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小记

2013-05-30 05:01姜燕
参花(上) 2013年4期
关键词:礼乐古琴

姜燕

摘要:现今社会中,纷繁嘈杂,奔波忙碌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如何收心,古琴借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虽有部分人在其中装神弄鬼,却真正有大批人将精神回归,寄托于琴上。他们崇尚自然,崇尚静逸,把古琴作为了自娱自乐的乐器。

关键词:古琴;礼乐;儒士

[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琴,古代专指古琴。礼乐的至高乐器,古代儒士的才德“琴棋书画”中,琴属首位。凡鼓琴者必是修养较高之人。“士无故不撤琴”表明了琴在古代文人中的崇高地位。而琴也是文人雅士情意之间的传递工具。无论是孔子不得志时的《龟山操》,亦或是不愿与鄙夫为伍的《猗兰操》,无不渗透着古代文人丰厚的思想情感。琴,成了文人雅士传递内心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

现存最早的《流水》曲谱见载于明代初期朱权的《神奇秘谱》。其后刊载有《流水》一曲的琴谱多达三十余种。其中又以《天闻阁琴谱》中所载的川派琴家张孔山的《流水》最为著名。1977年8月22日,由著名琴家管平湖演奏的琴曲《流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升空。如今,《流水》依旧随同人类其他的文明一起,向宇宙万物传达着人类智慧的声音,也在寻求着属于自己的知音。

壬辰年盛夏,终于习得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古琴名曲《流水》,内心倍感激动,之余亦有惶恐,不知自己能否驾驭此圣曲。闲暇时翻阅《琴史》,借古人之心境解现今之名曲。

子期与伯牙之间的知音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朱长文《琴史》中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之。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关于伯牙的一则小故事,或许可以得出古琴的魅力所在。“尝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神妙寂寞之情未能得也。”成连日:“吾虽传曲,未能移人之情,吾师方子春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与子共事之乎。”乃共至东海,上蓬莱山,留伯牙日:“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荀日不返。牙心悲,延颈四望,寂寞无人,徒闻海水汹涌,群鸟悲鸣,仰天叹日:“先生亦以无师矣,盖将移我情乎?”乃援琴而作《水仙》之操。荀卿尝曰:“伯牙鼓琴,六马仰秣。”鸟兽犹感之,况于人乎?伯牙被成连留在东海蓬莱岛上,四周寂寞无人,“徒闻海水汹涌,群鸟悲鸣”,得到外物的触动,伯牙有感而发,创作《水仙操》,因此中国古代传统的“移情”需要通过外物来唤起人的情感,并以物来表现,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不得不说明琴乐在最初的阶段,就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意识到艺术的至高境界应该是人、宇宙万物高度和谐为一的综合交融的艺术。

现今社会中,纷繁嘈杂,奔波忙碌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如何收心,古琴借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虽有部分人在其中装神弄鬼,却真正有大批人将精神回归,寄托于琴上。他们崇尚自然,崇尚静逸,把古琴作为了自娱自乐的乐器。

除了“文人琴”,更甚者是“艺人琴”,如今,尚处在主攻技巧方面,如同“师襄之学,徒知其音;圣人之学,必得其意。”孔子学琴于师襄,十日不进,师襄子曰:今子于琴己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己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己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己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有间……有间……有间……有间之间,看到的是孔子的进步,看不到的是孔子不断的联系。在络绎的琴声中,在不断的付出中,由曲至数,由意至人,文王的面容、文王的神情逐一显现,由模糊到清晰。伴随整个过程的,惟有不绝的琴音,以及孔子永不言弃的叩问。

在“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中,孔子给我们总结了学习古琴,乃至学习艺术的几个阶段。

习其曲,即将琴曲弹得熟练;得其数,是在熟练的基础上对琴曲的音乐内涵有了一定的感知;得其志,即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领悟到了某种音乐实质;得其为人,即从琴曲中感悟到了音乐的蕴涵。在整个教授的过程中,师襄子并未告诉孔子他所习琴曲的“内容”,但孔子经过自己的练习与体验,看到了一个“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的“人”,感悟到了这曲子表现的就是“文王”。也许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曲”、“数”、“志”三种不同的感知深度以及“人”的体悟,就是对琴曲的音乐从表层的乐音到“弦外之音”的理解,再到从这种理解深化为某一个具体人的形象进行联想的生动刻画。

流水的形态有百千种,时而浩荡,时而湍急,时而缓流,时而激涌,或吾将不遗余力,愿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

猜你喜欢
礼乐古琴
古琴艺术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从班固的礼乐观看汉代乐论思想的重建——以《汉书·礼乐志》为例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