乱对手的目的;(2)提高中路摆短技术。王皓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比赛时,每局总有一个接发球失误,尤其是中路摆短技术,经常接高球,给对方抢攻机会,究其原因一是对旋转判断不清;二是对自身摆短要求过高。因此,要减少失误,在平时须多加练习;(3)增加正手搏杀球比率。王皓过分依赖反手横打技术,在一些球的处理上缺少正手的搏杀球。对于既可发力又可不发力的球,通常采取保守打法,因此,要适度增加其正手搏杀球的比率;(4)在接台内转与不转短球时,应多增加拧拉回接,与摆短、挑打有机配合作用,不能单一的依赖于某一种接发球技术,应对对方发急长球时不能急于追赶节奏。主动发力,增加球的旋转和落点,有利破坏对方发球抢攻意图,创造反攻时机。
[1]李宇星.48届世乒赛男子优秀运动员技术特征及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87-89.
[2]王丽娜,王艳.第28届奥运会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体育,2005(3):36-37.
[3]张陶陶.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
[4]李今亮.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33.
[5]李广海,孙雷.浅析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的运用——以马琳接发球技术为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
[6]鲁婷婷,闫振龙.第49届世乒赛团体决赛直拍比赛的技战术分析——兼谈直拍进攻打法的发展趋势[J].辽林体育科技,2009.
[7]郝哲,蔡学玲,郝玉娇,等.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58-260.
G846
A
2095-2813(2013)04(a)-0044-02
吴焕群,张晓蓬两位老师对单打比赛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三段技术评估标准(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