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茹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乡草原九曲黄河第一弯。 摄影/白英/CFP
一般来说,河流中下游地区大多是城市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中国7大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而由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更是经济中心所在。
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治水活动。早在蛮荒时代,洪水滔滔,怀山襄陵,为了生存,人们“湮高坠庳,雍防百川”,即用泥土沿人们居住的地方筑起一道土围子,以不受洪水侵袭,这就是城市的前身,所以《国语·鲁语》中有鲧“作八仞之城”的说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随之就有了私有财产和交换,这种交换的场所就是“市”,围绕着“市”而使居民集聚,成为初期的城市。“市”出现于什么地方,并非偶然。因为“市”的人口密集,商品交换、生活、生产、交通都离不开水,它的选址首先就是水的条件,河、湖、泉和井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在早期文献中,经常出现“市井”的字样,权威的解释认为,“古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这就是“因井为市”的道理。因商业而形成的城市,后来又和统治阶级的行政中心相结合,更显示出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政治的中心,是人口密集的地方、社会财富的集中地、科学文化的交流地,同时又是军事争夺的目标,与水的关系更为密切。
一般来说,河流中下游地区大多是城市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中国7大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而由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更是经济中心所在,如地处上海经济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南方深圳、广州、珠海经济区的珠江三角洲。
2011年1月21日,整治后的广州河涌荔枝湾夜景。 摄影/郭仲桦/FOTOE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把河流比做自己的母亲,如中国的黄河,印度的恒河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起源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也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河流不仅孕育了人类早期伟大的文明,而且还在两岸培育出大批繁华的城市群。凡是河网水系发达的地方,往往也是城市文明比较发达的地方。
水是城市产生、发展、演化的重要自然力,它影响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其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稳定城址。中国古代许多城市由于种种原因曾多次拆建,而城址较稳定的城市,多数具有稳定的水系,如水城苏州、绍兴已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成都自战国筑城,其历史也已有2300年,这固然与城市选址有关,更重要的是,城市河流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即使历经战乱,城市遭受多重破坏,只要水系骨架犹存,稍加修浚,城市又能逐渐恢复生机。可见,城市河流在稳定城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促进工商业发展。城市河流使城市内外交通十分发达,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唐代扬州,因处于长江、大运河交叉转折点,商旅群集,十分繁华。城内河渠纵横,一片水城风貌。当时城内出现两条十里长街,一条是贯穿城东西的长街,另一条是宫河与市河之间的商业街。这两条商业长街的形成都是城河密切相关。
除扬州外,宋东京的汴河沿岸,从城内直到城外七、八里,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市,最繁荣的相国寺市场,就在汴河北岸,宋画《清明上河图》较直观地描述了当时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城河提供的清洁用水,使许多手工业得到发展,例如,成都的蜀棉,因濯于江水而色泽鲜艳;杭州因西湖水质甘美,宋代就成为全国酿酒业发达的城市之一;苏州等水乡城市发达的丝织、印染、造纸等手工业均与供水充足、便利有关。城市工商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三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交通的便利、工商业的发达、市场的繁荣、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使市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证。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修建了众多的风景园林,不仅保护了原有水面,还人为扩大了水面面积,这些风景园林的修建使城市环境宜人、空气清新,不仅改善了人类居住环境,还使城市河流具有调蓄洪水、防火等功能,减少或避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城市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唐长安、汉洛阳、宋东京都是利用水系来美化城市环境的例子。
现代社会,水仍然起着城市“母亲之河”的作用。在欧洲,多瑙河、莱茵河等著名河流孕育了两岸发达的城市群。在我国,黄浦江与东海养育和滋润了上海今天的繁荣,使之发展成为我国特大城市。其它水系如珠江水系孕育了广州——著名的港口城市;黄河使济南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城市;著名“水城”苏州,因其位于水网上,纵横交错的水系使得苏州敢与“天堂”相媲美;杭州因西湖而赢得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盛誉。坐落于我国沿海的其它城市也都因地理位置的优越而经济发展迅速,走在了现代化的前列。据预测,到下世纪初,各类规模的城市总数将逾1000座,这些城市将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和沿海地带。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它贯穿于城市建立和发展的始终,突破了时空和科技水平的界限,在各个时代都展现了水对于城市的巨大吸引力。
2012年10月14日,泉城济南,市民打泉水回家饮用。 摄影/俄国庆/FOTOE
图2 城市形状与水系的关系(图自陈泳《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
水不仅是城市诞生的摇篮,而且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影响城市布局等重要作用。水体本身是城市形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体对城市的形态、结构、布局有重要影响。比如,水体往往是组团型城市的自然界线,水体直接影响城市的布局。拿江南水乡来说,尽管城内都是河渠纵横、别具风貌,然而以水系而言,每个城由于水系形状的不同仍各具特色:苏州呈棋盘格子状;无锡城壕呈菱形,城河呈鱼骨状;绍兴有七条护城河,称为“七弦”;嘉定城壕略呈圆形,城中骨干河还呈十字交叉状;南通的护城河呈葫芦形,城市形态各不相同,形成各种特色的城市风貌。
图2为我国绍兴和嘉定两座水城的轮廓图。我国古代北方平原上由于水体少,城市布局往往不受水系的限制而通常出现方方正正的城市;而南方城市由于水网纵横,故一般为以水系形状为因素、布局较自由的水乡城市。水体通过作用于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来影响城市布局。现代城市布局与水体的关系更为密切,水体往往是城市空间的主要轴线、边线或机理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滨水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过程中水体往往是城市形态结构、布局构思的重要依据。
对许多城市而言,水是重要的城市交通载体,一方面,水沟通了城市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带动了城市的对外交流,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商机。如我国许多港口城市的海港、河港都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然也有不少城市,由于水路交通功能的衰落而失去了城市活力,如我国泉州、扬州、淮阴就因为港口淤塞或运河港运被铁路代替而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另一方面,水还是重要的市内交通渠道,水系发达的城市对于方便市民出行和物品的运移、传输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城市河流为特色的地方,水上交通还可带动经济发展,如著名水城威尼斯,“贡多拉”客船成为该城市特色旅游的支撑点。
浙江温岭箬横湿地生态环境良好,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摄影/周学军/CFP
水循环把城市生态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自然因子,水影响着城市环境,对净化城市空气、增加城市湿度、减少热岛效应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水还是人类建设城市环境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优美的城市环境必然要有山和水,山水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环境意境(或如西方学者所说的“场所精神”)。从19世纪英国人欧文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设想,无不反映了城市人对城市优美景观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水是城市主要的自然构件之一。水体强化了城市空间的特色,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城市的滨水建筑、桥梁、绿化往往因带有当地文化的烙印而特色鲜明,如江南水乡实质上已成为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的象征,说明水已成为促进城市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杭州因西湖而名扬天下;苏州河道密布,水网纵横而有“水城”之美称;济南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被誉为“泉城”;成都因江水“濯棉”,色泽鲜艳,织锦业发达,号称“锦城”;广州城内众多的河渠湖池,出产大量的鱼虾蚌蟹,以及各种水生蔬菜,丰富了居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烹调业和饮食业文化的发展,“食在广州”成为众口之碑。
水对城市景观具有很大影响,水景往往是城市滨水景观体系的骨架和主要内容。城市设计中常以水体来组织空间,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同时,还通过营造人工水景来丰富城市景观,如“水绕郊畿襟带合,山环宫阙虎龙蹲”的北京,“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的南京,“片叶浮沉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图关”的重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例证。
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包括为城市生活和生产提供就近水源,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基地,丰富城市景观和物种多样性,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亲近自然的空间。目前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正在被城市建设者所关注,其生态功能的应用,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
水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有巨大作用,水可以使城市充满生命与活力,也可以使城市走向衰落与消亡。我国古代有四大名镇,即昌江河畔的江西景德镇、珠江三角洲上的广东佛山镇、长江与汉江汇合处的湖北汉口镇以及古运河畔的河南朱仙镇。如今汉口镇成为武汉市,进入我国特大城市的行列;佛山镇发展为佛山市,成为颇具规模的轻工业基地和对外贸易联系的纽带;景德镇市以“瓷都”桂冠而享誉国内外;唯独朱仙镇已涅没无闻。汉口、佛山、景德镇因靠水而不断兴旺。而朱仙镇在北宋时因地处运河转口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盛极一时的水陆码头。后来运河年久堵塞,水运不畅,商贸渐衰,城市也随之逐渐失去活力。
葛洲坝船闸。水是重要的城市交通载体。 摄影/刘华
总结起来,城市河流有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这两大主要功能。
经济功能主要指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所发挥的功能,包括提供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航运、发电、养殖等。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每天生产生活都消耗大量的水。城市河流供水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因此城市河流的规划与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形、坡降、流向等因素,使其有足够的流量和流速来满足各类生产、生活用水。并通过环城濠池,沟通城外水系,使“居者有澡洁之利”“汲引之便”。
许多古城的城壕和城河都能通船,起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宋东京城号称“四河贯城”,其中汴河、五丈河和蔡河均为京城漕运通道,其中又以汴河最为重要,年运粮600万石左右,五丈河和蔡河分别为62万石和60万石以上,粮食等生活用品全靠河道运输,因此,宋人称“汴河乃建国之本”。
江南一带,水网密布,号称“水乡泽国”,水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形式。时至今日,在公路铁路已很发达的情况下,水运仍起重要作用,苏州常年水运占总水运量的70%,而湖州1982年水运占对外货运量的96.5%。由此,可见水乡古城的水系在交通运输上的重要地位。
城市以河道作为交通要道有许多好处,使粮食等物资直接运到支河水巷、房前屋后,使“行者无负载之劳”。城内外水系沟通,使商旅方便,百货齐集,居民用品充足。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在城市化不明显的古代,城市河流担当着灌溉农业的重要任务。如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利用西湖之水“溉田千顷”,惠州西湖在宋代能“溉田百顷”。兴修水利和发展农业生产几乎是古代每个地方官的主要政绩所在。
除灌溉外,城市水体还可以种植菱荷茭蒲,养殖鱼虾,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向城市居民提供这些产品,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南京玄武湖历史上素以产鱼、虾、菱、藕著称。“荷叶万顷,一叶渔舟”就是古人对水产资源和湖上风光的生动描绘。该湖所产的鱼,供应南京市,对丰富和调节市场的鲜鱼供应有一定的作用,成为南京市的“活鱼库”。
当前社会,农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农业用水比例仍然很大。
城市河流中的河道、沟渠又是排洪系统的干渠,能把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暴雨后的地表径流迅速排出城外,防止城市发生内涝。城市河流有一定的调蓄洪水的能力,这对暴雨或久雨后防止洪涝之灾是有作用的。
以明清紫禁城为例,其护城河宽52m,深6m,长约3.8km,可蓄水约120万m3,这对面积仅0.724km2的紫禁城来说,无异于一个小型水库,即使北京出现极端大暴雨,日雨量达到225mm,径流系数0.9,城外有洪水围困,濠池无法泄水到城外,全部径流流入护城河,也只使护城河水位上升不足1m。
江南一带湿润多雨,降雨量多在1100~1500mm,地区地势往往低平,如暴雨或久雨后排水不畅,极易积水成涝,但由于众多的河流可迅速排洪,因此罕有洪涝之灾。
地处岭南的广州,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春夏常有暴雨,最大日雨量达到284.9mm,如排水不畅,北边白云山的山洪袭来,或城内积水成涝,都会产生水患。广州城内“六脉渠,渠通于濠,濠通于海”,与城壕共同组成排水系统,有效地排除积水,故“六脉通而城中无水患”。
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指水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包括泥沙的推移、营养物质的运输、环境净化、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过程,以及其他人工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河流与城市交通紧密联系,“贡多拉”是穿行水城威尼斯的重要工具。 摄影/曾志/FOTOE
水具有流动性,能冲刷河床上的泥沙,起到疏通河道的作用。
水的营养物质的运输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对维系近海生态系统较高的生产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水提供或维持了良好的污染物质物理化学代谢环境,提高了区域环境的净化能力。
水对维持区域森林、草地、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过程及其他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补给地下水、提供生境、教育、美学和欣赏功能。
上述城市河流诸多功能中的某些功能如交通运输在现代河流中已退化和减弱,但城市河流的基本功能,如防洪、供水、环境、景观、生态功能等仍存在,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现代水利工作者的责任。
从以上城市河流对城市的重要作用及其功能表现的论述,可以看出城市河流对于城市选址、经济发展、稳定城址、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必须重视城市河流的规划和利用。了解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对于唤起人类对城市河流治理和管理的重视,保证城市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