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平
摘 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能够在上课时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地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预习;自主探求
一、让学生在上课前搜集所需资料,以便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的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文知识面宽广。课本里面的文章涉及多种学科,如地理、自然、历史等。如何让学生在上课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文章呢?答案是要让学生必须在上课前首先要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以及做好课前预习。
例如,我在讲《长征》这一文章时,由于长征是在距离今很远的年代发生的,对孩子们来说甚为陌生。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要学生努力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与长征有关的资料。有的孩子回家问家长,有的通过看电视做笔记,还有我发给他们的几篇关于长征的文章。经过这些行动不仅达到了让学生预习的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孩子们查找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兴趣。
二、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对每一个孩子保持充分尊重和理解。不要把自己弄的好像高高在上的样子,使学生看到教师就感到害怕和陌生。教师要保护孩子们现有的童真和童心,关心他们在学习当中的成长。其次,教师要积极培养和爱护每一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心,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为孩子们的潜能和天赋创造开启一个轻松愉悦的求知环境。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自主探求”的兴趣
“自主探求”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更深化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教师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学生去自觉地学习;而学生的“自主探求”学习则是以教师来引导和指点,让学生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被动的、灌输式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学会积极地探索,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四、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课堂环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创建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要从孩子们的学习规律出发,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时间、空间以适应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老师还要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怎么“把学生教会”转为如何“让学生自己学会”。
例如,在讲《白杨树》一文时,我首先提问学生:“你认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讲讲理由,说说根据。”并让孩子们先去思考,再进行讨论。然后我又问:“文章里爸爸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它是在表达自己什么样的心情?”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我再一次让他们去思考、讨论。这样,只有给孩子们提出问题和重点,让他们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学思考、讨论,才能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冰.如何让小学语文向课外延伸.新课程:小学,2011(10).
[2]朱绍德.浅析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阜平镇色岭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