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新兴政权的民生挑战

2013-05-30 17:07张楚楚
南风窗 2013年5期
关键词:突尼斯利比亚政权

张楚楚

中东动荡爆发至今已两年多,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新兴政权仍寝食难安,困难重重。许多人谈论民主的重要性,的确,在财富分配的意义上,民生环境的改善仰赖于民主建设。但当一些政权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未能解决与全球市场的关系,无法从财富增量上解决庞大失业青壮年人口的安置问题时,仓促扩大政治参与,政客承诺无法实现,容易引起政治虚无主义和“圣战”型动荡。而只有民生问题得到缓解,才能与草创的民主机制相携前进。

突尼斯渴求就业灵丹

自锡勒亚奈省大罢工至前不久反对派领袖遭暗杀引起的街头抗议,连月来,突尼斯民间要求杰巴利总理下台的呼声高涨,示威者与政府军冲突不断,迄今已造成数百人死伤。而杰巴利所承诺的组建一个无党派的“小型技术精英政府”作为今年下半年大选前过渡政府的方案,却遭到他本人担任第二号人物的伊斯兰复兴党的坚决反对;执政党甚至组织示威抗议总理对反对派妥协,要求“维护民选政府的合法性”。

民众为何不认可他们选出的政府?归根结底,民众的不满情绪主要源于失业问题,希望由一个专业而高效的政府来收拾经济烂摊子,而不是将内阁职位当作对政治革命家的犒赏。

引发2011年政治风暴的直接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突尼斯自独立后,主要通过出口能源和吸引海外投资带动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制造业和加工业未能得到政府的重视,每年新增岗位数量有限,而随着突尼斯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社会提供的优质岗位,工作期望值较高者往往待业在家,反之则会从事与所学专业关联甚少、技术含量极低、待遇较差的职业,成为不充分就业者。

革命风暴中,批判本·阿里政权最为严厉的伊斯兰复兴党向民众承诺,倘若该党执政,势必设法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伊斯兰复兴党领导的新政权并未有效遏制失业问题。数月前参与锡勒亚奈街头抗议的失业者曾抱怨道,革命前后,一切照旧,黎民百姓的日子并无起色。这也是总理本人丢开执政党,另成立“贤人委员会”以协助完成政府改组的苦衷所在。

埃及社保制度不合理

在开罗,面对解放广场和总统府外的大规模集会游行,初揽大权的穆尔西亦如坐针毡。从表面上看,埃及新一轮“人民革命”似乎是世俗派与宗教势力的权力斗争,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世俗派何以能迅速凝聚起经历了长期动荡的埃及民众?

事实上,参与解放广场万人游行的失业者、小商贩与民工并不关心谁主政。于他们而言,养家糊口和改善生活才是第一要务。下层民众之所以响应世俗反对派的号召,走上街头,加入抗议大军,并非其政治立场使然,而是为了宣泄对于经济萎靡不振和国民生活毫无起色的不满与绝望。

在中东区域,埃及并不算是贫穷国家。2012年,埃及的GDP达到2550亿美元,仅次于沙特、伊朗、阿联酋等少数中东国家。穆巴拉克下台前,埃及的人均GDP在22个阿拉伯国家中也能排进前十。然而,埃及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较大缺陷,以至于两极分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下层民众的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

20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萨达特总统着手改革埃及社保制度,初步建立起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保体系。穆巴拉克执政时期,基本沿用此保障制度。然而,此社会保障主要覆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等单位,无业人员及无固定职业者则往往由于缺乏投保资金,被排斥在社保制度之外,仅能享受部分免费医疗福利。另一方面,埃及过于重视社会福利,忽视社会救助,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多半用于向各社会阶层提供物价补贴等福利,而针对贫困人群的救助拨款严重不足。换言之,高收入人群是埃及社会保险最大的受益者,下层民众并未得到社会保险带来的实惠。这一问题在穆兄会旗下政党上台后,也未得到妥善解决(穆兄会依然垄断着下层救济渠道),对此失望者只能再度上街表达愤懑。

富国穷国,各有难念的经

2月17日是利比亚革命爆发两周年的纪念日。利比亚是世界第12大产油国,2011年石油出口额达到350亿美元,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但该国民生问题同样突出。

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石油财富分配极为不均,以的黎波里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获益较多,利用巨额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工业,并扩大就业。数十年之内,利比亚的西部地区焕然一新,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相比之下,卡扎菲由于担心东部各部族势力强盛之后会危及其统治,故而限制对东部地区的拨款,并一再推迟东部建设计划。班加西作为利比亚的第二大城市,市容市貌远不及的黎波里,甚至不如一些西部小镇,公路残破不堪,贫民窟随处可见。

利比亚临时政府建立之后,虽然设法恢复石油产量,但尚未改变“重西抑东”的政策,东西部贫富差距仍在扩大,当前,极端组织在班加西仍有不少支持者,原因就在于此。

与利比亚不同,也门是中东最为贫困的国家,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也门并未发现石油,主要的经济部门为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市场化进程缓慢。1984年,也门东部地区发现石油,此后,石油产量日益增加,尽管如此,也门总体上仍未脱贫致富。据去年世界银行统计,也门的贫困率高达52%,1200多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庞大的贫困人口游离于社会生活的边缘,朝不保夕,风餐露宿,成为也门动荡的隐患,也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大量无法通过正常途径维持生计的贫民,成为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拉拢对象,走上铤而走险的道路。

2011年以来的武装冲突使也门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许多输油管道受损,海外资本纷纷撤出,加剧了也门的贫困化。以哈迪为首的新政府尚未摆脱萨利赫政策的窠臼,工业生产仍然落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新兴政权的出路

革命狂潮过后,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与也门呈现经济熄火、民生凋敝的惨淡境况。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兴政权的领导人已决意改弦更张,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要务,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革设想与理念。譬如,突尼斯总理杰巴利去年曾表示,将竭力解决国家的均衡发展、失业、安全和恢复经济等问题,计划通过大力发展磷酸盐产业和旅游业等行业,拉动经济增长,吸收过剩的劳动力。与之相仿,穆尔西在竭力摆脱制宪困境之余提到,埃及将推出一系列新的项目,旨在吸引投资者,恢复和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

总体来看,目前中东新兴政权的改革计划尚存在较大不足。一方面,过于剧烈的政坛变动使政客们热衷于权力分配,无暇考虑长远的建设方针;另一方面,现有的改革计划大多未能触及核心问题,例如埃及政府尚无改革社保机制的打算,又如利比亚并无改“重西抑东”为“东西并重”政策的意向。在财富增量和财富分配两个层面,新兴政权都没能给出令失业者满意的答卷。

在外援方面,尽管2011年多维尔八国峰会曾表态愿向埃及和突尼斯提供逾200亿美元的援助,IMF也有意向埃及贷款48亿美元,但这些钱并不能即刻到位,有的附加了经济改革的条件,有的跟特定的政治进程挂钩,还有的要经历艰苦的谈判才能达成协议。去年6月穆尔西当选埃及总统后,卡塔尔两次援助埃及各25亿美元,才解了穆兄会燃眉之急。

历史经验证明,革命难,守成更难,破坏易,建设复难。席卷中东的革命浪潮虽暂告段落,然而新规则的确立充满了投机性和反复性。面临着“二次革命”的风险,能否切实改善民生环境,是新兴政权稳坐江山的关键,亦关乎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未来国运。

猜你喜欢
突尼斯利比亚政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