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作为一种社会工作,职业具有技术性、经济性与社会性,不同的职业展示着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与思想深度,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对与职业的认识与追求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职业已经与教育达成一致,职业教育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从职业本身出发,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展开,人们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育,具备了从事职业工作的能力,社会人们的职业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职业教育的形成与意义
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的社会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社会人们的视线中,也有一些职业逐渐走向了落寞,在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下,必然有一些人要面临着职业的重新选择,还有一部分社会成员,虽然已经从事了自身职业,但是由于社会的变化,自身能力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对已经从事的职业产生厌倦心理,又重新为自己设立目标,投向新一轮的职业追求中。
在这样的职业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人们需要获得与自身理想或者目标追求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培训,以便在培训中获得一定的技能,来实现自身的目标。
职业教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进行职业资格培训的一个过程,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形式,简单地说,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宽阔的前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社会工作对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们的素质与技能的要求与人们无法达到要求标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根本解决措施就是践行职业教育活动。
二、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
自从人类文明出现的那天起,职业教育的目的就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但是人类发展的历史,无论是任何一个民族,职业教育的目的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生存、生活目的—经济振兴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目的,这一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新的目的都是对前一个目的发展的继承,继承中的创新。
首先,生存、生活目的论。职业教育在最初的手工业社会中表现为:学徒教育,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发展,学徒教育慢慢地成为了一项社会活动,上层社会走入正规教育机构学习文法,提升文化修养,为成为下一代的领导人做准备。然而一些平民百姓为了生存、为了生计就只能接受学徒式教育,学得一技之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一些以学校为形态的职业教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这些职业教育也是为了向人们提供维持生计的技能。例如:我国近代实业家黄炎培开设的职业教育机构与职业培训学校,近代学者陶行知开设的乡村教育机构等等,这些学校开办的目的主要是为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如:贫困儿童、失业人员等,为他们提供一项生存的职业技能,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
其次,振兴经济的目的。伴随着社会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工商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技术也成为了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一大动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的潜力代表,各大企业都越来越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并针对技术培训与政府部门建立了联系,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将职业技术教育视为企业发展、社会经济进步的支持性力量。这一时期,由企业自主开设的职业教育机构纷纷呈现出来,由政府承办的职业教育学校也不断建立起来,这些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型人才,他们支持实业的发展,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振兴,贡献了不可估计的力量,此时的职业教育目的已经从维持生计上升到振兴实业,发展经济的目的,这一目的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片面地将强调人对社会的付出,没有将人的需求与发展纳入考虑范围,是一种缺乏人性的教育形式。
再次,人的全面发展目的论。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时期,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种种弊端,一些人认为,职业教育不过是一种生存教育,一种谋生的能力,人们不再情愿屈服于资本家控制中,丝毫不重视人性的社会现实,人们开始提出了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的教育目的,然而这种以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无法实现。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
现代社会,各国家都意识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应该更加关注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以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具体意义表现在:
首先,职业教育是实现国家总体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一般来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生命过程的始终,在各自的人生阶段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最后,人的全面发展并非是某一个人的能力或者素质的综合全面的发展,而且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的全体社会成员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要想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就要掌握足够的科学技能,具备过硬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职业教育形成职业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培养综合能力,逐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