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体制走向终结?

2013-05-30 16:45方亮
南风窗 2013年1期
关键词:谢尔久科夫普京

方亮

2012年12月,普京用一场国情咨文和一场大型记者招待会拉开了俄罗斯年度政治总结季的序幕。尽管两场活动中普京依旧自信满满地列举政绩、展望未来,但外界大多聚焦于普京如何应对反对派挑战及经济发展减速等棘手问题。最具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列瓦达”甚至在两场活动后搞了“如果普京陷入弱势或突然离开,俄政治向何处去”的民意调查,引发媒体讨论。

以一系列大规模公民示威行动开启大幕的2012年,对于普京权力体系来说或会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普京及其体制很可能将走上一条完全区别于以往的运行轨道。

横亘的经济难题

此次记者会甫开始,普京就列举了大量“捷报”数字。他给出2012年1至10月俄GDP增长3.7%的数据,并强调尽管低于去年的4.3%,但它是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经济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取得的,仍足以为他国羡慕。此论显然难以服众,俄经济分析公司FBK专家伊戈尔·尼古拉耶夫就形象地评价道:“病人脸上的一点红晕并不意味着身体健康。”他分析称,俄经济只是在2012年头几个月增长较快,下半年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进入11月,几个主要的经济数据增长率均在1%上下,农业更是出现了7.4%的萎缩。他据此预判俄经济在2013年很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认为俄经济有放缓风险的人并不在少数,包括俄中央银行行长谢尔盖·伊格纳季耶夫在内的许多业内人士均持此论。这实际上反映了俄经济过去12年间“能源驱动”模式在美国页岩气革命、欧洲追求天然气来源多元化和多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难以为继。也正因为这样,在这一年中,无论普京还是梅德韦杰夫都在不同场合努力为俄罗斯招商引资,这实在是原有的资金来源枯竭后的无奈与尴尬。在国情咨文和记者会中普京多次重复反腐、打击离岸公司以及改善投资环境的问题。这个“三位一体”的问题组合,实际上是吸引投资的直接发力点,普京的重复与强调凸现了其对吸引资本的迫切。

即使不研究具体数字和领导人的表现,单从一些事实上也能看出俄在投资方面的窘迫。比如俄在武器研发方面越来越多地采用与别国联合研制的模式,这其中往往是俄罗斯负责技术而另一国负责提供资金。此外,专门负责俄军工产业的副总理罗戈津已决定从民间吸引资本来制造武器。俄极端落后的铁路系统急需大笔资金进行升级改造,不久前俄铁路部门甚至被迫提议“从养老基金中提取资金进行铁路改造”。

投资不振、经济发展疲软,这些显然让普京及其权力体系非常难受。因为自从俄罗斯民族在苏联后期开始寻求转型以来,经济发展状况历来是各体制合法性的第一来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开始,谋求提振经济发展;“青年改革派”的失败首先因为其经济改革未能带来他们承诺的经济发展;叶利钦在“青年改革派”和寡头之间的立场游走,则因为他无法满足社会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普京的成功则在极大程度上拜高涨的油气价格所赐,这为其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经济合法性。

如今油气价格虽未一跌到底,但其无法支持俄经济以过去那样的速度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普京对此早有意识,在2012年刚当选总统后就签署命令,要求国家在2016年之后退出大部分非资源性领域,意欲在经济发展上寻求新路。但从2012年的实践看,允许其手下第一心腹谢钦所控制的“俄罗斯石油”并购“秋林BP石油公司”从而制造一个超级石油巨企的普京未能释放明确的改弦更张信号。从整个2012年普京体制对俄罗斯的操盘来看,其调头趋势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梅德韦杰夫所称的“俄政治已经出现停滞现象”的判断。这一年中,该体制明显不如以往稳固,保守自由两翼对抗加剧,也曾传出部分体制内成员同反对派暗通款曲的传言。这些都是指向某种方向的信号。

普京反腐运动的实质

普京体制眼下的不稳固局面,并非单纯经济发展遇阻便可解释。其威权遭遇的基于即时社交网络的公民权利意识爆发也是普京的梦魇。这集中体现于近两年围绕两场选举而进行的系列大规模公民示威游行。如今,支持公民走上街头的动力大大衰减,因此出现了体制外反对派与公民运动的分流,但较为普遍的对现体制的不满并未消散。这从普京支持率的持续走低便可见一斑。虽然普京发起的反腐运动使其支持率得到支撑,但在缺少实质性变革举措以及中产阶级及网络一代力量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其越来越不被俄民众追捧的趋势难以改变。

针对公民权利意识的爆发,普京所发起的反腐运动便是一种回应。这场运动的高峰便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因腐败弊案下台,以及最新的“官员及其家人财产和支出申报”的法案。在记者会上,普京高调宣布,2012年俄已经处理了800多名腐败官员。但实际上,这场反腐运动的主体是俄政治高层,而非司法系统。更何况俄根本没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尽管普京在记者会上否认这一点。深谙反腐运动实质的记者们在记者会上将焦点指向谢尔久科夫和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询问普京是否将追究他们的腐败罪案。普京表示,正在对卢日科夫进行刑事调查,而对谢尔久科夫则一再强调在没有确定证据前不能冤枉好人。

但是,就在普京作出上述表态时,卢日科夫仍在国外逍遥生活,并在此后发表声明欲维护自己的名誉,指责普京身边的幕僚误导了普京。这让普京关于刑事调查的表态显得莫名其妙。而那位穿着睡衣出现在腐败弊案第一嫌疑人瓦西里耶娃家中的谢尔久科夫可谓涉案甚深,但直到现在都安然无恙,不得不让人怀疑普京反腐的诚意。据悉,普京早已密下指令,不得动谢尔久科夫。

这些都揭示了普京反腐运动的实质,其目的是保住当下权力体制。只要反腐不涉及体制骨架,则可全力进行。但若将谢尔久科夫这种权力体系核心成员投入监牢,则整个体系都会震动。从这个角度讲,俄政治学者明琴科发布的有关俄高层的判断是有道理的,普京虽位高权重,但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当下心腹集团,无法随意否认他们的利益。

普京无法改变的趋势

普京对体制内利益集团的呵护,与对体制外反对派的雷霆政策相辅相成。后者包括一系列带有维稳性质的法案的通过、震动全球的RIOT PUSSY案、对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内、乌达尔佐夫的调查和监禁,以及对州长直选等放开政治垄断举措的“稀释”。这些自然仍是维护体制的举措,但必须指出,普京对体制外反对派的打压已经无法突破法律底线,即使这些法律也都是符合当下体制的法律。

这是俄政治变革在过去20年中得到发展的明证。而这里面恰恰蕴藏着普京无法改变的趋势:拥有选票民主的俄罗斯民众可以通过大选来推翻普京经营的体制,而完全无需借助于暴力。这也是普京一再寻找经济和政治手段维护支持率以及公民示威虽然退潮但民意仍不可忽视的主要理由。

1996年,叶利钦放弃了建议他中止大选的保守派统领科尔扎科夫,转而投向了寡头阵营,用选举的手段继续居于体制之内。自那之后,俄告别了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套领导体制—赤色民主体制,迎来了第二套体制—寡头强力集团体制。第二套体制中,民主选举已经彻底无法被废除,所以该体制必须建立在高支持率的基础上,否则就会立即瓦解。普京的上台是叶利钦时代自由改革失败、高企的油气价格以及克格勃遗留力量的强大组织性一同促成的,这才有了普京的神话及其体制的屹立不倒。但是,恰恰是民主选举体系内蕴藏了普京体制终结或改弦更张的契机。普京眼下遭遇的挑战恰恰来自这里。

猜你喜欢
谢尔久科夫普京
“狙击手普京”
科夫·皇后镇:漂洋过海的离开
普京与秋田犬
狂吞30亿讨好情人,俄罗斯国防部长下台内幕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狗狗世界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
苏尔科夫与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