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渝
2013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十周年纪念日。没有一个国家为这个纪念日作隆重的怀旧活动,包括战争当事国美国和英国。倒是这一天前后几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连串爆炸袭击,数百人死伤的血淋淋场面,重新让世人把目光投注于满目疮痍的伊拉克,唤醒了人们沉睡的记忆,追忆那些人与事。
要怪就怪克里
我们把镜头先打给克里,因为克里不仅是当年唯一能够阻止布什大兴单边主义之道的中坚人物,也是避免美国自由主义全面失守于新保守主义的核心人物。
但他没有做到。
3月20日,刚从卸任的希拉里手中接过国务卿之接力棒的美国参议员约翰·福布斯·克里,陪同总统奥巴马,在这一特殊之日,低调来到以色列,开展了对以色列、约旦等国的“中东首访”,这也是奥巴马连任总统以来的首访。
民主党总统奥巴马的连任首访,绕过了前共和党总统小布什的战争遗产伊拉克,但克里不能绕过。
克里国务卿24日“突然现身于”伊拉克,尔后又“突然现身于”阿富汗,这些本是计划中的外访,但伊阿安全局势等因素,造成了不会提前预告的“突然访问”。
克里在与马利基总理会晤时说,如果伊拉克希望在叙利亚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必须加强对伊朗飞机的检查。
在老布什发动海湾战争和小布什对伊“反恐战争”之前,逊尼派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是伊朗的宿敌,两伊战争断断续续一直打个不停。那时,伊朗是美国的“敌人”,但萨达姆的伊拉克却是美国的中东友国。
老布什打的海湾战争,被美国杰克逊主义者认为打得“很不好”,因为萨达姆还在台上。美国杰克逊主义者信奉麦克阿瑟的名言:“除了胜利,别无他求。”小布什替父亲做了彻底的杰克逊主义者,2003年3月20日,美国的巡航导弹落在巴格达城里,之后,包括萨达姆两儿子在内,萨达姆们要么被绞死,要么被乱枪打死。
但“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由逊尼派主政改色为什叶派,宗教共同体认同令战后伊拉克继续与美国宿敌伊朗靠拢。
如果当年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标是伊朗,是想在伊朗周边构筑跨波斯海湾的包围圈,那么今天看来令约五千美军士兵死亡、数万人受伤的伊拉克战争,其结果正好适得其反。夹在叙利亚与伊朗之间狭长的伊拉克飞地,成了伊朗势力西扩的黄金走廊。
2005年11月30日,布什总统在海军学院作了“在伊拉克胜利的国家战略”的演讲。2003年大胜的喜悦,已经开始被美军不断伤亡的报道和国内怀疑主义及反战主义所冲淡。
布什大声疾呼:“我们决不把伊拉克交给恐怖分子。”“除了完全取胜,我是不会罢休的。”“只要我一天是美国总司令,美国就一天不会在自杀汽车和刺客面前转身逃跑。”
身为民主党参议员、并在2004年与布什角逐总统竞选战中败阵的克里,依然对伊战如何收场持不甚明朗的态度。
克里说:“只要我一天是美国参议员,我就一天会支持美国军队。”他批评布什故意把民主党人和政府的辩论性质歪曲。第一,民主党决不是不要美国在伊拉克胜利,美国军队并不属于总统或共和党,而属于美国人民。所有美国人都时刻为前线的美军着想。第二,民主党并没有要求政府宣布具体的撤军时间表,而是希望看到通向胜利的大致进程。
他引了伊拉克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话:美军在伊拉克的大量兵员正是刺激抗美实力增长的因素。他指出,布什讲话中也偷偷地承认了这点,暗示要减少美军的公开活动,多让伊拉克军队出面。 克里说,最近伊拉克民意调查,45%的人认为杀害美军是正当行径,80%要求美军从伊拉克撤退。
“把伊拉克交还给伊拉克人”,正是奥巴马从伊拉克撤军的主体思想。与越战“光荣的撤退”相似,美军撤离巴格达时,没有一路相送的十里市民。“在一个静悄悄的夜晚,他们跑回去了。”一位伊拉克博客写手如是说。
战争之耻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把美国称为“不可或缺的国家”,美国的单边主义兴起,或与美国的“例外主义思维”直接有关。美国可以在威尔逊主义旗帜下输出美国价值,也可以杰克逊主义招牌下,为了战争之胜利,不择手段。
2005年连任成功的布什的内阁安排,成了伊战胜利的“分赃大会”,所有在伊战出过力的新保守主义核心人物,都分封高官。一直扬言把联合国大楼炸平的博尔顿居然强行获得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任命,令世人错愕。
除了虐囚门,什么丑闻被人们错过了呢?
2005年11月,意大利媒体披露了美国在伊拉克使用了《常规武器公约》中所明文禁止的化学武器白磷弹。白磷弹能造成瞬间大面积剧烈燃烧,白磷弹所到之处,受袭之地将埋葬于一片死亡之火光,受袭之人瞬间化成一顿白骨。美国虽然加入《化学武器公约》,但不是《常规武器公约》第三款签约国。《常规武器公约》第三款禁止使用的化学武器名单中白磷弹赫然在列,但《化学武器公约》并没有明确规定白磷弹属于受禁止的化学武器,从法理层面上看,美国确实没有违反它所签署的国际公约。但这种被美军辩称为用于夜间作战的燃烧弹的白磷弹背后,却是与美国三年前念兹在兹的发动伊战理由之一的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有着令人伤痛的联系。
同年11月30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称,驻伊美军花钱买通伊拉克地方媒体,操纵新闻报道来打造美国形象工程。五角大楼称“物质刺激”是地方媒体之举,只不过是“信息战”中可以合理使用的一种手段。既然美军把操纵新闻的合理性押在了“信息战”上,就引起下一个命题,信息战是不是任由无限制使用,或应在何时何地为何目的而使用?
自布什总统在2003年5月2日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宣布“取得了对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以来,驻伊美军已经不再是临战时期或战争时期的战争部队,而是和平时期的和平之师,早已经失去了临战时期或战争时期可以启用信息战的合法基础,原因很简单,美军“信息战”的枪口怎么能对准处在和平时期的伊拉克普通民众呢?
“笨蛋,那是石油问题!”
民主党克林顿制胜挟海湾战争之势的老布什的,是一句至今流传于世的名言:“笨蛋,那是经济问题!”
伊战期间在舆论与实战中冲锋陷阵的,有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有副总统切尼。现在没有人怀疑他们及布什家族背后庞大的石油背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25日刊文聚焦参与10年前伊拉克战争的人,揭示了一个赤裸裸的真相: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石油巨头凯旋的石油战争。
文中说,2003年美军侵略伊拉克之前,伊拉克本土石油工业完全国有化,且接近于西方石油公司。而10年后大部分已经被私有化,且完全由外国公司主导。从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到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西方最大的石油公司已经在伊拉克设立门店,此外还包括哈里伯顿(Halliburton)在内的大量美国石油服务公司。该公司在2000年成为布什总统的竞选伙伴前由副总统切尼打理。
CNN继续报道称,美国军事和政治领军人物在侵略伊拉克后的证词已经表明,石油并非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目标,但却是最核心的。前美国中央司令部长官、在伊拉克的军事指挥Gen.JohnAbizaid表示,当然这是关于石油的,我们真的无法否认。
前美联储(FED)主席格林斯潘在回忆录中说到,因政治原因我不便承认人人都知道的那件事:即伊拉克战争主要是关于石油,这让我哀伤。现任国防部长哈格尔在2007年说了同样的话:“人们说我们并非为石油而战,但我们当然是。”
然而,不容否认,随着美国国内页岩油气开发技术的进步,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美国石油外部需求,改为北美市场和南美及加勒比石油市场,中东石油战略地位也开始下降。
现实主义大家亨利·基辛格曾言:谁控制了中东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今天看来,已经有点危言耸听了。
重温加尔通的预言
约翰·加尔通可不是小人物,就是他,曾成功预言过美国要遭到“9·11”恐怖袭击。身为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甘地奖获得者的他,2005又放出“狂言”,断言美国这个帝国将于2020年崩溃。
加尔通所说的崩溃,或只止于帝国体系的崩溃。
美国民主党的沉沦及共和党保守势力的分化,已经不能产生以往那种由政党轮替的刺激而勃发的参政激情。
伊拉克战争并没有让美国在世界面前树立“成王”的形象,包括在阿富汗的战争,因为最终的结果,没有一个“败寇”可以对美国单边主义下的战争负责。美国的伊战之痛,对于美国之未来走向是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