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玲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是指由于各种非外伤原因所导致的颅内小动脉破裂、颅内急性出血的疾病[1]。本病为神经科的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意识障碍。本病有着发病率高、残疾率高及病死率高的三大特点。由于颅内出血引发的颅内占位性效应,极易使颅内压升高,诱发脑疝。临床观察发现,脑疝是导致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对于减低患者病 死率,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内科用于降低患者颅内压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及甘油果糖等,其效果良莠不齐[3]。本文主要探讨甘露醇治疗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9月间入我院治疗的46 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出血量小于30 mL或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和甘油果糖治疗组各23例。甘露醇治疗组中,男性14 例,女性9 例;年龄46~66 岁,平均(55.36±4.92)岁;其中壳核出血16 例,脑叶出血7 例;平均出血量:(18.06±8.21)mL;欧洲卒中评分:(55.32±10.65)分。甘油果糖治疗组中,男性13 例,女性10 例;年龄48~65 岁,平均(56.11±4.68)岁;其中壳核出血16 例,脑叶出血7 例;平均出血量:(17.98±7.97)mL;欧洲卒中评分:(54.16±9.87)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卒中评分等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绝对卧床,头部降温,控制血压及保护胃粘膜等常规对症治疗。甘露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甘露醇150 mL,每8 h一次快速静点,连用7 d;甘油果糖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油果糖250 mL,每8 h一次静脉滴注,连用7 d。
1.3 观察指标 于入院时及入院7 d查头CT,按照多田公式算其颅内出血量;并按欧洲卒中评分量表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7 d时对患者进行评分;治疗期间注意检测有无离子紊乱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 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均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甘露醇治疗组和甘油果糖治疗组卒中评分比较 甘露醇治疗组治疗7 d后卒中评分由入院时的(55.32±10.65)分上升为(60.58±9.12)分,甘油果糖治疗组7 d后卒中评分由入院时的(54.16±9.87)分上升为(56.53±10.63)分,两组虽卒中评分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甘露醇治疗组升高较甘油果糖治疗组更为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甘露醇治疗组和甘油果糖治疗组卒中评分比较
2.2 甘露醇治疗组和甘油果糖治疗组出血量比较 甘露醇治疗组治疗7 d后出血量由入院时的(18.06±8.21)mL降至(14.35±7.88)mL,甘油果糖治疗组7 d后出血量由入院时的(17.98±7.97)mL降至(15.37±8.11)mL,两组虽出血量均有所减少,与入院时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甘露醇治疗组减少较甘油果糖治疗组更为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甘露醇治疗组和甘油果糖治疗组出血量比较
2.3 甘露醇治疗组和甘油果糖治疗组不良反应比较 甘露醇治疗组患者出现离子紊乱2 例,少尿1 例;甘油果糖治疗组患者出现离子紊乱2 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甘露醇治疗组和甘油果糖治疗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甘露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脱水、利尿及氧自由基清除剂[4],是目前治疗急性脑卒中、控制脑水肿的最常用药物,静脉用药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液的水分向血浆转移,再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产生脱水作用[5]。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升高是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所继发的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积极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对于改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6]。甘露醇作为脱水降颅压的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脱水作用起效迅速、疗效确切[7]。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甘露醇不但有着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的作用[8]。虽然甘露醇有致离子紊乱及损害肾功能的不良反应,但是只要临床合理的运用,可大大降低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由此可见,临床合理使用甘露醇是安全有效的。
本研究显示,对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其疗效明显,治疗后卒中评分及出血量均优于甘油果糖治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甘油果糖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甘露醇治疗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临床可推广使用。
[1]陈旭,耿翔.脑出血的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2(11):947-949.
[2]谭戈,周冀英.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甘露醇降颅压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4):255-257.
[3]聂红霞,杨友松.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药理学机制和临床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2(17):115-117.
[4]王志刚,冀勇,丁璇.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6(6):422-424.
[5]唐国传,唐尚伟.甘露醇使用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病情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3(16):89-90.
[6]李艳.不同剂量甘露醇对脑出血预后及肾损害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3,5(6):12-13.
[7]舒晓东.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0):78-79.
[8]信廷想.疏血通应用于急性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