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摘 要:展示交流是一个动态、多元、互动的过程,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过程,是将学与教有机融合的过程,是在师生有效点拨,择机指导下的思维提升,是高效课堂教学“看点”或“亮点”呈现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展示交流;现状分析;有效性;预见性;多样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渗透,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无论哪种模式,展示交流都是其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就这一环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课堂现状分析
1.展示交流的语言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声音不响亮,发言时没底气、胆怯、缺乏自信,害怕出错后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与攻击;二是起始语言不规范,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缺乏有效的指导;三是表述语言模糊、混淆、逻辑不清,不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干着急;四是质疑、评价时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味地用批评的语言指责别人的不是,忽视了别人值得肯定的地方。
2.展示交流习惯的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组内交流时形式比较随意,没有起立坐下的习惯,教师就得不到开始结束的信号反馈,加上组与组之间的噪音干扰造成听不清成员之间的意见;二是展示交流平台形成了个人发言平台,表述更多的是自己本人的想法与见解,而不是组内的共识与分歧;三是发言机会老师总是倾向于局部的少数同
学,绝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从而得不到锻炼发展;四是发言时老师是听众,学生成为看客,缺乏倾听、思考、质疑的习惯。
3.展示交流内容的含金量不高
在很多随堂课甚至是有的赛课中,教学设计是为了体现课堂模式的完整性,为了环节的需要而展示。这样汇报展示的含金量,学生得到了胆量、口才的锻炼,得不到思维、判断、辨析能力的提升。
4.展示交流调控的措施不力
展示交流时,汇报小组唱独角戏,其他小组当看客,展示结束,不能形成答疑、质疑、补充、争论的氛围,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引导、追问不到位,整个课堂思维处于“冷冻”状态,不得不草草收场。
5.展示交流评价的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科任教师不了解班级小组学习的评价机
制,导致各门学科在量化评价时不统一;二是师生评价加分时随意性较大,分值不能较好地反映展示质量;三是对展示中暴露出问题或错误的小组缺乏正确的引导与评价机制,要知道错误也是学生掌握真理的有效学习资源,四是忽略了对质疑、补充、争论、辩论成员的量化评价。
二、提高展示交流有效性的策略
展示交流是一个动态、多元、互动的过程,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一些低效或无效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1.形成全方位培训的长效性
首先,教师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全员培训,使学生人人都能做到言之有声。其次,对发言代表的专项培训。最后,班主任对任课教师的培训,使每个教师都清楚本班的学习评价激励机制,掌握统一的评价方法,以便班级统计评比优秀学习小组。
2.推崇小组展示的全员性与优先性
由于组建学习小组时,我们都渗透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理念,所以便造成组内成员的差异性较大,于是展示就很容易成为优等生的舞台。而那些羞于表达,没有自信,比较懒惰、成绩落后的成员就不能参与进来,久而久之,一种惰性让这部分学生把展示交流拒之千里,漠不关心,直接影响展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3.把握小组展示的针对性
展示交流的内容和时机要有针对性即展示要有含金量。展示交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同时要坚持几个原则:已会的内容不展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不展示,交叉重复的不展示,没有深度的不展示。
4.调控小组展示的互动性
在进行展示交流时,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展示小组通过一定的形式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形成质疑、答疑,你问我答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展示交流情况适时点拨、引导、调整、追问,真正体现课堂的动态性、多元性与互动性。
5.做好小组展示的预见性
课堂教学是一a突出。通过展示交流,随时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暴露出不同的学情,而有的情况是我们备课时完全没想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有预见性,不仅从自身情况出发全面思考,还得站在学生立场考虑可能出现的方法和问题,才
能保证有效地点拨和指导。
6.加强小组展示的多样性
展示交流要根据学科特点,发挥学习小组的特长,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使其做到生动有趣,全员参与,并把肢体语言与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生动化的高效
课堂。
当然,以上现状仅是我校当前课改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有
些问题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策略也是本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探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老师在实践中、从细微处深入探讨,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马德志.“345”优质高效课堂设计与评估.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12.
[2]赵美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性教学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2).
(作者单位 重庆丰都县滨江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