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毛世玉
摘要:事物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基础是先决条件,只有基础的坚实才能够提到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在体育教学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却越来越少了,然而运动技能的匮乏是直接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体育锻炼能力;改革无实质内容的教学习惯,回归到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教学;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运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30-02
一、引言
可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独立体育锻炼能力是指大学生能运用体育知识和理论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学生有了独立的可持续性的体育锻炼能力,就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积极地去参加体育活动,真正充当体育锻炼的主人。自主体育锻炼能力是指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本领,是体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自我锻炼。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栋梁之才,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他们应该具有全面的“健康观”思想,健康体质,充沛精力和善于团结合作的精神。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只有有了独立的可持续性的体育锻炼能力,才能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在其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生活条件,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时间和游戏,而基本的教学内容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却越来越少了,然而运动技能的匮乏是直接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原因,更何谈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二、制约大学生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探索,而且都不同程度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由于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在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索,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偏低。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包括认识能力、体育锻炼的能力、调节控制能力、自治能力、适应能力、意志品质能力。这些能力的缺乏会影响到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作用、方法、独立锻炼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克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惰性及障碍等方面。
2.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对培养独立锻炼能力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体育运动知识贫乏,不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3.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学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超前的意识。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是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向“人本”的转变、向“终身体育”的转变。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即以传授锻炼身体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内练习课外锻炼的兴趣。
4.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最后的阶段,特别是女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心理上都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好静不好动。有的大学生健身意识不强,怕苦怕累,不愿运动。
5.运动技能教学的比重偏低。既然学校教育为大学生配备了专职的体育教师、良好的场地器材、充足的学时,那为何大学生的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却迟迟培养不起来呢?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本身,而在于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养成的基础即运动技能因素上,设想若没形成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大学生如何坚持锻炼身体,又如何成为身心需要而进一步养成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呢?
三、当前需要认识和解决的相关问题
1.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应该对相关的教育教学概念加深理解。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包括教学的管理者、教师、教辅人员、学生,他们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是大学生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前提,基础性的概念一般包括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育的目标、可持续性发展、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等。只有对教育教学的一些原理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培养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2.基础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事物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强大基础是先决条件。只有强大的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发展和提高,否则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受制约的、不健康的、不科学的、不和谐的发展。大学生可持续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求我们全体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础。
3.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要认识到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性。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既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还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合格的接班人,身体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只有有了独立体育锻炼能力,才能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4.明确运动技能与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关系。体育教学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运动时间和游戏,而基本的教学内容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却越来越少了,然而运动技能的匮乏是直接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原因,更何谈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5.明确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主要内容、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1)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主要内容:第一,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必须要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第二,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增强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2)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第一,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必须要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第二,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必须要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第三,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必须提高修养和业务素质。第四,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要积极开展校园体育卫生咨询。第五,所有体育教育教学的参与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体育大环境,课内外相结合,吸引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四、小结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提高大学生对锻炼身体的认识、提高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以及开发智力、培养全面的素质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目前的工作还只是一个开头,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完善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有从事科学体育锻炼能力。只有有了独立体育锻炼能力,才能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在其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生活条件,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体育思想,增强体质,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