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工人的召唤

2013-05-30 18:12李北方
南风窗 2013年5期
关键词:打工者工人农民工

李北方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吕途 著

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版

谁是新工人?理论界在追问这个既是社会结构的也是理论的问题,《南风窗》也在2012年参与了讨论。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本书,它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或更准确地说,本书要回答的不仅是“谁是新工人”这个问题,它要回答的问题还包括:“新工人是什么样的”。

本书的作者吕途是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她的工作就是与新工人群体打交道,在某种程度上她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员。这种身份决定了她的视角和工作方式,作者主要以白描的和直接记录的方式呈现下了新工人的生存现状:工作与流动的情况、居住条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等等。它也记录了新工人的思考和困惑:对未来的预期,对自由、公平、道德等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结构中自身境况的反思,等等。

这种写法使整本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节和访谈笔录,各种细节间可能经常是缺乏逻辑联系的,是显得杂乱的,但它无疑将为未来留下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了解这个群体的第一手的鲜活素材。通过阅读全书,读者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这个时代的新工人群体的轮廓性印象。作者把自己淹没在自己的研究对象当中,在转述的时候,她是隐形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作者也会跳出来说话,为了她的研究对象说话,这个时候她像是在为自己或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与人争辩。

作者为研究对象说话的表现之一就是坚持对“新工人”这个命名的使用。本书说的新工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民工或者打工者,作者可以接受“打工者”这个用法,却坚决拒绝“农民工”这个称谓。这是因为作者希望通过命名的改变来为这个群体争取应得的权益—他们是工人,不是季节性进城打短工补贴家用的农民,因此国家的政策必须将他们当作工人对待,让他们获得在工业生产中、在城市中安居并进行再生产的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命名的改变也是为了打消一些人对新工人还能回到农村的幻象,作者告诉他们,农村不过是个遥远的故乡,是个可能的养老院而已。

作者还拒绝“农民工子女”和“流动儿童”的说法,拒绝前者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拒绝后者是因为这会传递一种他们将永远流动下去的感觉。作者的这种敏感鲜明地体现了她与研究对象的血脉相连的感情。

为研究对象说话,并不代表作者无保留地对研究对象表示赞同,她对一些现象表示了明显的忧虑,比如新工人子女深受电视上的消费主义文化影响,比如一些打工者表现出的对不公平的漠然。有的打工者认为,可以理解老板的剥削和苛刻,如果他是老板,也会这么做。这个时候,作者显然是不能同意的,她反驳他们: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被人欺压和欺压别人这两条路,一个更公平的社会是可能的。在很多章节的结尾,作者都引用了新工人文化的代表作品,借助这些作品展望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本书的题目中使用了“迷失”和“崛起”这两个词,但客观地说,书的内容更多表现的是新工人群体迷失的一面。没错,新工人是个庞大的群体,但他们是分化的、片段的、迷糊的,他们在事实上构成了一个新的阶级,而且在某些人的思想里也生长出了朴素的主体意识,但总体上远未达到自为的阶段。崛起的目标还显得遥远。

但正如汪晖教授在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所说的,20世纪中国阶级政治的兴起是一个合力的结果,政党政治和知识分子的参与起到了跟工人自身同等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视角来看,本书可以视为对新工人的崛起的召唤,它通过召唤一种新的文化和政治意识而加入了新的阶级政治回归和发展的进程。

猜你喜欢
打工者工人农民工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无主”打工者受伤谁担责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靠违法手段获利的打工者没有生存空间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2015年打工愿景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