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19亿!这是“阿里系”今年“双11”促销日的全天成交额,相当于王府井百货3个季度销量的两倍!面对漂亮的数字,不断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连续熬夜、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狂刷网店,挤在一天之内,用一个可能掺水的‘低价,买了一大堆不那么需要的可能被浮夸宣传的东西,让供货商累疯、快递员忙疯、家人‘气疯?”
这些提问明显存在事实认定上的偏差。因为一些商品确实在“双11”低价销售、物美价廉,不然数量庞大的消费者不会逐年创下5200万、9.36亿、52亿、191亿直到350亿元的成交额。
但经常被忽略的是,“双11”实际上满足了众人的心理需求,提供的是精神产品。既然很可能退货,为什么还要买?因为宣传图片激起了美好想象,反正“双11”包邮,不如低成本尝试一下新货。有的商品降价幅度并不大,为什么抢购?因为大幅的促销宣传让人感觉它很便宜,让人有“占了便宜”的心理优势。为什么上一年抢购时后悔了,下一年还要抢购?因为大家都在忙着疯抢,抢购后可能占不了便宜,但如果不抢购便老觉得吃亏了,也显得不合潮流。
看,这就是“双11”的逻辑。它摆上一些低价销货的良品、用铺天盖地的宣传、营造一种众人蜂拥的情绪、故意卡住一个24小时的时间段、创造短暂但辉煌的狂欢。它激发了潜在消费,抑或只是将原有的需求集中到了一天释放?其实这并不重要。
消费者可能更享受这样一个过程:从海量的精美图片中挑选心仪的商品,反复研究质量、比对价格、百里挑一、优中选优,在一个热血时刻参与到一场浩大的群体活动中,以一个自己觉得得利的心理价位,优雅地点一下鼠标或按下手机键,豪买下自己精挑细选、期盼许久的一揽子商品,甚至在快递到来前的漫长等待中找到期盼的乐趣,品味成就感。
这是一场兼供精神粮食的节日。在一个精神粮食匮乏的时代,对其质量的指责恐怕难受认可了。 (戴玉)
11月14日晚的武汉国际时装周上,汉派服装抱团组成了“汉工场”进行首秀。模特身着设计大胆的半透服装走秀,现场还有“穿越”为主题的秀场表演。服装设计领域需要掀起更猛烈的中国风。
指希望通过爆料引关注的人,却往往被更火爆的爆料所掩盖,背负“永远上不了头条”的魔咒。一如汪峰,他宣布离婚的那天,王菲宣布离婚;他在演唱会上公开告白时,广州恒大夺得亚冠冠军;他如约发布新歌的这天,明星们接二连三宣布喜讯。鉴于种种不幸,网友们发起了“帮汪峰上头条”活动。
陕西铜川市一名小商贩因与城管执法人员发生口角,被巡查城管扔至距市区20公里外的山区无人管,无法回家。被曝光后,执法队员被停职检查,相关负责人向小贩赔礼道歉。城管五花八门的执法方式还有鲜花执法、微笑执法、围观执法、举牌执法、女神执法等等,既反映了管理的混乱,又暗示了城管的辛酸无奈。
网络新文体,句式为“对于××的人,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源于杨澜对钢琴家郎朗的采访:“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许多网友针对贫富差距、食品安全等问题,套用句式提出疑问。实际上,吃不饱饭的人也会有精神需求,网络用语亦有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