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2013-05-24 02:52刘吉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2期
关键词:主压溢流坝段坝顶

刘吉胜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河南 郑州 450016)

引言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境内,电站由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及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下水库大坝利用已建的原宝泉水库大坝加高、加固改建而成,坝型为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改建后坝顶高程268.5m,坝顶长度508.3m,最大坝高107.5m,为国内最高的浆砌石重力坝。

下水库大坝为1级建筑物,原坝体已经过三次加高,存在新老坝体材料不同、弹性模量不同但共同受力等问题,且坝型为整体式重力坝,设计烈度为8度,因此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大坝的静、动力分析,以验证大坝的结构特性和抗震能力。

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1.1 计算模型

下水库大坝为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左、右岸挡水坝段长度分别为219.8m、179.5m,中部溢流坝段长109.0m,溢流堰顶高程257.5m,顶部设3.0m高的橡胶坝。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原坝体(含基础)以及改建后坝体(含基础)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选取范围在基础部分建基面以下取180.0m;坝踵、坝趾分别向上、下游各取150.0m;左右坝端向外各取150.0m,基岩顶部高出坝顶高程10.0m。坝基底面及四周竖向岩面取为固端约束,并只考虑坝基的弹性作用,采用无质量地基方案进行分析计算。模型坐标系中x轴为顺水流方向、指向下游为正,y轴为铅垂方向、向上为正,z轴为沿坝轴线方向、指向右岸为正;计算结果中正值表示拉应力,负值表示压应力。

坝体及基础采用空间8节点六面体实体单元进行剖分,坝体单元网格最大边长不超过5.0m,新老坝体以及混凝土面板与坝体的结合部设置了0.5m厚的夹层单元进行模拟。剖分后原坝体(含基础)整个模型单元数为94898,节点数为104491;改建后大坝整体模型(含基础)单元数为105454,节点数为114830,整体网格剖分见图1。

1.2 计算参数

坝址区基岩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基岩及坝体材料物理力学参数指标选取见表1。淤沙浮容重取9.0kN/m3,内摩擦角为15°,库水容重取9.8kN/m3。

动力计算时,混凝土动态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考虑在静态基础上提高30%,动态抗拉强度取动态抗压强度的10%。

表1 基岩及坝体材料参数指标表

1.3 计算荷载及工况

计算荷载包括:①静水压力;②坝体自重;③淤沙压力;④扬压力;⑤动水压力;⑥地震荷载。其中水压力根据上下游水位按面力方式模拟,扬压力以渗透体力方式模拟,地震惯性力按规范推荐的反应谱法模拟,地震动水压力按坝面附加质量施加。

水库特征水位如下:正常蓄水位260.00m,设计洪水位264.72m,设计尾水位173.02m,校核洪水位268.16m,校核尾水位175.37m,淤沙高程199.60m,原坝体最高水位252.10m,原坝体前淤沙高程179.50m。

静、动力分析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见表2。

表2 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表

2 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2.1 原坝体静力分析

2.1.1 原坝体位移

原坝体最大坝高91.1m,1973年开工兴建,1994年竣工,其间历经三次加高,坝体材料为水泥砂浆砌块石。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整个坝体水平位移值(沿x轴方向)随坝体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最大位移发生在坝顶,不同桩号处坝顶上游面位移值在6.1~10.4mm之间,较为均匀,最大位移发生在左岸挡水坝段(靠近河床部位),溢流坝段相对于两岸挡水坝段水平位移值较小;竖向位移值(沿y轴方向)在6.2~11.0mm之间,亦即坝体最大沉降量发生在溢流坝段中部,为11.0mm;横向位移值(沿z轴方向)数值较小,以溢流坝中部为界,左右岸挡水坝段均向中部发生位移,且基本对称,最大值为4.7mm。坝顶上游面位移见图2。

2.1.2 原坝体应力

(1)主应力

原坝体最大主压应力发生在上、下游坝面,极值为3800.0kPa,坝体内部主压应力值一般在10.0~2000.0kPa之间,坝体材料强度指标均满足要求。

坝体主拉应力区主要出现在挑坎和坝踵处,坝踵处最大主拉应力极值为1300.0kPa,但范围很小;下游挑坎处主拉应力区较大,但数值较小,最大拉应力值小于175.0kPa。

(2)垂直应力

溢流坝段垂直应力明显大于挡水坝段,坝趾处最大垂直压应力σy为2344.6kPa,坝踵处最小垂直压应力σy为139.1kPa,无拉应力出现。基础岩石强度指标满足要求。

2.2 改建后坝体静力分析

2.2.1 坝体位移

坝体位移极值均出现在溢流坝段,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3.8mm,出现在校核洪水位情况;竖向位移最大值为12.3mm,出现在正常蓄水位情况;横向位移很小,且以溢流坝中部为界左右岸基本对称分布。各工况水平、竖向位移极值见表3。由表3可知,坝体总体变形较为均匀。

表3 坝体位移极值汇总表 单位:mm

2.2.2 坝体应力

经计算,各工况应力极值汇总见表4,应力分布见图4。

表4 坝体应力极值汇总表 单位:kPa

统计分析表明,改建后坝体各工况应力分布规律相似。主应力σ1主要用于研究可能出现的拉应力数值大小及分布区域,各工况σ1从上游至下游呈竖向成层分布,且数值逐渐加大,但上游坝踵部位出现有局部拉应力区;主应力σ3主要用于研究可能出现的压应力数值大小及分布区域,各工况σ3从坝顶至坝基基本呈水平层状分布,且数值逐渐加大,但上下游坝面始终处于较大压应力区域;垂直应力σy从坝顶至坝基呈略倾向下游水平层状分布,且数值逐渐加大,在坝体内部基本为压应力区,但上下游混凝土坝面及挑坎处应力分布与内部不尽一致,主要是材料弹性模量不同引起的,在坝踵处仍出现有局部拉应力区。

各工况下,最大主压应力均出现在溢流坝段坝趾处,极值为5796kPa;最大主拉应力均出现在坝踵,极值为1500kPa;下游挑坎处主拉应力区范围较大,但数值小于400.0kPa;坝体内部(除孔洞部位)没有出现主拉应力,主压应力一般在100~2000kPa之间;垂直拉应力极值出现在溢流坝段坝踵,数值为1154kPa,垂直压应力极值出现在溢流坝段坝趾,数值为3483kPa。

各工况在挑坎和坝踵处出现的局部拉应力区范围,以校核洪水位情况为最大。经统计坝踵处大于300kPa的拉应力分布在上游1.4×1.2m(lx×ly)的范围内;挑坎处大于100kPa的拉应力分布在下游9.0×5.0m(lx×ly)的范围内。按规范要求,垂直拉应力区宽度应小于坝底宽度的0.07倍,改建后坝体底宽103m,满足规范要求。

3 动力分析

3.1 计算方法

动力分析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这是目前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一种常规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即先求出结构的若干振型和频率,然后直接利用规范推荐的标准设计反应谱,求解各振型的最大动力响应。

根据模态分析,求出坝体前10阶自振频率和振型,各阶自振频率见表5。依据设计反应谱确定出前10个βj,并求出各振型地震作用的最大位移反应和内力反应,总地震作用效应即为各阶振型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总和的方根。

表5 坝体前10阶自振频率

3.2 参数选取

反应谱按规范推荐的标准反应谱采用,设计反应谱最大值βmax对重力坝取2.00,阻尼比取0.08,场地特征周期Tg按Ⅰ类场地取为0.20s。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αh取0.2g, 竖向设计地震加速度αv取水平向的2/3。坝体动力分析同时计入水平向和竖向地震作用,将竖向地震作用效应乘以0.5的遇合系数后与水平向地震作用效应直接相加,按最不利组合原则组合静态和动态计算成果得出综合反应。

3.3 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3.3.1 地震动位移响应

经有限元计算,溢流坝段为动力计算的控制断面。溢流坝断面x、y向位移分布见图5。从图中可知,水平动位移(沿x轴方向)随坝体高程升高而增大,同一高程水平截面上各点水平位移十分接近,最大水平动位移值为5.99mm;竖向动位移(沿y轴方向)自上游面竖向成层分布逐渐向坝基内呈水平层分布,上游侧动位移明显大于下游侧,最大值为2.35mm;横向动位移(沿z轴方向)数值较小,最大值为0.49mm,其变化规律随坝体高程升高而增大,自上游面向下游面逐渐减小后略有增大;地震总动位移相应值自坝基至坝顶逐渐增大,顶部最大位移出现在上游侧,数值为6.47mm。

3.3.2 地震动应力响应

地震荷载单独作用时,各项动应力的最大和最小值均出现在坝体表面,坝体内部的动应力相对较小。主压应力和垂直正应力σy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坝体上下游面边缘处。

静态和动态计算成果按最不利组合原则组合后,坝踵、坝趾及挑坎处应力最大值见表6。由表可知,坝踵出现了拉应力区,最大垂直拉应力σy为2434.9kPa;坝趾处最大主压应力σ3为4240.7kPa。坝踵处坝体混凝土标号为C25,静态抗压强度标准值22400kPa,动态抗压强度按静态提高30%,动态抗拉强度取其10%,为2910kPa,从数值上满足规范要求;坝踵拉应力区范围较小,满足规范规定的小于坝底宽度的0.07倍的要求;坝体主压应力也满足材料强度要求。

表6 地震动应力计算成果表

根据动力分析结果,动应力场与静应力场分布规律总体一致,即在上游水压力的作用下,下游坝趾处形成压应力集中区,而上游坝踵附近受压状态明显减弱,且出现局部拉应力区。区别在于动应力场中坝踵处拉应力数值及范围明显增大,坝趾处压应力也明显增加。

4 结论

(1)采用三维建模可以反映出整个坝体包括边界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沿坝轴线方向(沿z轴)也存在应力和位移,但数值很小。

(2)在静荷载作用下分别计算了三种不同工况,各工况下坝体大部分区域都处于受压状态,且坝体材料强度均满足要求。坝踵部位出现了拉应力,但数值和分布范围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3)对改建后坝体进行了动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地震动力响应满足一般规律。在地震作用下,溢流坝段坝踵处出现了拉应力区,但数值和分布范围仍能满足规范要求;坝体主压应力也满足材料强度要求。

(4)动应力场中坝踵处拉应力数值及范围较静应力场明显增大,因此在地震作用效应下,坝踵位置会出现破坏,可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材料等措施,提高大坝的抗震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主压溢流坝段坝顶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变化水位下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扬压力研究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应力及稳定性分析
喜马拉雅晚期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高密度棉花打包机节能设计的分析
自动打包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广西德保县巴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坝整体设计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顶以上边坡开挖施工进度方案研究
基于验算点法的重力坝坝顶水平位移可靠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