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凤姣
天目山,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的名字。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称,名曰天目”,在人们的想象中,它们宛如双眸仰望苍穹,因而得名。
而我却觉得,它是一双天的眼睛,默默俯视大地,看尽世事沧桑、人问更替,过滤了一切浮华尘嚣,只剩下淡泊、宁静、空灵、自然。否则,怎会有天目山这样美丽的清凉世界?
然后,我还知道了它另一个名字:浮玉。这样美好的一个名字,让人联想起镶嵌在江南大地上的一块碧玉。
天目山,因这两个名字,让我神往已久。
我们来到天目山的时候已经是初冬了,在山脚下看到色彩斑斓的山坡,那种颜色,便是最美妙的画笔也无法描摹一二。
而禅源寺便在这色彩斑斓的油画里,静静地对游人开放。倚在大殿前的栏杆上,看眼前黄墙绿瓦、飞檐斗拱,四处层林尽染,那种静谧、悠远的意境,引人无限遐思。
于是陶醉地对友人说,如果能够在这里出家,从此远离红尘,那该多好。可惜,我们只是过客,从何处来,还要回何处去。只是站在这里片刻,默默感受那种绝尘的清静,就已经是一种享受。
没有听到钟声和梵唱,可是我心里的钟声正悠悠响起,久久回荡。
走在山间,拾级而上,瞬间跌入一片绿色的海洋。满目苍翠,数不清的野生植物跃入眼帘,枝干粗大、高耸入云。
听闻这里有中生代遗留下来的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有享有“大树王”美誉的柳杉,有号称“冲天树”的金钱松,有被称为“地球独生子”的天目铁木,还有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珍稀濒危植物……
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见证了地球的变迁,那些古老的植物们,依旧在世人眼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因着它们的繁密,保护了许多国家珍稀动物,还有数不清的生物物种。
一座天目山,一个大树王国,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宝库”,它留给后人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
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扑面而来的山野清风,所有的烦躁都被抚平,我们的呼吸变得舒缓而平静。
在莲台上摆出打坐的姿势,双掌合十,闭上眼睛,仿佛有观音菩萨的杨枝净水流过心田,一点点滋润。
抬眼看长长的山道,仿佛走不到底,想起昔日进山参禅修道的人,每天不知道要在这山道上走多少来回,他们的身影隐没在漫山遍野的树影里,天人合一。
一路走,一路听风声鸟语,一路想,我们脚下曾有昭明太子萧统、李白、白居易、苏轼、乾隆踏过的足迹。他们也曾在这大树的王国里,把自己变成一个渺小的、自然的生灵。
是否,有一种朝圣般的心情,虔诚的、感恩的,感谢上苍留给大地这些美妙的自然风韵?
想要拥抱那些大树,聆听它们脉络里流动的历史回音,感受它们经久不息的蓬勃生机。听树叶低语,告诉我们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当最后,我们看到那株享有“大树王”美誉的柳杉时,心,却在刹那间失落了。那株胸径2,33米的大树,被乾隆皇帝的玉带围过,因为沾了“龙气”,便被愚昧的百姓当作灵丹妙药,剥去树皮,终于枯死了。
我想,树是有魂魄的,它必不甘。可是,它只能默默地承受,默默地让生命从身体里流失。
我抬头望天,你落在天目山上的双眼,可曾看到世人在残害这美好的生命?可曾听到大树王的饮泣?
天之目,世世代代看着人间,看着这座山,看着春夏秋冬的交替。它见证世人的善良仁慈,也见证世人的贪婪自私。
而那些树,那些钟天地之灵气的树,它们只想守护这座山,守护山里的每只小鸟、每只昆虫、每只动物。它们仰首向天,向天张开双臂,吐纳纯净的气息。
天目山,我们看到你自然的眼,看到你茂盛的树。愿这双眼,永远带着恬静的笑容,俯看人间;愿这个树的王国,永远郁郁葱葱、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