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平,张艳荣
(甘肃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落后、生态恶化等原因,丰富的资源难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人口素质低、经济贫困、环境恶劣等难题恶性循环,这使得在西北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5大自治区之一,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现辖银川、石嘴山等4个地级市,下属7个县级区、2个县级市、14个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和保安族等,其中,以回族居多。至201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30.135万人。汉族人口406.94万人,占宁夏地区总人口的64.58%;少数民族人口223.19万人,占35.42%,其中回族人口219.1万人,占34.77%。耕地资源和草地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比较贫乏。
宁夏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政策环境,积极发展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加。2005年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2010年达到了151.4亿元。其中,基础建设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5.8%,主要用于水利、道路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改进,促使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与农业总产值均有所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612.61亿元,2010年增至1689.6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从78.9亿元增至195.1亿元,增加了1.47倍。以上数据表明宁夏各县 (区)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业总产值的增加,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村环境差、农民生活难等问题,便利了农民的日常生活。
“十二五”期间,宁夏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加之宁夏大规模的移民区建设、招商引资厂区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收入增加幅度明显。2011年,除传统农业和牧业收入外,林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增加较快,兴庆区、利通区等7个县市区的农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出务工收入也大幅增加,2011年外出人均务工收入1412元,增长17%。此外,随着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推广、各种财政支农惠农补贴增加等,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速度加快。2011年宁夏全区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56.1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补贴、最低生活保障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获得的转移性收入201.1元,同比增长50.7元,增长33.7%。可以看出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011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大学及以上、高中和初中人数均有所上升,分别由3690人增至9152人,10934人增至12451人,27859人增至33654人。小学程度的人数和文盲比例均有下降,小学人数下降了2019人,下降为6.34%;文盲人口减少225924人,下降5.04个百分点。宁夏地区大力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逐年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作为各县 (区)农村投资的重点,重点实施“科教兴农”和“科技兴农”2大发展战略,宁夏地区农民受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宁夏地区重视规范村庄布局规划,围绕治理“五乱”(即粪土乱堆、柴草乱放、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并结合林果产业带建设。经常性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全新的生活理念、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道德风尚。2005年在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专门拨出3310万元用于农村农户改厕专项资金,4250万元用于农村沼气项目投资,至2010年,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沼气使用户数增加,用户数增加18%,均达到了总农户的半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6.62万座卫生厕所及35万户沼气使用户数的建设任务。
宁夏政府通过张榜、采用有线广播、电视、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公布村务事项,积极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使农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他们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和农村经济发展各方面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农村的财产及财务收支情况,计划生育指标,土地使用权流转,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等内容都能及时公布。村务公开的重点是农村的财务,主要是村级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财务制度情况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等。平罗县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县141个村中有9个村成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宁夏新农村建设结构中,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结构[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宁夏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包括人口、资源和农业生产等多个子系统。
研究区域地理范围。空间范围为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覆盖面积较广阔,各乡镇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各有差异。
研究时间。以2010年为基准年,研究时段为2010-2020年,时间步长为1年,规划期历时10年,期间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等各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反映这些变化。
新农村建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还涉及到人口、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2],新农村建设系统主要包括4个具体的子系统。生产发展子系统变量指标有总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均耕地占用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生活富裕变量指标有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乡风文明变量指标有劳动力文化程度、文教娱乐支出比重、生活污水排放量,村容整洁变量指标有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量。系统动力学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分为常数、变量函数和变量的初始值。模型中的初始值分别根据宁夏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专题数据等通过调试最终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由相关回归分析得到。
作者选用宁夏人口总量、农村人均纯收入为系统状态变量进行模拟,以2010年为仿真初年,对系统的模拟数值与实际数据进行误差分析[3]。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拟合度较好,所选各项指标误差较小,基本符合一致性要求,证明所建模型是可行的,可以比较准确的反应实际系统。
用新农村建设系统模型方程模拟宁夏2010-2020年期间新农村建设的可能情形,发现人地矛盾问题突出,城乡差距较大,农村空巢化现象增加,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缓慢,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条件和保障。宁夏耕地资源存量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北部黄河冲积平原的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黄土丘陵区。北部以水浇地为主,占32.1%,南部以旱地为主,占67.9%,旱涝保收的水浇地仅占耕地的8.1%,且以坡耕地为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部分耕地用作建设用地,加之国家基建、乡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建设、农村建房以及灾害毁地、退耕还草等原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10-2020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均拥有资源指标呈直线下降,10年间下降了200 m2,2020年仅为0.158 hm2(图1),农业资源供给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推动作用减弱。
表1 模型数值现实的可行性检验
图1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耕地面积的预测值
宁夏农业人口众多,农村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十分严重。1978年以来,由于国家对农村、农业政策的支持,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均有所增长。表2数据表明,假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目前经济环境发展,则2011-2020年,宁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较大。2011年,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差距为11327元,至2020年将扩大到2355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维持在25%左右,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速度仍比不上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速度,“三农”问题严峻。
宁夏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宁夏农村劳动力增长较快[4]。2000-2010年的10年间,农村劳动力增加了40.83万人,年均增长4%。2010年宁夏输出劳动力75万人,占宁夏总人口633人的11.85%。这10间输出的青年劳动力占的比重较大,2003年,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年龄为35.6岁,比1990年提高了7.1岁,年龄中位数为31.1岁,比1990年提高2.9岁,在全部劳动适龄人口中,16~39岁劳动力人口占61.53%。由图2可知,2020年末,宁夏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达925万人,比2010年多出505万人,增长45.41%,其中,青壮年劳动力增长30.2%。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留守群体,农村缺乏主要劳动力,农村经济难以发展。
表2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指标的预测值
图2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预测值
新农村建设之根本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其中“农民”问题更是关键,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目前宁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新技术和新知识。2010年农村文教娱乐支出仅占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农民人均总支出的6.5%。人均文化程度为7.08年,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看,小学程度占28.5%,初中程度占41.3%,高中程度占9%,中专程度占1%,大专及大专以上占1.7%。2020年,宁夏农民人均受教育水平上升为8.2年,与2011年相比,增加1.02年,高出全国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0.6年,但没有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9年)。表3数据表明宁夏文化、教育建设财政投资较少,农民娱乐活动欠缺,素质提升缓慢,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足。
表3 农民受教育程度及文教娱乐投资指标的预测值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产后劲不足[5]。2005年,全自治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14406万 t,2010年增加了33.2%,达到19187.7万 t。经模型预测得知2011-2020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仍将继续增加,至2020年排放量达到34039万 t,年间排放量增长率高达7.74%(图3)。宁夏自治区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落后,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没施,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污染了农村的水资源,同时由于宁夏水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致使境内的河流水污染严重,影响农民身心健康。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村工业发展较快,曾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大多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且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其对农村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乡镇企业141986个,2010年增长了9.25%,达到了 155408个。2020年工业废水未达标的排放量将达到1.48万 t,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污染严重。
图3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污水排放量预测值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生产发展、农民收入、科技教育、村庄整治、民主法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资源不断减少,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出现空巢化,以及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协调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政策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1]薛冰,张子龙,郭晓佳,等.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5):123-129.
[2]王其藩.高级系统动力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13-115.
[3]蔡国梁,涂文桃,廖为鲲.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口的变化机制探索 [J].统计与决策,2006(24):50-52.
[4]陈超美,朱莉娅.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J].农业科学研究,2008(3):85-86.
[5]李杰兰,陈兴鹏.基于 SD模型的宁夏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