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迪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8)
队员结构对后备力量培养的启示
——以高校高水平田径队为例*
林 迪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部分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的年龄结构、训练年限结构、生源地结构、性别结构、所学专业结构、竞技水平结构等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寻找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后备力量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路径.
队员结构;后备力量;高校田径队;研究
1986年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召开会议,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从此高校运动队得到蓬勃的发展.田径队是高校运动队的主要队伍之一,是衡量一所高校高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欲努力打造的重点队伍.但是由于田径训练的相对枯燥性、见效慢等原因,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后备力量缺乏的问题凸显出来,访谈中发现很多教练员反映“选不到好苗子”,因此对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后备力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以倒推的方法,从在校的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结构的分析去探索后备力量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发展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抽取福建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15所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80名队员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研究查阅了体育与科学、体育科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并查阅了相关的学位论文,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1.2.2 访谈法:研究访谈了部分专家、领导、教练员和运动员,获得了宝贵的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编制并发放《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结构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88.8%.经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1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结构状况
2.1.1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年龄结构
表1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年龄结构
通过调查可知,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20岁以下的占42.25%,21-23岁之间的占 43.66%,24岁以上的占14.08%.通过数据可知,高校高水平田径队以21-23岁之间的队员居多,其次是20岁以下的队员,而24岁以上的队员数量最少.现在的高等教育一般为4年制,访谈发现当前的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9周岁左右,毕业时一般为23岁左右,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的年龄结构是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的.但是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员的数量减少,对教练员的访谈发现,这主要是由于高年级的运动员不能够保持高的竞技水平,成绩逐渐的下滑导致了他们逐渐的退出了田径队,同时伤病增加、训练经费短缺等也是年龄大的运动员数量少的原因.
2.1.2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来源结构
表2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来源结构
通过研究可知,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来源呈现出以特长生为主、专业队队员为辅、伴有少量普通生的结构.体现在数据上是:28.17%的是专业队运动员,61.97%的是特长生,9.86%的是普通生.根据国家相关的文件规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是专业队运动员进行深造的重要途径,并且专业队运动员在竞技水平上比其他来源的学生具有较大的优势,这弥补了他们在文化课上的不足,所以专业队运动员占有近三分之一比例是合乎情理的.特长生是在中学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竞技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标准从而考取大学的学生,该部分运动员以体育为特长,以考取大学为训练的目标,所以一般来讲他们的竞技水平不会太高.研究中还发现高校高水平田径队中还有近10%的普通生,该部分学生主要是对体育和训练具有较高的兴趣,同时在同类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体质,所以他们参与到训练中成为田径队的成员,但是他们的竞技水平一般不会太高.
2.1.3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训练年限结构
表3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训练年限结构
研究发现,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训练年限呈现出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队员数量减少的趋势.通过数据可知,42.25%的队员训练年限为2年以下,36.62%的队员训练年限为3-4年,21.13%的队员训练年限为5年以上.训练年限是运动训练中重要的指标,也是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因素,按照训练学全程训练计划的安排,运动员要经过基础训练阶段(3-5年)、提高训练阶段(4-6年)、最佳竞技水平阶段(4-8年)和竞技水平保持阶段(2-5年),由此可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的训练年限明显的偏少,出现高竞技水平的概率很小,这也是为什么目前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训练年限的过短也显示出了“冲刺考大学”的状况,表明很多队员是依靠先天遗传能力、经过短期的突击训练以达到考大学的目的,只将田径项目作为升学的跳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没有经过基础的、系统的训练就参加比赛,凸显了“拔苗助长”的问题,势必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出现伤病、心理疲劳等.
2.1.4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性别结构
表4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性别结构
通过研究可知,71.83%的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是男性,28.17%的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是女性,体现了明显的男多女少的性别结构.尽管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的态度逐渐的转变,但是访谈中发现,如果真正的让子女进行体育训练,绝大多数家长是不同意的,其中以女生的家长的反对程度最为激烈.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青少年“吃苦耐劳”的能力逐渐的降低,尤其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程度增加,让子女参加对身体要求较高的田径训练是家长反对的,而尤其对相对更加注重外表形象、气质的女孩子参加训练那是更不可能的.
3.1.5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水平结构
表5 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水平结构
通过研究发现,7.04%的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为健将以上级别,32.39%的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为一级水平,60.56%的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为二级水平.数据明显的体现了目前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水平不高”的状况.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一般来自专业队运动员、特长生和普通生,而来自专业队的运动员一般是水平无法再提高,没办法进入到更高一级专业队训练的队员,所以竞技水平也不会特别高;而特长生一般是突击训练为考取大学或者经过较为长期训练考取中学、然后考取大学的学生,该部分队员为“学生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安排一般不是非常科学,所以他们的竞技水平能够达到一级就很不错了,多为二级运动员;而以兴趣为基础参加训练的普通生的竞技水平一般也就在二级水平左右.
2.2 水平田径队队员结构对后备力量培养的启示
2.2.1 高校要建立定点基地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队员主要由专业队运动员、特长生和普通生构成,这表明专业队、中学和高校自身是田径队队员的主要来源机构.专业队是按照长期的培养目的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从训练学的观点来讲训练相对科学和系统,但是对运动员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中学基地主要以“考学为导向”,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研究过程中发现专业队主要是本省队、本省各市队为主,没有固定的基地;中学也没有特定的区域和学校限制,生源来源非常分散,也没有固定的基地.这就造成了对田径队队员训练背景不了解的状况,很难对队员进行文化知识、道德修养、训练负荷等进行纵向深入的了解,容易出现考试测试时候成绩较好而入校入队后成绩一般的队员的情况,也会造成队员入校后难于管理的情况.所以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应该建立定点后备力量培养基地,这样可以对运动员进行纵向的追踪以获得更加详细的资料,这种“纵向的追踪培养”比“横向的盲目捕捞”要更能够保证队员的质量.
2.2.2 后备力量培养基地要加强自身建设
通过研究发现,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竞技水平不高、训练年限不长、年龄过大的问题,这主要与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选材不早、目标不正确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后备力量培养基地要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自身建设.
(1)后备力量培养基地要做到尽早选材
全程性训练计划明确的规定了培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需要花费的时间,同时也表明了只有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的训练才能够体现出训练的科学化.而本研究发现,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的训练年限达到5年以上的仅为21.13%,而队员的年龄结构也偏大,竞技水平不高,这表明“突击训练”是他们的训练年限特点,这也表明了选材晚是后备力量培养基地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后备力量培养基地要努力做到尽早选材.根据青少年身体发展的规律,各种身体素质都具有特点的发展敏感期,在发展敏感期进行训练会得到最大的效果,而错过了发展敏感期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训练出来的队员的成绩也只能是一般,所以本研究中队员的年龄、训练年限、竞技水平结构提示后备力量基地一定要尽早选材.
(2)后备力量培养基地训练目标定位要科学
目标是训练的导向,科学的、合理的训练目标能够指导运动训练向着既定的方向进行,能够保证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而我们从研究中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的年龄、训练年限和竞技水平结构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训练目标定为不科学是后备力量培养基地存在的重大问题.访谈中也发现,“为考学而训练”是中学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主要目标,他们甚至为了学生考学将相关的政策研究的非常透彻,所有的目标就是升学.这种目标导向使得运动训练偏离了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的目标轨道,失去了田径训练本身的意义.在这种目标导向下教练员不进行细致的考察就将一批学生纳入到训练队伍中,为了达到尽快出成绩以达到考试标准的目的进行不科学的训练,训练的阶段安排、时间安排、周期安排、负荷安排、比赛安排、恢复安排、评价安排等都没有严格按照训练的规律进行,有的学生成绩有了但是出现伤病了,有的学生没有成绩被淘汰了,有的学生成绩有了但是没有培养前途了,严重的影响了田径队后备力量的质量.
(1)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年龄结构以21-23岁为主,总体年龄偏大;来源呈现出以特长生为主、专业队队员为辅、伴有少量普通生的结构;训练年限相对较短,5年以上训练年限的队员很少;以男性运动员为主;竞技水平结构以二级为主.
(2)高校高水平田径队队员结构提示高校要建立定点基地,而后备力量培养基地要做到尽早选材、科学定为训练目标等自身建设.
[1]丛林,朱静华,李涛.北京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88 ~90.
[2]田勇强.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状况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3):90 ~93,.
[3]周国海.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现状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学位论文,2006,6.
G808.18
A
2095-4654(2013)06-0142-03
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