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雯,高德伟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外科重症监护室,北京 100853)
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是血栓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特征。美国每年新发病人数60~70万,其中患者死亡率接近20%,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25%~50%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明确的获得性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肿瘤、制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特发性肺血栓栓塞症是除外获得性危险因素、无明显病因引起的肺血栓栓塞。与具有获得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肺栓塞相比,特发性肺栓塞更难于预测[2]。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极少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50%~8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无临床表现[3],具有典型症状体征患者当中仅45%的病例证实有血栓形成。而与获得性肺栓塞比较,特发性肺栓塞患者长期生存率显著下降[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3例特发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无获得性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 33例特发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肺栓塞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并经肺螺旋 CT/增强 CT、肺动脉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的一项或两项确诊。特发性肺栓塞需排除获得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创伤、骨折、恶性肿瘤、长期制动、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妊娠、口服避孕药、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脑卒中、中心静脉置管、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
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指南,参考临床指标、右心室功能不全指标及心肌损伤指标(表 1),其中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血压较基础值降低幅度≥40mmHg,达到 15min以上,除外新出现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将患者分为高危肺栓塞和非高危肺栓塞。对于非高危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和(或)心肌损害分为中危肺栓塞和低危肺栓塞。这种危险分层可同时用于疑诊及确诊患者。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肺栓塞住院患者共211例,特发性肺栓塞患者33例(15.7%),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1~83岁,平均(57.6±14.1)岁,中位年龄56岁。对患者进行年龄分层,以50~59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为11例(33.3%);其次为70~79岁年龄段患者,为6例(18.2%)。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33.1,平均(26.4±3.2),对患者BMI进行分层,BMI 24~26患者最多,为9例(27.3%);其次为BMI 28~30患者,为6例(18.2%),BMI 30以上者5例,占15.2%。
表1 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主要指标Table 1 Major indices of risk assess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呼吸困难32例(97.0%),胸痛10例(30.3%),咳嗽、心悸、下肢肿胀各7例(21.2%),咳痰、P2亢进各6例(18.2%),发热、乏力各5例(15.2%),大汗、紫绀、颈静脉充盈各4例(12.1%),咯血、晕厥、下肢肿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各 2例(6.1%),无1例出现肺部啰音。
本组病例均行 D-二聚体(D-dimer)检查,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0.5mg/L者30例(90.9%)。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查者31例,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4.0g/L者 8例(25.8%)。行肌钙蛋白 T(cardiac troponin T,cTnT)检测者26例,cTnT升高者3例(11.5%)。行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检测者 26例,BNP>150ng/L者 15例(57.7%)。入院后 2h内行动脉血气检查者 29例,其中 pH<7.35者 5例(17.2%),pH>7.45者 2例(6.9%);60mmHg≤PaO2<75mmHg者12例(41.4%),PaO2<60mmHg者 3例(10.3%);PaCO2<35mmHg者10例(34.5%)。
2.4.1 心电图 本组病例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V1~V4 ST-T改变者20例(60.6%),右束支传导阻滞者15例(45.5%),SⅠQⅡTⅢ改变13例(39.4%),电轴右偏11例(33.3%),肺性P波9例(27.3%)。
2.4.2 心脏超声 33例患者均行该项检查,24例患者存在肺动脉压升高(72.8%),最低肺动脉压为31mmHg,最高肺动脉压97mmHg,平均(58.4±16.9)mmHg,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17例(66.7%),中度6例(25%),重度2例(8.3%);12例(36.4%)出现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右心房横径≥45mm,右心室前后径≥20mm);出现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拳指征18例(54.5%);6例(18.2%)出现肺动脉增宽;出现三尖瓣中-重度反流2例(6.1%)。
2.4.3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行此项检查者31例,出现静脉血栓14例(45.2%),其中男8例(8/16),女6例(6/15),发生腘静脉血栓形成最多,为9例(9/14),其次为肌间静脉血栓7例(7/14)。
2.4.4 肺血管螺旋CT/增强CT及肺动脉造影 行肺血管螺旋CT/增强CT者28例,均显示肺动脉不同程度充盈缺损。肺动脉造影检查者28例,均显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充盈缺损。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者12例(36.4%),肺炎9例(27.3%),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各1例(3.0%),误诊率高达69.7%。
本组病例均采用单纯华法林、磺达肝癸联合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部分病例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部分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如肺动脉血栓消融术、肺动脉血栓抽吸术或肺动脉血栓球囊扩张术等。
本组资料显示,33例特发性肺栓塞患者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例特发性肺栓塞患者年龄>50岁的病例占72.7%,其中50~60年龄段居多,表明特发性肺栓塞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本组病例中BMI>24的病例占75.8%,其中以BMI 24~26患者最多。此外,本组特发性肺栓塞患者约45.2%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以腘静脉、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最高。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咳嗽等症状及紫绀、肺部啰音、P2亢进、颈静脉充盈等体征。本组病例以呼吸困难最常见,占97.0%(32/33),其次是胸痛、咳嗽,咯血及晕厥较少见,出现肺栓塞三联征患者只占6.1%,且14例下肢静脉超声显示血栓形成的患者只有7例表现下肢肿胀或疼痛。肺栓塞体征以P2亢进较多见,但只占18.2%。因此,与存在危险因素的肺栓塞患者一样,特发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对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5]。血浆D-dimer的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断中,但因为可引起体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房颤、感染性疾病等均可引起D-dimer的升高[6],故而D-dimer对于VTE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低特异性的特点。本组特发性肺栓塞病例D-dimer>0.5mg/L者30例,约占90.9%,且已经排除了可能引起血浆D-dimer升高的疾病,因此血浆D-dimer水平对于特发性肺栓塞可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也是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目前,关于Fbg水平与VTE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一项研究发现特发性VTE患者Fbg水平高于存在血栓形成危险因素VTE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本研究将Fbg>4g/L为界进行分层,Fbg>4g/L仅8例,约占25.8%,可能对特发性肺栓塞的诊断意义不大。一项评价cTnT和BNP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及预后作用的研究发现,cTnT及BNP是评价肺栓塞患者疾病严重性和临床转归很好的客观依据[8]。本组病例cTnT升高者3例,约为11.5%,BNP>150ng/L者15例,占57.7%,cTnT及BNP水平高低对肺栓塞预后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本组特发性肺栓塞病例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较常见,占51.7%,低碳酸血症相对较少。血浆D-dimer,Fbg,cTnT,BNP及血气分析等可作为特发性肺栓塞诊断的参考依据。
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改变,较为常见的是V1~V4导联的ST-T改变,可出现SⅠQⅡTⅢ改变,另外可有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及肺性P波等,多提示右心负荷过重,特异性不强,但心电图检查方便易行,对肺栓塞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本组特发性肺栓塞超声心动图表现主要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高负荷及肺源性心脏病如肺动脉压升高、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等,可估测肺动脉压力值。另外,本组病例出现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拳指征占60%,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33例特发性肺栓塞病例在疑诊肺栓塞后肺动脉造影前,28例行螺旋CT造影检查,均显示肺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但螺旋CT只能发现段以上的肺动脉栓子,对亚段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不大。CTPA相比普通螺旋CT更清楚的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具有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9]。本组病例行肺动脉造影检查28例,均显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充盈缺损,远端血流缓慢,清楚显示栓塞的部位、范围、狭窄程度等。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经典的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95%~98%,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但肺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在行肺动脉检查的同时行介入治疗。
2008年ESC急性肺栓塞诊疗指南指出,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应根据肺栓塞相关的早期死亡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出现休克或低血压的高危患者,如无溶栓禁忌证,均应行溶栓治疗,中危患者在充分考虑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可选择性使用,不推荐低危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如全身溶栓或外科手术,由于禁忌证和并发症的限制而无法应用或疗效欠佳。目前介入医学,如经导管血栓清除术及血栓消融术,逐渐应用于肺栓塞的治疗当中。
[1]Blann AD,Lip GYH.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BMJ,2006,332(7375): 215-217.
[2]Kruse L,Mitchell AM,Camargo CA Jr,et al. Frequency of thrombophilia-related genetic variation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embolism in an urban emergency department[J]. Clin Chem,2006,52(6): 1026-1032.
[3]陆慰萱. 肺血栓栓塞症[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49-1051.
[4]Lehmann R,Luxembourg B,Miesbach W,et al. Idiopathic(unexplained) pulmonary embolism is associated with an impaired prognosis compared to other entities of pulmonary embolism[J].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10,21(1): 70-76.
[5]Di Nisio M,Squizzato A,Rutjes AW,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dimer test for exclus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 systematic review[J]. J Thromb Haemost,2007,5(2): 296-304.
[6]张健瑜. D-二聚体在临床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 119-121.
[7]Luxembourg B,Schmitt J,Humpich M,et al.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idiopathic compared to risk-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 focus on fibrinogen,factor VIII,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J]. Thromb Haemost,2009,102(4):668-675.
[8]于丽娜,李 琳, 张劲松. 肌钙蛋白T和脑利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 82-85.
[9]刘效波,刘金刚,刘立群,等. CT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6): 522-524.